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语”“情”共生的课堂练笔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ngan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是否具有语文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理念认识方面的偏差,语文教学中的课堂练笔,总是在似有似无、似对非对之间漂浮不定。在新课程改革前,由于片面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课堂练笔常常表现为没有情景提示、缺少情感参与的纯语言技巧的劳作。这种训练,使学生在获得语言使用技巧的同时,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语言的热爱;新课程改革以后,由于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许多课堂充满了热闹的对话、诗化的导言、火热的激情,却难以见到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练习一下语言的实践运用。课堂练笔淡出了语文课堂,语文课缺少应有的语文味。所以,为了真正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呼唤“语”“情”共生的课堂练笔。
  
  一、融课堂练笔于读书感情的抒发中
  
  文以载道,语以抒情。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负载着作者浓浓的情感,抒发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更要采用各种手段,包括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悲作者之所悲,喜作者之所喜。在学生情绪激昂的时候“练笔”,语言便会从他们的笔端喷涌而出。比如,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五、六自然段的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理解当今世界的不太平,又用课件画面和有关数据,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愤慨和对和平的热爱,使作者笔下的情和学生心中的情合拍共鳴,学生便自然把作者的呼声读成自己的呼唤,奔涌一种一吐为快之感,教师趁势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写下自己的呼声。学生便写下了诸如这样的句子:“为了和平之花不再受到威胁,为了和平之神永驻人间,为了让人们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我真想对那些发动战争的侵略者发出呼吁:放下你们手中的武器,不然,你们将成为全人类的敌人!”
  情为语根,言为心声。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情绪饱满、情感激动时,拿起笔来用一定句式抒发情感,语言的书写成为学生情感的抒发和生命能量的释放,这样的课堂练笔,不但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更体现出深深的感情味和鲜活的生命味。
  
  二、融课堂练笔于文章意境的拓展中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画面优美,意境深远,充满着诗情画意。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想象其中的画面,品味其中的意境及其所蕴涵的感情,更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拓展作者没有写出的情境。这种拓展需要学生顺着作者的文思、语气和情脉,进行相应的语言描述,这正是课堂练笔的好机会。如在《搭石》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乡亲们尊重老人、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后,利用课文第五自然段行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接着写出搭石上发生的其他美好的故事,有的学生便写道:“假如遇到有人挑着重担过搭石,乡亲们总要自觉地卷起裤管,下到溪水中,在旁边照应着,在挑担的人站不稳的时候,扶他一把,或者接过他的担子,帮助他挑过搭石。”这不但拓展了课文的意境,展现了乡亲们和谐有序走搭石、互相谦让过搭石的美好场景,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进行了相应的语言运用的练习。
  意境是表现感情的所在和基础。教学中我们不但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显性文字的阅读,体会其中的情感,更应让学生沿着这种情感,对文章作者没有写到的意境做进一步的想象和描述。我们实在很难说清,这种教学方式是在进行写的训练,还是在进行情的升华,因为它们已经同根共生、珠联璧合了。
  
  三、融课堂练笔于作者隐情的彰显中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表情达意的方式,有的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有的寓情于景(物、事)、含蕴深刻,有的欲言又止、含蓄深沉。对于第三种抒情方式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发掘作者隐藏着的深情,并把作者尚未表达的感情表现出来,课堂练笔就能达到情文共生的良好效果。比如,《慈母情深》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它多次通过母亲言行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动与感恩之情。在感情的表达上,许多地方大都恰如其分地欲言又止,使文章的情感显得非常深沉。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子之一——作者好不容易找到母亲,看到母亲起身时的一系列动作神态的排比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作者这时的心里话,挖掘作者深深埋在心中的感情,再用相应的句式表达出来。因为有了文章作者感情的品味为基础和先导,又有一定的句子表达方式做支撑,学生这时写的心里话也就显得水到渠成,实现了课堂练笔中情境、心境和语境的高度融合。
  总之,语言记录、抒发着感情,感情推动、发展着语言,语言体现着精神,精神蕴涵于语言中。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语文味的课堂练笔,更应该做到“精神”和“语言”的同步发展,达到“语”“情”共生的美好境界。(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
  作者简介:福建省特级教师,多篇论文公开发表,曾参与多个省、市级小学语文课题实验研究。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其他文献
根据五个水稻品种在20℃、25℃和30℃条件下从播种到抽穗的天数的变化特点,讨论了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发育上限温度的界限,以及发育上限温度与发育有效积温,基本营养生长性三
年份间和地区间的气候差异造成春小麦的多种发育形式.根据气候参数、且能精确描述春小麦发育的物候指标对农业研究者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已知,温度和日照长度影响着作物的发育
In situ observations from Argo profiling floats combined with satellite retrieved SST and rain rate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an upper ocean response to Typhoon B
本文探讨的是当代雕塑泛化现象有关的问题及其现象背后的本质揭示。泛化现象是历史存在的一种“开敞”形式,其背后“遮蔽”的是时代本真。雕塑艺术不管采用什么形式、语言、
小麦面粉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主食,群众历来根据面粉色泽、麸皮含量、面食的筋力来评价面粉的品质.新疆的农业、粮食部门限于仪器设备,只测定了麦粒或面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学设计过程就是情境创设的过程,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情境的创设备受关注。为此,本刊策划专题,就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怎样走出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等问题作些探讨,并配发若干案例,以飨读者。    有效教学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
一、创设生活情境凸显数学味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现场创设蕴涵数学思维、洋溢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周边的熟悉事物感受数学和理解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呈现的生活情境必须符合生活逻辑,并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努力凸显数学味。如特级教师华应龙教学“角的度量”时,在引入环节设计了下面的情境。华老师出示两个滑梯(一个倾斜度较小,另一个倾斜度稍大),当华老师问“喜欢玩哪一个”时,大部分学生
In September 2011, Typhoon Nesat passed over a moored array of instruments recording current and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A wake of bar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情境设计】    一、 情境中点击“矛盾”     出示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指名读一读,边听边学着做做动作。  2.请学生边学做动作,边说说此时的阮恒在想什么?  3.两个“举”的动作一样吗?两个“举”的心情一样吗?(第一个“举”体会到了他的害怕和恐惧,第二个“举”则
本文拟以六十年代在一般施肥水平条件下,对本地区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干特点观察研究的结果,就当前如何提高全区小麦产量,讨论一下有关施肥问题。这些试验研究所得结果,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