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词性成分相关论文
1.领属词与领属约束领属关系是一种语义关系,它必须由两种语义角色参与形成,其中一是领有角色,一是被属角色。在“诗人的手迹”中......
§0 引言在汉语中,充当宾语的不限于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如:
§ 0 Introduction In Chinese, as an object is not ......
汉字进入朝鲜半岛,不仅担任记录朝鲜语言的职责,而且作为“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语素参与到韩国语构词系统中。本文探讨了汉字语......
本文对“NP+的+VP”偏正结构的使用情况作了一番考察,概括了它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个跟“NP+的+VP”偏正结构相关的歧义格式......
“然而”最初是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的组合,后来演变为双音节连词并沿用至今。本文证明,“然而”向双音节词的演变在上古就已......
现代汉语口语句式“那/这叫一个X”中,数量词“一个”用于表达程度,X位置可以是多种性质的成分,“那/这叫一个”的虚化使句式的整......
“不管”“尽管”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且作连词时易混淆。目前学界对它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二者的区分方面,一般认为二者作连词时的区......
时间副词“正”“在”“正在”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学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语法意义、形成过程、功能分布等方面对前贤的研究做了......
文章通过细致考察从先秦至清代汉语双宾句双宾动词和宾语的历时特点,得出如下结论:双宾动词配价能力由于二次分类的不同有历史变化......
文章对汉语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的韵律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汉语状中结构的韵律模式并不复杂,可以通过句法结构的分析、语体差异的解......
本文基于生成语法学、韵律句法学的理论背景,从语法和韵律两个方面考察汉语准谓宾动词带宾语的情况,研究表明:(1)就语法功能而言,......
“有+NP”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一种常见结构,但近年来“有+VP”这种“超常搭配”却逐渐进入普通话口语,并且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言......
关联标记是体现汉语句法成分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重要标志,其中所谓偏正复句中前置关联标记的词类归属,影响着汉语句类系统,特别是......
张家口方言有一些特殊形式的选择连词:“无论/无了/无”“爱”“还是/是/也不是”。这些选择连词既相对立也有互补:“无论/无了/无......
“V+于+N”是汉语中比较古老的一种句式。传统分析认为,这个句式表示的是,介词“于”和介词宾语“N”组成一个介词结构,作动词的补......
在篇章语言学的研究范式下,名词性成分的篇章指称和功能受到学者的关注,著述也颇丰,但却忽视了一些动词性成分的篇章指称用法和功......
学位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甚高,并且对于篇章构建和修辞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宋人陈骙《文则》所说:“文有助词,犹礼之有傧......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科目中语法一章比重较大、内容抽象。不同的语法体系对同样的语法现象往往会做出不很相同或很不相同的解释,使初学......
“你要吃东西”如果用做祈使句,表示“必要”义;如果用做疑问句,表示“意愿”义。本文从这点出发,主要讨论并指出如下几点:(一)助......
“势必”作为副词,与它作为跨层结构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势”丧失了作主语的功能。判定“势必”虚化的形式标准只有一个,即上......
摘要本文以《论语》中的“者”字为研究对象,将其归纳为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语气词三种类型。着重分析“者”字结构的句法功能与“......
摘 要:“看来”和“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而且用法上也有重合之处,很容易让人产生混淆,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者。本文试图从其各自的语......
本文认为汉语具有“主宾句位高效”的类型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层次和语序安排多个主语,让不及物动词在特定构式......
先秦时期,“是”真正用作系词的例子非常罕见,文章认为该时期系词“是”尚未正式产生,它的确切产生年代是在西汉以后。文章认为,汉......
摘 要:本文主要从语值角度对益阳方言中的“形容词+一·量”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总结了它所处句式的语法特点。 关键词......
比较句主要由比较主体、比较词、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结果组成,而且它们各有自己的语法特点。本文拟讨论“比”字句比较结果的语......
东海(驼峰)话的反复问句可由谓词性成分反复或重叠而成,也可由非谓词性成分反复或重叠而成。谓词性成分反复或重叠有四种形式:(1)V......
朱德熙先生认为由"和"类连词连接谓词性成分造成的联合结构是体词性的,但从句法性质出发,这种结构仍然是谓词性的,这种结构出现的......
朱德熙先生认为只有“不”是现代汉语口语里常用的否定副词,“没”或“没有”应当看作动词,即便是用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本文主要就“......
“只”是副词,其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时需要一些条件,并有一定的规律。本文将对“只”的语义指向动词或形容词、一般性谓词性成分时......
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对汉语谓词性成分的“陈述”和“指称”研究具有重大且根本的影响。借鉴此理论基础并基于前人研究......
本文考察了鲁迅<书信集>中所有的'谓+于'(谓词性成分+于)用例.从其结构类型、'于'的功能及使用频率方面来说明谓......
表'补充增加'意义的'还'字复句(句组)[H1,H2]有两类:补充同类项目与补充同一项目.前者'还'的补充项目(H2......
文章运用范畴转换的理论对汉语中名词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主宾语位置上的谓词性成分都是一种备选范畴的转换,是谓词性成分临......
谓词性成分的音节数量和结构方式等节律形态制约着它们充当主、宾语的功能。就音节数量而言,单音节谓词的光杆形式用作主语时受到的......
<正> 一、“此其……”句试析“此其……”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常被用来给前文下断语,表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如: ①天下之水......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文章通过句法、语义特征两方面的考察发现,汉语里存在具有谓词性语类特征的"这/那个+谓词性成分+(的)"。该格式与程度意义密切相关......
上古汉语中谓词性成分存在无标记转指现象,有些转指是一种临时性的用法,有些转指则产生了新的名词。从转指和名词化的关系看,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