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加强初中地理教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5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初中教学中的一些学生不重视地理学习的现状,笔者有很多的感触和感慨,如何在新的世纪里,积极有效地加强地理教学工作,是摆在每一个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几年来的工作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一个人知识渊博的标志,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热爱祖国的,所以可以这样说学好地理知识是热爱祖国的一个体现。
  祖国位于世界的东方,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广阔面积(位列世界第三);她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她整体上形如一只雄鸡昂首挺胸,共分为34个行政区,台湾、香港和澳门都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学地理教师在向学生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要饱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要以自己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来感染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想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祖国山河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二、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首先改变落后的授课模式,落后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
  1.开放式代替封闭式教学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天气预报”可在气象台上;学习地图知识,可带学生去野外,指导他们实际运用;可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等。
  2.提高教师教学语言应用能力
  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大小。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尽可能多地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的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
  三、通过丰富当前地理教学内容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1.突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
  从总体上说,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很少。各类资源都要注意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资源的使用、节约和保护中,我们要进一步树立资源保护、保护和开发并重的意识。资源的保护,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为把资源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我国已制订了各种资源的保护法规,并在保护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2.强调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
  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能源构成仍以煤炭为主。但是,由于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强调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消费构成的多样化已刻不容缓。
  教材相对于科技成果总是滞后的,地理教材尤为明显,随着地理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国际国内形势的风云变化,地理教材提供的地理特征、地理要素等信息,有的已经过时,有的已被新成果代替。这些错误的信息,恰好是学生探究的素材,教师精心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教材,调动学生多种知识积累,分析评价教材信息,让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发现错误,树立挑战权威的自信心,从而激发探究、创造的激情。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十六中学)
其他文献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在新课程形势下一名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会不断地进步。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物理专业学识   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能学到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并以学生为主体,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及相关性较强的学科。新的初中数学大纲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
在我的理解中,孩子是天使却野性十足,是宝玉却遍身瑕疵,是小树却未经风雨。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天使却不失个性,成为宝玉却更加坚韧,成为大树而不娇柔,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特别是一些备受宠爱的孩子,张扬、任性、软弱、懒惰、自私等缺点几乎掩盖了“玉”的本来面目。我觉得对他们在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应该是严厉多于鼓励,无声多于有声。(这里的严厉并不只是态度方面的,主要是指在细节方面的要求要严格执行到底。)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的英语课堂吹进了一股春风,也对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严苛的考验,也是千千万万的学生之福.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考验.新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体会谈谈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传统教学中教师
朗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笔宝贵的遗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激发朗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低段学生的朗读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发其朗读兴趣。例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兴趣就会更浓厚,思维就会更活跃。由此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调动学生兴趣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如何创设情境谈谈我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政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例如我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了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低。小学生作文通病之一就是用词不恰当,学过的词语(尤其是书面词语)用不上,一写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就只想到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方言、口语。如:“我的书过了他的线,他用力夯(推),把我的书都弄揪(皱)了。”……批阅时,你得仔细揣摩,才能领悟他要写的是什么意思,该换上哪个词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学习的词语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在学习词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书声琅琅”已成为不少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情境。尽管学生朗读的时间越来越有保障,但朗读学习的成效,即朗读的质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认为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