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激起千层浪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当前课堂教学中提问效率低下的情况,笔者认为课堂提问至关重要,进而探索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方法,即把握问题的开放度、难易度,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并且特别强调在学生的回答之后,给学生的回答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课堂 提问 注意 有效
  
   语文课堂提问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若干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语文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它也应该包含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以及同学提出自己的疑惑。合理把握课堂提问,才能让课堂动静相宜,师生互动,充分展现学生和老师的智慧。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课堂提问激起学生心底美丽的浪花呢?我认为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度。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这类问题大多需要学生去记忆。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类问题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灵活运用已有的语文能力,适宜在课堂上集体讨论。语文课堂锻炼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有一定开放度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讨论中训练听说,在寻求答案中可以检阅学生平日的阅读量,若是经过一番精彩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还很容易将看法观点整合,形诸笔端,写成文段。
  例如学习刘心武的《等待散场》时,要理解文章结尾处“(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的省略号,若直接问“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洁而唯一的,完全不能发掘出这个结尾的妙处来。但如果执教者换个方式,问:“作者在这里用省略号结尾,根据前文,你觉得省略号包含着一些什么内容呢?”这个问题开放度较大,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会去想象后来的种种结局,会水到渠成地领悟到,这种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在各种假设后,如果你再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请续写《等待散场》。学生经过课堂上的交流,课后定能文思泉涌。
  2.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把握好难易度。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那么问题的设置也要兼顾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避免一节课下来总是那几个成绩好的说来说去,中等生和差生坐在旁边看热闹。一位青年教师在一个基础平平的班级上《祝福》,他在分析祥林嫂的性格时,直接让学生脱离文本,用自己的话概括祥林嫂的性格特征。结果课堂气氛很“冷”,学生抓不住方向,不知所措。其实,如果这位教师先让学生找出对祥林嫂的描写中印象最深的片段,然后再依据这个片段让学生感知祥林嫂形象,那么不管学生基础有多差,他总能找出自己欣赏的描写,而基础好的同学则可以追本溯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3.教师设置的提问要有挑战性。即问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去探讨。关于这一点,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苏省苏州中学胡惠敏老师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录像,胡老师整合了学生在预习中的三类问题进行研讨。第一类问题:请问你是怎样看待你的这场恋爱?你感觉你自己什么时候最幸福?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华连卡说吗?第二类问题:你总觉得会出乱子,你究竟在怕什么?你可知道全城的人在怕你么?第三类问题:你不觉得少了很多乐趣么?你羡慕别人的自由生活么?如果有来世你会选择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环境?按照这些问题要求学生找出一个搭档,一个扮演采访记者,一个扮演别里科夫,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经过了胡老师的加工整理,问题首先就能吸引学生,同时采用记者访问别里科夫的问答方式更是别出心裁,在这种“交锋”之后,学生必然能深入别里科夫的灵魂,深入理解课文,感知人物内心世界。
  4.一堂课应当有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常说一课一得,日积月累,学生最终可以收获很多。那么,一堂课的核心问题,往往就是这堂课的关键所在。一篇小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那么核心问题就如同小说中的高潮,它能将众多的问题矛盾集中于一点。在全面的探索讨论之后,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学习《段太尉逸事状》,这篇文言文篇幅较长,我们可以分为三节课,头两节课的提问我们主要围绕解决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来设置。第三节课我们则可以围绕文章的写法来设置问题,那么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就让学生去发掘本文的写作特点,并借鉴这些刻画人物的方法。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我们可以设置许多小问题,比如文章主要记叙了段太尉的三件事,这三件事在详略取舍方面是如何安排的?记叙这三件事时,作者分别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段太尉?刻画段太尉这个人物形象,作者用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从这三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段太尉是怎样一个人等等。而所有这些问题最终是围绕写法提出,都可以教会学生刻画人物当用多种描写,通过事件的叙述可以全方位展示人物性格,在选取事件是要有详有略。这些有益的写作启示将对学生记叙人物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5.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提问既包含老师预设的提问,也应该包含学生的质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又说:“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请问之,令其善疑,诱其审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课堂上在适当的时机,大可挑起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发问。
  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师生互动,课堂上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思想碰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以前我们在归纳《项链》一文的主旨时,教参偏向于批判马蒂尔德,指责她的的虚荣心,而完全忽略了马蒂尔德身上的优点,此时若教师适时引导,引起学生质疑,学生就会发现你马蒂尔德还有诚实、敢于承担责任等优点。
  6.给学生的回答一个公正准确的评价
  幼儿园中,不管小朋友哪方面做得好,老师都可以用“你真棒!”来表扬,有了这句表扬,小朋友就乐滋滋地跑开了,至于棒在哪里,小朋友未必知道。但对于一个各方面业已健全的高中生而言,这句表扬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本身的认同。
  我们在许多公开课中见到的“景象”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回答得不好,老师只冷冷地说“请坐下!”继续叫下一位,若回答得还可以,老师会稍展笑颜,说一声:“好,请坐下。”好在哪里?不知道。而今有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为增加课堂的声响效果,还会在学生回答得好时,像歌星影星一般煽情地说:“答的好!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于是掌声雷动,好在哪里,也不知道。老师说一下自己的答案,接着讲别的了。
