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近思录》版本与传播为中心议题,进行文献学、传播学、学术文化史的研究,重在考察《近思录》整理出版与朱子学研究及其思想传播之间的联系。通过实际调查《近思录》各种重刻本、注释本、续编本的版本传抄和流存情况,对其繁多复杂的版本及其源流作全面梳理、翔实考订,来比较现存《近思录》主要白文本、主要注本、重要的续编本等系列整理本的异同优劣,阐释《近思录》文献传播与文化学术思想的关系,剖析原因,探究与《近思录》传刻相关联的时代、地域、传播者、阅读者特点,发掘潜藏其后的学术影响和文化意义,探索古代经典文献整理出版与儒学思想传播的互动关系,揭示朱子文献整理出版与朱子学研究发展的内在联系。 论文总体上围绕《近思录》的版本与传播这一论题展开,其中一、二、三章是本论文主体。各章内容均选取特有的角度进行专题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自成体系;但是统而言之,各章之间都具有关联性,都是这一论题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在考证的同时也纠正或弥补了某些图书馆在版本鉴定上的不足,对少数书目的著录也做了修正。具体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纲要展开论述、考证: 绪论部分: 概述《近思录》出版与传播的历史状况,简述研究这一古代图书出版现象的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回顾《近思录》版本与传播研究的学术背景,明确前人研究达到的程度;简介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理念与途径,研究特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近思录》的编纂与传刻: 重在对《近思录》白文本的编纂与传刻进行研究考证,明其源流、优劣。本章分两节论述,首先论述南宋时期《近思录》的编纂缘起、反复修订情况,以新的视角解析文本纲目结构的范本效应、思想内容的价值,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力争有新的突破;其次厘清自朱熹时代至清末,《近思录》白文本的传抄与刊刻,考证现存《近思录》白文本版本源流,比较现存《近思录》白文本中代表性版本的异同优劣。编撰现存《近思录》宋、元、明、清四代传本知见录。 第二章《近思录》的注释及其版本: 以叶采集解《近思录》、江永集注《近思录》为重点进行版本源流考证,并进行诠释学比较。分四节论述,第一节编辑宋元明清四朝《近思录》注释著作提要;第二、三节对《近思录》代表性注释著作,如叶采集解《近思录》、江永集注《近思录》的版本源流进行考证;第四节对叶采集解《近思录》、周公恕《分类经进近思录集解》等进行诠释学比较研究。 第三章《近思录》的续编及其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