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业落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与提高的调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专家班杜拉在对传统行为主义理论精华的继承及“无人之境”批判的过程中逐渐提出“自我效能感”,长期进行该领域的探讨及最近几年探讨范围的扩大和对因果关系的深入分析,进而在实践过程中确保可以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然而仍有遗憾,迄今为止,还未形成此方面的研究报告,因此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培养及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
  一、调查设计
  (一)本实验研究中对“小学学业落后学生”的界定。
  在本文中,“小学学业落后学生”指的是由于智力因素外的其他因素而造成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小学生。
  (二)实验研究被试。
  宁波市江北区实验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共有51人。其中三、四、五、六年级的实验班人数分别为4人、4人、4人和10人,这些年级对照班的人数分别为5人、8人、8人和8人。
  (三)实验研究工具。
  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SPM)
  所谓SPM,指的是非文字智力测验,是英国心理学专家瑞文(J.C.Raven)在1938年结合Spearman的智力二因素理论创建的;自1985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王晓平及张厚粲教授的带领下,将此量表修订为中国版本。中国版的SPM适用人群是我国城市5岁半的儿童到成人。
  2.小学学业自我效能感测量问卷
  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郭占基编写的小学学业自我效能感测量问卷,这个问卷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包含伙伴关系以及教师因素)、家庭(包含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环境)、心理(包含意志、自我效能感、自尊、情绪、归因方式、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生理、基本学习技能、学习习惯与策略七个维度,另外这七个维度中包含十五个因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对提高学业落后学生学业成绩的实验效应及原因探析。
  通过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等方面进行培养及提升的实验,可知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成绩比对照班的成绩有明显的提升,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及表2所示可知,导致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培养学业自我效能感,从某种程度上纠正了教师的“学生观”,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对教师课内外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情况有较大的影响,利用师生在交往时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对师生的关系产生影响,进而对其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开始前,根据了解的情况,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带有强烈的厌烦情绪和较大的偏见;同时结合学习成绩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可知,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甚至有点讨厌自己。但在实际过程中,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及麻烦”,教师给予的多半是惩罚及责骂,甚至认为部分学生“无可救药”。该类不合理的学生观对教师自身的教育效能感和工作热情都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进而阻碍师生关系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及增强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使得学习成绩较差学生不断收获成功带来的喜悦是科学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键途径之一,要求教师先了解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再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学生的综合表现,提供一定的机会让这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一步找到自身的优点。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强化教师与这些学生之间的双向了解,许多实验教师都非常自豪地提及学生的变化,都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的价值所在。
  (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实验,对于学业落后学生有较大的针对性。
  实验开始前,结合访谈及调查可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大部分认为“自己不行”、“自己很笨”、“难以改善自己的学习成绩”。实验时,如果教师按照实验计划,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实验培养及创造机会使得这些学生获得成功,通常学生会以自己无法胜任为借口对其推脱,建议教师安排其他人,然而随着实验的逐渐推进,大部分学生都自觉参与到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也进一步有了自我监控、自我设计及自我选择的意识。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学生对活动以及学习环境的选择
  通常个体倾向于选择那些可以胜任、控制的活动及环境(也就说选择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活动及环境),同时回避自己感觉不可胜任的、无能感的活动及环境(也就是说,回避具有较低能效感的活动及环境)。选择环境的不同对个体的成长及发展都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选择活动的不同对个体所需要的技能及知识也各不相同,进而决定个体的哪些潜能得到挖掘。学生在学习是也是这样,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使得其选择也就有所不同,利用所选的活动、学习环境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对其成长及发展有所影响,因此会影响其最终的学习结果。
  2.影响学生的情感、情绪
  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遇到可能存在的困难和新的学习环境时,恐惧、焦虑及抑郁感较低,他们通常想象成功时的场景,确保自己可以集中精神面对今后的挑战,进而促进后期的学习活动;反之,如果学生具有较低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遇到可能存在的学业调整,可能认为自己无能及各种不足甚至想象失败的场景,将困难进一步夸大,进而出现较高的恐惧、焦虑及抑郁等情绪,甚至无法运用自身掌握的技能、经验及知识,阻碍他们的后期学习活动,甚至造成现实的失败。
  3.影响学生的归因倾向
  自我能效感较强的学生通常倾向于将学习活动的成功归功于自身的努力及能力等内在因素与可控因素,进而对他们后期完善学习行为并提升学习动机的水平具有促进作用,最终对学习活动的成功有积极意义;反之,自我能效感较低的学生通常倾向于不可控性及外源性归因(例如若成功则归功于运气较好等),最终对学习活动的成功有消极意义。   (三)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3显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合理自我效能感具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通常女生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男生,但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较小。
  根据表4的数据可知,应当尽早培养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同时进一步说明:只有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才能逐渐体现教育的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实验研究过程中,培养方法的运用是该实验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外活动及学科教学中培养及提升相关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其方法主要有:
  (一)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的替代性经验对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方面的作用较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刻意地为这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树立多种形式的榜样,具体表现为:①模范人物,通常是书本中处于幼年的科学家。②教师。③同班同学。通常是那些取得成功或进步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和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应当多开展一些形式不同的“经验交流会”,让他们各自畅谈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分享那些成功带来喜悦的同时,并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抓住机会表扬那些取得较好成绩特别是原来学习成绩较差但不断进步的学生,使这些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那些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的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及前进的动力。
