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译论相关论文
史料汇编为翻译史的撰写提供了基本的经验事实基础,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是翻译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翻译批评和翻译理论推进的......
本文首先回顾了鲁迅先生的翻译理论思想,针对其中“重译”的重要性以及翻译的“归化”与“欧化”等内容,以西方现代阐释学的哲学观......
翻译书评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作为精神产品的译学图书具有评价与传播功能。翻译书评具有三种文化功能,即:......
摘要 钱钟书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其翻译思想“化境”说是我国传统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钱钟书所处时代的政治、......
本文讨论文学翻译中潜文本(sub-text)的处理问题。文中通过对潜文本概念的讨论,借用关联翻译理论中弱交际(weak communication)的......
<正>本辑是《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的第五辑。自本集刊创办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本集刊,我们收到的来稿的研究主题也愈......
摘 要:中国传统译论历史悠久,是一代代翻译家心血的结晶。其美学和文论传统、含蓄性、实用性,还有它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对现代译论的建......
中国传统译论如中国文化般源远流长,与西方译论相比,它独树一帜,有其独特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并具有延续性。在译学研究多元化的背景......
周代开始,我国就有了翻译,中国传统译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随着历史的慢慢发展,中国传统译论的特色和局限也渐渐显现出来.随着大......
中国传统译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没有形成不同的流派.中国传统译论对有关翻译的许多重要问题如:直译与意译、翻译标准、科学与艺......
中国传统译论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与西方拥有科学体系的译论大相径庭,自成一体。中国传统译论与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关系密切,历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我国传统译论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使我国传统译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
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是基于过程研究确立翻译原则,建立翻译模型,而后者则是描述现有译文,进行价值判断,为读者建立译......
中国传统译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译论研究进行回顾,梳理出......
重读中国传统译论,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如何读?本文着重探讨重读传统译论的方法,主张从文化话语视角出发,将传统译论视为一......
20世纪八十年代奈达的翻译理论给中国翻译界带来了新的生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奈迭的理论,本文将详细介......
在《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一文中,王国维以哲学家的身份和眼光对辜鸿铭所译《中庸》进行了批评,其批评对象的选择则体现了他对术问......
截止到20世纪初,中国传统译论中对伦理问题的关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善"、"信"论,"道义"论(即译者的使命感),"救国"、"益群"论,"教化"、......
中国译学研究时间跨度大,研究内容丰富. 在译论研究关注度日益增强的今天,如何构建中国当代译论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论题. 张柏然、......
多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不断涌入我国,广泛地为我国译学界译介、移植和引用。广大国内翻译研究者借......
西方翻译流派林立,而中国的翻译研究至今未形成流派。究其原因,翻译流派的形成与思想意识形态(思想根源)、翻译理论家的角色(重要条件......
回眸中国百年学术,在西风东渐下,整个20世纪中国人文学科研究深罹“失语症”。译学自不例外。本文追溯中国传统译论之发展,重审其价值......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与功能派翻译理论类似,中国传统代表译论同样具有......
本文首先讨论中国传统译论的界定问题,继而总结中国传统译论的主要特点,即在论述方式上重直觉、重体认,在理论脉络上是内容的、纵......
随着国际译学研究交流日渐频繁,大量国外译论被引入。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译论的价值似乎被渐渐忽视。本文主要以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
从翻译的层次看词的翻译——还是译为“小城”为宜许钧《红与黑》的开卷第一句十分简洁,郭宏安先生还它一个简练,译为“维里埃算得弗......
1.“顶天立地”与“领异标新”1.1何谓“顶天立地”“顶天立地”的概念是教育部部长周济于2006年11月在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会议......
在西方译学进入'沉寂期'、西方译论被'悉数运完'的背景下,中国译学转换思路,立足中国主体性、并在中西译学的会话......
我国自周代起就有了翻译。中国传统译论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有如一条悠悠长河,沿着一定的历史脉络蜿蜒流淌。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
现代翻译理论的建构及翻译学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传统翻译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而当前对传统译论及其继承问题的研究仍远远不够。就中国传......
二十年前,中国译坛上曾经响起过“发展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建立卓然独立于世界译坛的翻译理论体系”的呼声(罗新璋“我国自成......
范畴是客观事物最一般规定性的概念,是藉以进行理论思维的工具;范畴之形成以及范畴体系之建立是衡量一门学问是否成为一门科学的重要......
<正>导语2006年译学研究在中国稳步前进,以下我们首先从三个方面对2006年的译学研究进行梳理考察:即理论翻译学研究(包括西方翻译......
<正> 由清华大学外语系和《中国翻译》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暨清华翻译高级论坛”于2002年12月10日在清......
翻译涵盖的不仅仅是一个译作,更重要的是它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转向”大大拓展了翻译的研究范......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崇尚物我两忘、圆满谐和的审美境界。化境讲究整体感悟,要求译者具有艺术的审美修养和思维方式,能从整体上把握原......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在20世纪90年代把全球的翻译研究引入了"文化转向",而中国传统译论早于西方一百多年进入"文化转向"。从明......
中国传统译论深受儒、道、释思想的侵淫,具体表现为"个人经验"、"实践为中心"以及"直觉诗性体认"的内省式思维范式。就此而言,中国......
本文从翻译学学科发展的角度,结合中西译论的关系,梳理传统译论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是传统译论研究的肇始阶段;1949-198......
本文立足于现代译学精神,以现代语言学和西方文论为参照框架,对马建忠的“善译”理论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诠释和理论形态上的转化,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