  其实,老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而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也渴望老师做出反馈,“画眉深浅入时无?”作为老师,你得给学生一个公正准确的评价。好,好在哪里?不足,不足在哪里?老师应该做出明确的评点。
  例如在余映潮先生的《我愿意是急流》的教学实录中,先生提出“把你欣赏的结果告诉大家”这个问题之后,有这么一段:
  生2:它所比之物都平凡、荒凉,并不伟大,但也正说出了爱情的真谛:平凡的美。也许“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是伟大的,但它一百年只有一次。这种爱情也许是平凡的,但它也许每天都有一百次。(掌声)
  师:充满诗意的表达!如果说得慢一点就更好了,大家就更能领略你的诗味。
  余映潮老师的这个简短的评点,既肯定了这个同学回答中的亮点,好在哪里明确之后,还委婉地给这个同学指出了回答中的不足之处,可谓言简意赅,让回答者心悦诚服。
  对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评点,既可以看出老师的功底,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知不足然后能改,知道自身的优点而后再接再厉。有时候老师的评点还能激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更深一层解决问题。
  课堂离不开提问,老师的提问会开启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提问会引发师生更多的共鸣。合理的提问,恰当的评价,就如那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必将在平静的课堂中,激起千万层美丽的浪花。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塘厦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演讲恰好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学中把四者统一成一个整体,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演讲作文 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基础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演讲恰好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学中把四者统一成一个整体,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
【摘 要】本文在对“促织”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反思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课课堂教学得失,并概括了文言教学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促织》 教学案例 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目前倡导个性化、多元化解读文本的趋势下,有的教师放弃了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归纳。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得多,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却没有得到发展,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把握不深刻。因此笔者借鉴传统教法,让
【摘 要】《归去来兮辞》既写了归家的快乐,又明白无误地写明了归家后的忧愁,这是作者价值追求转型带来的人格悖论在作品中的反映。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 快乐 忧愁 价值转型 人格悖论     《归去来兮辞》是陶潜的经典名作,历年来都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它是作者辞官归田时写下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迷途知返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摘 要】如何在文本研习的基础上开掘出本文的深意,避免将本文理解成向学生宣扬环保意识的文章?如何在传统文本解析的教学方式上力求有所创新,避免落入传统解读的窠臼?如何在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与避免对文本的过度诠释之间保持平衡?笔者结合教学体验做出总结。  【关键词】意象 数学符号 思想来源    苏教版必修一中的文章《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表达关注生态自然思想的文章极容易被理解为常见的有关环保的文章。其实
近来有幸听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上的都是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一个是外校钱老师上的交流观摩课,一个是我校青年教师姚老师上的公开课,两节课都很精彩,两位老师都很用心,不过也各有侧重,钱老师在预设中显示了自己的身手不凡,姚老师在生成中显现自己的教学智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我们要重视预设。钱老师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预设得比较好:①学习
[摘要]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教师这个职业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困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追寻自己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阐述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中,教师应有的一份执着坚守与理想情怀。  [关键词]教师 幸福人生 专业成长    在物质条件非常丰富的今天,面临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教师职业侧
秋风萧瑟,易水寒碧。多少风流韵事被历史的烟云掩去,可那两千年多年前的壮士的悲歌却穿透时空,依然在空中回荡。荆轲,荆轲,我再次轻轻唤起这个名字。  你胸怀大志,曾经用剑术游说卫元君,可惜不被任用。你曾经和盖聂谈论剑术受到盖聂的呵斥,和鲁勾践下棋受到鲁勾践的责备。对看重尊严的剑客而言,这真是奇耻大辱,当愤然还击。你没有反击,只是默默地离开。我知道你不是畏惧死亡,只是你还有所期待。大丈夫当名留青史,功业
【摘 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俟坐》的最后一段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为政、为人、为师之道,体现了孔子当时对弟子,对自己的遭遇禁不住发出感慨的复杂心理,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弃追求精神。因此这段也集中体现了文章选入教材的意义。  【关键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俟坐》 仁政 礼治  现今有很多老师在上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俟坐》时,都没有注意深入分析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摘 要】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作者慷慨激昂的背后似乎隐含着许多欲说还休的内容。本文对这种叙述状态与作者复杂的创作背景及其创作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文本沉郁的背后隐含的丰富涵义。  【关键词】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沉郁 解读    每每读及《指南录后序》,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纠结。总以为文天祥是南宋历史上的英雄,而这篇文章在慷慨激昂的同时似乎又欲说还休。也许“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
【摘 要】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考查热点是景物描写的鉴赏,鉴赏角度为情与景、声与色、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画面意境、诗眼词句等,学生备考应针对出题角度变化,熟知相关鉴赏知识和方法,并能结合诗句品味其独具韵味之处。  【关键词】高考 诗歌 景物描写 鉴赏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内蕴丰富,含蓄隽永,最令人称道的是诗中独具个性的景物,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壮丽;“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