  (二)归因训练。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失败和成功,怎样看待失败和成功是影响这些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原因。若将学习成功归功于自身的能力及努力,将失败的原因归为自己的努力不够并非能力有限,会对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有促进作用;反之,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能力有限或将学习成功归功于运气较好,则对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消极作用。
  (三)学科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若比较善于挖掘材料,把握时机,会通过学科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所培养及提升。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全面结合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类方法对这些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培养及提升。如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教师自身解题时的示范作用向这些成绩较差学生给予榜样;同时可以利用让他们通过合理的作业、板演及发言机会使得这些学生能够感受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另外,还要让他们明白,只要积极尝试,所有的困难都能克服并获得成功。
  (四)特色活动。
  通常是各班级根据研究性学习和班会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对培养及提升学业落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有促进的特色活动。例如六年级(1)班举办以“寻找闪光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同学们畅谈自己的优点,让他们找到学业落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仅加强学生间的熟悉,而且促进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培养及提升学业落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有积极意义。五年级(1)班举办了一次较为特殊的“报喜会”,并将学业落后学生的家长们请到活动现场,在全班面前表扬了某个时期以来的取得各种进步和成功的学业相对落后学生,造成家长对自己孩子转变看法,进一步强化“孩子能教育好”的思想,进而提升家长在后期教育合作方面的积极性,使得每位以前被认为学业落后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自豪,使得这种活动的效果较显著。
  参考文献:
  [1]徐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第2版).
  [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第3版).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第2版).
  [4]顾蓓晔等.学习困难学生的行为特征及相关原因探索.上海教育,1991:(12).
  [5]静进等.学习能力障碍研究现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
  [6]答会明.大学生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教育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的关键构成要素,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驱动,是有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核心动力,更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育评价的现状,转变教育评价角度,增添教育评价的维度,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全程式”教育评价。  关键词:中职生;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育
摘 要:人们常说,班主任是家校沟通的桥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是学校里从早忙到晚的人,当我真正地当上班主任以后才深刻地理解了这些话的含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个孩子心目中都有一个“大英雄”,我想在小学生的眼里这个位置非班主任莫属。当好孩子心中的“大英雄”,当好一个班主任,是一件“细”的工作,它要求我们细心地呵护学生,细致地指导学生,细微地关心学生。在这里我想将我这一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工
摘 要: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里,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就难以理解。而整个人类历史又是由无数历史事件和现象顺序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存在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没有时间概念,则无从掌握它们之间的这些关系,更无法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本文将从微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以时空概念为线索,带领同学们梳理中国古代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意识和通史意识。  关
摘要:自2011年,在浙江、湖北两省开展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已步入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的正轨。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科目三——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本呈现以下两个主要特征:第一,内容考查比较全面,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等教育地理知识、地理教育教学原理等基本内容。第二,考试难度相对较大。教师资格考试不仅需要考查学生的地理基
摘 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初中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引入新课,要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讲授教材,要深入启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入思维;解题过程,要多角度、多方位,灵活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复习巩固,要
摘 要: 传统地、平铺直叙地教学古诗词,往往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经过尝试,作者发现抓住“诗眼”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融入情境地学,学生更能把诗歌中的节奏、韵律读好,更能读出诗人饱含的深情。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诗眼 实践  老师在讲授唐诗相关课程时发现,身边很少有老师会主动选择古诗词,原因不外乎感觉诗歌零散含蓄,很难备课,教学时很难讲透、讲美。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认为,通过抓诗眼的
摘 要:高考是要过去的槛,也是要走过的桥,如何才能华丽转身,不再被高考指挥棒捉弄,走自己的路,让祖国未来成为更美好的明天。然而,学习兴趣如何培养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孩子们能否漂亮跑完人生马拉松动力所在,因为只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顺理成章。  关键词:高考;兴趣;刻意练习;家庭教育;地理  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已经被妖魔化,唯分数论,衡水中学模式风生水起,没有分数绝对不行,但只有分数万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体现出来普遍的、亟须解决的若干主要误区,进行理性地剖析和策略上的指导,力图帮助学生摆脱议论文写作困惑,走出写作困境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写作之境。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误区;整体框架意识;文体意识;契合意识;点扣题意识  高考作文在文体的要求上异常严格。它要求考生能够规范文体写作,避免“四不像”文体泛滥。极力倡导考生既能写出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的记
摘要:全社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引导下,形成了“创新创业”的新兴风尚。在这个背景下,把培养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发展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发展先进的教学方法。本文将通过对现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具体实施模式简要分析总结出现存的主要问题,从X学院特有的创新创业
地理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地理学科能力和地理图文判断。学科能力主要指: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现象、论证地理假设。地理的图文判断主要指:提取地理信息、理解地理信息、应用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特征是地理理性知识中的一大类,在区域地理中尤为多见。近几年高考综合题主要是以区域地理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要素特征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本文以气候特征为例,分析概括区域要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