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探索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Tang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数学在哪儿?”这是一位一年级儿童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向我提出的问题,课后我一直在想学数学的目的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公式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一直是我们数学课改的努力方向。在封闭式的课堂中如何让低年级儿童感受到数学是实实在在的呢?
  
  一、用生活化的眼光看教材
  
  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教科书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不能只看到其中的知识点,更要看到书中的生活气息。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数学趣话,一位老师叫班中的某同学算一道计算题,她说不会算,可是当教师说可以把这道题当成用一些钱去买东西,请她计算一下剩余的钱时,她却算得又快又准确。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有一定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思维的惯性。那么,我们何不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呢?
  在教学《分与合》时,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
  师:小朋友,帮老师思考一个问题。地上放着两只盘子,里面放了些米。现在有_7只小鸡去吃米,想象一下,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生画。
  师:咱们交流一下。
  生1:一边2只,一边5只;
  生2:一边1只,一边6只;
  生3:一边7只,一边0只;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这7只小鸡吃饱了肚子,要坐到这桌子边休息了(出现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你们猜猜,它们坐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
  数字是抽象的,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它就会变得活泼可爱起来了。给数字赋予生活的意义最好是“拟人化”的,让孩子对数学的理解多一些形象上的依托,也许我们的数学会容易和有趣得多。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素材,作为教师要善于收集这样一些数学信息,为我所用。
  
  二、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呈现样式
  
  教学过程中,大家普遍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比较乏味、单调,活动性、操作性不强,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得也不轻松。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有益的数学游戏,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后,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带入课堂。 比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学生的计算错误率一直很高,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的计算正确率,可利用纸牌进行算“24”的练习,这样的方法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在“玩”中享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再如在渗透排列、组合这部分思想内容时,可把电脑游戏中的“数字宾果”引入,学生学得趣味十足,调动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愿意学到想学再到要学,不再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或是任务。
  
  三、增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人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通过操作、观察得到的知识巩固程度要远远胜于教师反复的讲述。
  在教学乘法后,我让学生猜一道题:有两对父子去吃饭,可是服务员却给他们发了3双筷子,这是为什么?再问:同学们都知道4x5=20,现在只有10盆花,要求摆成5行,每行4盆,该怎么摆?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2人旅游,现在要买12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10xlO=100(角)钱,即大约要带1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10元钱买不回12瓶矿泉水。妈妈带2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要的水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回归生活。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其他文献
复习课是一定阶段后对新学知识的重新回顾,是对所学知识的调控掌握,那如何才能让复习课变得生动、活泼、高效。我有下面几点浅析。    一、精心设计复习方案    如何根据复习内容,学生知识现状,知识复习的育人价值进行综合性设计,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是复习课堂的应有之义,这对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因此,在备复习课时,教师同样既要“读”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
《新目标》更注重了英语的实用性,贴近了生活,但是它的词汇量很大,在《英语课程标准》里明确规定初中三年要达到五级,学会使用1500——20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能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等。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才有可能真正学好英语,况且现在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题的占分值较大,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不能快速阅读并理
摘 要: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项重要的综合性基础管理工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点。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
我国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倡“生生活化教育”。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然而,提起中国人学英语,我们常常会想到“哑巴英语”。由于学习的内容偏重于单词、句子,忽视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习的环境又是在非母语状态下,以致许多懂英语的人在某些场合不会说或羞于说。形成心理上的语言交流障碍。从某种程度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适应新课标,在课堂上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尝试从各方面激发学生潜能,使他们不仅充分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要使他们变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激发潜能,促进探索,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课前预设。促进质疑    课前我们可以出示下一节课预设学案,这样不仅为学
教学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励、唤醒和鼓舞.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学生犹如一条船,他的求知欲就是船上那扬起的帆,教育者要像诸
摘 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操作、获取知识,并在探索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教学改革实验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具有学生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而,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的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并不神秘。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使人将数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  “数感”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的数学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
作为课的教师,要设法去考虑学生的感受.用平等的心态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用最真实的感情去体会学生的变化.用最真挚的情感去敲动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引领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