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相关论文
陈荣捷《近思录》英译本附有朱熹遗像、译者注、引言、各类序言、选目溯源、《近思录》评论、中国哲学术语翻译、索引表以及注释等......
摘 要: “出处”是中国古代士人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出”指“出仕为官”,“处”指“退处不仕”。对于这个问题,作为理学泰斗......
《近思录》是朱熹与吕祖谦共同编的一部理学重要读物,两人在编写过程中有不少讨论,朱熹晚年又与学生讨论过编辑的得失,其中体现的......
由南宋大儒朱熹、吕祖谦编纂的《近思录》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典籍;“鹅湖之辩”则是儒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
[摘 要]作为朱熹为理学入门者编辑的基本教本,《近思录》集中体现着宋代理学基本价值取向和政治思想风格。在总结宋朝前期政治改革......
“回向三代”美好政治秩序是孔子以来的儒学士人的长久梦想,到了北宋,由于政治相对清明,士人的政治主体意识高涨,使得这一梦想在士......
《近思录》集“北宋四子”语录622条,分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己、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警戒、辨异端、观圣贤14卷,......
曾国藩在《谕纪泽》中谈到读书之法,说有“看书”和“读书”之分:“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
清代张伯行改换了《近思录》卷六第13条语录,而原本辑录的程颐语录,并非有太苛刻之意。“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深层意味并非只是......
《近思录》是研究中国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学者都应该熟知的一本书。该书由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和吕祖谦合编,汇集了北宋四子周敦颐......
《近思录》系由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和吕祖谦共同编撰的儒学名著。该书“影响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学界八百多年”,为治思想史者的必......
朱熹、吕祖谦编纂《近思录》的主导思想依据《中庸》和《大学》。三书在文本结构和深层义理上具有内在同一性。朱熹编纂《近思录》......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热的理论形态,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的读经方法,对......
“避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历史现象。当不知一个时代刻本的具体刻印时间时,当难辨同一种文本的不同时代版本时,当各家版本鉴定存有争......
《近思录》首标《异端之学》一目,主要摘录二程和张载对于佛、老之学的批判性文字论述。基于“异端之学”的极大危害性以及维护儒家......
《近思录》是朱熹的重要著作,在我国的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近思录》......
《近思录》是理学的经典之作,由明朝理学家朱熹和吕祖谦合编而成,内容源自理学四子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的观点。作者选择他们......
《近思录》是一部有目的有系统介绍北宋四子思想的语录体编著,虽说绝大部分内容不是原创的,但在篇目结构、卷次编排上却具有原创性的......
南冥先生(1501—1572),姓曹名植,字楗仲,号南冥,是韩国历史上李朝时代著名的性理学家、实学家、教育家。南冥先生自幼熟读中国的“四书”......
朱熹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思想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近思录》这本书是由朱熹和吕祖谦合编,他们......
程朱理学对朝鲜李氏王朝主流思想意识、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程朱理学思想重要载体之一的《近思录》,得到了李朝社会的景慕,他......
朱熹的存世文本中可以挖掘出朱熹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在《小学》、《童蒙须知》、《近思录》和《朱子语类》中得以体现。相比较古......
<正>由南宋大儒朱熹、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一书,作为北宋新儒学的入门著作,以周敦颐、二程、张载的思想材料为基础,建构起了北......
从分析"好看"、"阶梯"、"四子"的含义入手,以《近思录》和朱子《四书》所收"四子说"的比较为中心,证明以《近思录》为《四书》阶梯......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近思录》"教学之道"的语录文字联结紧密,二者存在相当的一致性;《近思录》语录文字是朱熹辑录与发明,是有意张......
<正> 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体系的最重要的哲学内容。所谓心性论,只是简言之,就其结构而言,是心性情三要素组成的构架体系。在这一方面......
<正> 一、朱熹的生平及其教育活动朱熹,字元海,号晦庵,现江西婺源人。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生于福建尤溪县。宁宗庆元六年(......
<正>钟启泉先生认为:"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就是将我们自身的生活与过去相连接,把我们自身的习惯和制度与过去相互对照,是今天与过去......
《近思录》与《传习录》皆是兴起于宋明理学中的思想传记类型的著作。一为“辑略”之新体 ,一为“记言”之变型。两者的差异 ,则可......
为弘扬道学,引导初学者入门,朱熹与吕祖谦于淳熙二年(1175年)共同编纂《近思录》,以作为学者入门之基。其中收录北宋四位学者周敦......
"四书"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学校课程发展到宋代的重大变革。理学家设计出"四书"是为了给学习"六经"课程配置"阶梯",同时又设计出"四书......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四子存在传承关系,《近思录》辑录的四子语录,也体现出朱熹的部分教育理念。朱熹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余英时先生研究朱熹时代的政治文化这一重要课题期间,我曾与他有过几次电话交谈,深感这项研究使他充满快乐和兴奋。他清楚地意......
论文以《近思录》版本与传播为中心议题,进行文献学、传播学、学术文化史的研究,重在考察《近思录》整理出版与朱子学研究及其思想传......
编纂于八百四十年前的《近思录》,原本只是朱熹、吕祖谦为僻居穷乡的读书人提供的一部理学入门读本,却被后世学者一步步发掘出潜藏......
作为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典籍,南宋大儒朱熹和吕祖谦编纂的《近思录》中充满着与“人”—“生”大关目相联系的“人”—“生”智慧......
作为程朱之学重要承传载体的《近思录》在宋元之际流传到日本后,在日本社会广为教习,被当作理学之经典、圣学之阶梯。日本人通过重刻......
《近思录》由朱熹与吕祖谦两位大儒掇取北宋四子著作中"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分类编纂而成,文章以《近思录》"为学"章为切入点,文章从......
《近思录》一书自问世以来,就被学者奉为“性理之祖”,但很少有人涉及其中四子(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对话式教学的研究。此法得......
道论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始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宋明理学,虽然高举“辟佛老”的旗帜,实际上又暗中援道入儒,并由此开拓了儒......
作为北宋道学的权威读本,《近思录》对今人研究道学思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史料价值究竟有多大,是否像有些学者所言,是通向......
本文从《近思录》文本出发,釐清北宋四子政治思想的内在理路,即如何发现个人身上的“天道性命之贯通”以及如何在面向个人和群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