说诗相关论文
诗和语言一样的古老,从文明开始的一刻起,诗歌就已经在人类的脑海里孕育而出。一代代伟大的诗人、一首首经典的诗歌流传至今,我们有时......
我相信,译诗,应该而且可以,力求形神皆似。诗,是艺术性最强的语言艺术。艺术品之不同于人类其他任何生产成品,是由于具有能够满足......
《左传》引诗并非断章取义,而是建立在共同的诗义基础上,是春秋诗学阐释体系的集中体现。《左传》引诗代表的春秋诗学系统对儒家诗......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我们很难想象,在秦国这个粗犷尚武之邦,竟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清......
摘 要:钱振锽在评论杜诗时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态,语出惊人的背后则是其对于诗坛现状和社会现实的密切关注。钱氏的尖锐批评自有其良......
诗,在我国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即使小学生也能背诵三五首。诗的功能很多,孔子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从大处说的,如果......
教学要求; 1.教幼儿理解古诗《咏鹅》的内容,学会背诵全诗。2.初步学会念出诗的声调、语调,引起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准备: 图片......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奇诗不少,《蒹葭》就是其中的一首。像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一样,“伊人”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文化史的......
诗以道志,志亦出乎性情。近体诗中易见。即寻常生活中之体验,可以入诗,而其性情之厚薄,对善读者无遁形。往往一、二语其真姿跃然纸上,即......
如果说“知人论世”是对诗人“世路”的探索,那么,“以意逆志”则是对诗人“心路”的寻觅。对于诗歌鉴赏来说,前者是引入诗歌的外缘背......
两千多年以来关于《诗经》研究的专著论文之多,恐怕其他著作难与伦比。过去对《诗经》的研究不单纯是从文学角度,还有从经学、史学、......
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我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因此每晚睡觉前,我都要教她背一首古诗。 5岁的女儿很懂事,......
一、基础练兵场(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徘徊( ) 羞怯( ) (xiá) 疵 大有(bì) 益 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
【锁定考点】 1.把握情感;2.分析写法;3.理解词句。 【新题演练】 一、杜甫《春望》鉴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本文阐述了从“兴”到“逆志”、“入情”,再到“味”、“悟”,最后“各以情遇”、“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这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古代诗学中诸如“知音”、“兴”、“自得”、“诗为活物”、“三分诗、七分读”、命题的审视,说明......
大约在80年代中期,韩东提出了“诗到语言为止”这一革命性的命题,它对当时的诗坛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虽然在80年代,所谓“......
叔本华曾说:“生命是一团欲望,在人的欲望未满足之前,会陷入痛苦中,当欲望满足时,又会陷入无聊之中,人就像摆钟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中摆来摆......
2017年伊始,一档名叫《中国诗词大会》的综艺节目,火速红遍大江南北。仿佛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就演变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话题屡登......
西周时期的“歌诗”与礼关系密切,具有礼制性,以乐为用,极为重视的音乐性.春秋时期的“赋诗”已不再看重背后所蕴含的礼制,可歌性......
2017年夏来到北京,参与新教育的种子研训营活动。在教育论坛看过太多一线教师对于新教育的近乎执迷的狂热,下意识告诉我:理性点,像......
<正>厘清古诗阅读能力发展的层级,重新建构出古诗教学具体的学段目标(见表1),清晰地凸显出每个学段古诗教学内容的指向,有利于教学......
<正> 《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毛传:“采采,事采之也。”朱熹注:“采采,非一采也。”两说虽不尽同,......
【正】用电视语言写诗抒情,是对电视提出的一种全新挑战。对以声光传播为主的电视来说,文字缺乏优势,所以要创作电视诗,必须首先完......
【正】 “建安之杰”曹植的作品流传至今的,诗有80多首,辞赋、散文完整的与残缺不全的共40余篇,其中妇女题材的作品约占四分之一。......
一对90年代诗歌创作的指责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满、失望、怀疑之声随处可闻.有那么多人写诗,有那么多人提出批评,这样的诗坛状况却......
诗人流岚忽然出版了一套4本的系列长篇小说<苦玉>、<嚣尘>、<浊浪>、<寒地>,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写诗的人多数不擅经营人物情节一类......
<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人文哲学内容丰富,天命、王命、人性、道德、礼......
本文以当代诠释学美学的观点,探讨中国诗学以诗作为意义之理解与解释,所隐含之隐喻的诠释学与美学的问题,尤其诗学中有关隐喻的认知、......
1964年3月5日下午,成都市盐道街学校例行的政治学习时间,教师们早已坐满了大教室,静候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刘孟伉(1894—1969)馆长前来讲解......
问:我在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看到有一种诗歌,叫做'骚体诗',据说是屈原时代出现的。请问,什么叫'骚体诗'?它和屈原......
<正> 吴清鹏,字程九,号西,又号笏庵,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文学家吴锡麒第七子。清鹏,嘉庆二十二年(1817)一甲第三名进......
先秦儒家诗学思想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孔子诗学为代表的早期儒家诗学注重礼与实用性;孟子诗学则着眼于政教性,推动了儒家诗学向......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氓》选自《诗经》。其运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赋、比、兴”,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以朗读为主,采取学生......
作者与文本及读者体现于阅读活动中,往往各有侧重,甚而各有强调。先说作者,孟子认为:“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
<墨子>、<庄子>、<韩非子>作为战国不同时期非儒家的代表著作,它们说诗、引诗反映了非儒家的诗学思想,以及<诗>被接受的状况.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