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相关论文
学界对阳明学哲学内蕴的阐发,多致力于挖掘王学的“庶民性”,更有论者将其与西方“启蒙”概念相比附。余英时认为王学是“得君行道......
这是个名实乖离的时代。余英时研究儒学,著作等身,不少人以为他是新儒家,其实他只是一个历史研究家;陈明希图经世,著作罕出,不少人看他出......
余英时《陈寅恪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论及陈先生作于一九五三年九月的“孙盛阳秋海外传,所南心史井中全。文章存佚关兴废,怀古伤今......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论及东汉士风时,称之为“士之新自觉”,论据主要取材于《后汉书·党锢列传》、《文苑列传》、《逸民......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于未来学术的发展将发挥何种作用?要展望这个前瞻性问题,需要对过往的研究进行认真深入的反思。本文特别择取......
几十年来的话语专制对我们常用的语汇造成了极大的政治污染,很多文言的或外来的词句反复经过革命的处理,逐渐都丧失其原有的正面涵义......
在中国,翻译这种工作如果不是拿到了什么政府的课题或外国文化机构的资助,高手是不愿意为此“贱役”的。的确,译稿的稿酬实在是太便宜......
胡文辉著《现代学林点将录》,我读后觉得甚好,这本书可以说弥补了当下这种著述的缺失。所谓“点将录”这种写法,明清以来多有之。它是......
从戊戌变法开始,中国的现代化变迁始终笼罩着一层少数特权阶层既得利益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历史给人留下太多的遗憾,也留下足够的......
当钱钟书先生逝世时,余英时教授说:“中国的古典艺术和19世纪结束了……倒下的亦是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钱先生一生博学多才,学贯中......
◆改变中国文化的“三只兔子” 1920年之前,影响中国最大的,还不是鲁迅,而是三只“兔子”。留欧的蔡元培,比留日的陈独秀大12岁,陈独......
九十年代,从台湾刮起一阵风,说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忠奸之分”,并大写文章,目的只有一个:为汉奸翻案。一时间,为汪精卫、陈公博、何......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
洪振快的新书《官心民意》出版前,作为他的同事,我先睹为快。他希望我能写几句话,印在封底作为推荐语。我写道:“在泛娱乐化的当下,洪振......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
在黄仁宇的整个人生旅程中,他的父亲黄震白对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黄仁宇曾说:“我的历史观来自他的教导。” 在20世纪初,这位年近30......
郭沫若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巨大成就和多方面的贡献,他对祖国、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及他那“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
2006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历史学家余英时“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09年,中国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了《文化与历史的......
对于一般人而言,知道“吴晗”这个名字,大约就是因为他上世纪60年代写下历史剧《海瑞罢官》,他由此落难,“文革”中在北京市副市长任上......
余英时、林毓生都是台湾学者中的大师级的人物,回忆一下三十年来我所认识的林毓生,是件很有趣的事。 我可以算是认识林毓生教授最......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和文化成了中国封建统治者赖以治国安邦的核心思想文化,同时也成了中国......
余英时先生2006年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享有”人文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被誉为“胡适之后最杰出的中国学者”。从普林斯顿......
余英时先生,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史研究大家,他从史学的立场去认识与诠释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民族特色、内在变迁与现代价值,试图为......
社会秩序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而在目前社会思想史范畴的研究当中,社会秩序思想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传统文化所蕴......
余英时在《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等论著中,通过历史实证的分析,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研究,展示出中国近世社会、历史与思想的互动......
余英时先生,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史研究大家之一,他从史学的立场去认识与诠释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内在特色、内在变迁与现代价值,试......
激进与保守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被长期使用的一对分析范畴.20世纪90年代初余英时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讲座中,以“激进与保......
胡适于1917年发表《诸子不出于王官论》,发前人所未发,推翻“六家”、“九流”旧说,标揭诸子不出于王官之论,对中国哲学史和诸子学......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
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却是一部文人史,而文人的历史倒不如说是文学的历史,文学是历史的印记、社会的再现,文人的无奈、酸楚、迷茫,就像一......
摘 要: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通过构建和回到朱熹的历史世界的图境, 将道学与政治文化联系在一起,说明了政治斗争在朱熹的思想和......
海外华裔学人应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余英时可谓海外华裔学人的杰出代表.他坚持从史学的立场观察中国文化的内在变动;......
在当代中国,中外文学艺术传统曾被视为“封资修”而遭到大规模扫荡,一些海外学者如余英时等人甚至认为,“文革”是五四反传统及与传统......
在的两个世界一文中,余英时提出了关于研究的两个范式--大观园中的干净世界与大观园外的肮脏世界.余英时认为,只要证明“宝玉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