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诗歌那点事——大解访谈录

来源 :星星诗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dfo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星》:以你个人的经验,写诗对你的个人生活意味着什么?如果让你从此不写诗行不行?为什么?大解:写诗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准确地说,是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诗歌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使我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多了一些层面,同时也去除了一些遮蔽我视野和心灵的东西,让我看得更直接和透彻.如果从此不让我写诗了,也并非无法活下去,我会用另外的方式表达生活中的诗意.近些年,我尝试着跨越诗歌的边界,把诗性疏散在小说、寓言、随笔等非诗文体中,我甚至做过一些雕刻和泥塑,试图在具象艺术中体现广义的诗性.通过尝试我体验到,诗意无处不在.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之间有许多共通的地方,诗歌具有足够的穿透力和凝聚力,把他们统一在一起.因此,不写诗的时候,只要我是在从事创造性的活动,我的生活就会同样丰富并充满乐趣.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考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为自身“生存和发展”而选择的重要途径之一,“考试化生存”是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的必然趋势.作为以“平等竞争”为灵魂、以“程序正义”为核心理念
现代教育理论对“问题”有一个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初听顿觉很新鲜:“学生听课一点就通,没有问题还不好吗?”其实不然,问题才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The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利于激发学生 The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日益成为课堂动态生成的沃土。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根据学生学习
如果把一堂堂数学课比作一次次思维的远足,那么,在这个长途跋涉的旅途中,沿途便会不时地出现“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的“意外风景”.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并不在
凝眸反思课程改革,我们可以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的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这也折射出一个令
对于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有时最简单的训练往往是最有效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在我国经济学界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如果任其泛滥,就会误导我国的改革方向.因此,必须警惕和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的本质是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