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的两点体会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理解中,孩子是天使却野性十足,是宝玉却遍身瑕疵,是小树却未经风雨。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天使却不失个性,成为宝玉却更加坚韧,成为大树而不娇柔,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特别是一些备受宠爱的孩子,张扬、任性、软弱、懒惰、自私等缺点几乎掩盖了“玉”的本来面目。我觉得对他们在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应该是严厉多于鼓励,无声多于有声。(这里的严厉并不只是态度方面的,主要是指在细节方面的要求要严格执行到底。)我建议:首先转变的是老人的疼爱方式,老人对小家伙无微不至的呵护是必要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理和活泼性格。其次要转变的是全能母亲的大包大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主动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事情。关于家庭教育,我谈谈个人的两点体会。
  一、以长远的眼光构建知识体系
  语文学习是最复杂的心理过程。孩子的性格、品质、见识、经历都是影响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性格孤僻就不善言谈,没有练习说话的过程怎么可能有生动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品质不端就不会有是非观念,自然就不会有独立的见解。而见识和经历更是影响语言材料的积累和真情实感的形成的因素。所以,我的教育教学从引导孩子的兴趣和性格开始,对于行为怯懦的给予鼓励、激发,对于行为张扬的进行抑制。同时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比如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一些好看的插图给学生语言的示范。比如和学生一起游戏,比如像今天这样让学生出头露面,虽然看似非常简单,却都是给学生的一种经历。
  单纯讲课本知识,也应该是着眼整体,系统进行的。开学这一个多月,目标本来是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和读出音节的方法。但是,教学开初遇到的严重问题是学生“自以为是”——认为拼音在托儿所、学前班全都学过了,起初对我的教学不太在意。一直到三四个星期才有一部分学生猛然省悟:嗯,原来可以这样。忽然变得很有兴致,从考试成绩看,效果是明显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骄傲在自己的先知先觉中。觉得关于拼音,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二、从细节入手培养习惯
  什么是习惯?我认为习惯就是把同一件事反复去做形成的一种定式。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其说需要培养还不如说应该大力矫正。他们听讲态度、握笔姿势、表达方式都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而家长往往只从作业能否按时完成看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是一个误区。认真、按时完成了作业并不意味就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仅这一点还要看他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除此而外的许多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表达时语言的完整性也是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阶段性地给学生自由空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也不提课后该做些什么的具体要求。意图是培养学生学会用脑记事的习惯。今天我有这样的建议:统一家庭作业本(我已经买了两百多本)。写字本:家长在学生复习了笔顺规则之后可以放手指导孩子写字了。在我以前的教学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功夫还是练出来的,字还是要多写的,只是不能让孩子产生倦意。——这就需要我们的手段和智慧。要让学生爱写字,想把字写好。比如粘个小红花、展示给朋友看、确定对比对象等,都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早期阅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使每一次早期阅读活动都是生动的、愉快的,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感知、内化、积累,为终身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已不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须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景教学,强化师生间的互动,最终帮助学生建
育趣是一件需要长时间不断地坚持的事情,我们得分清育趣与语文常规教学的关系,它们是有差别的,又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增进的。因而,教师只有善于处置好这两者的关系,我们的教学才会收到更大的效果,也不会那么累。我们都知道,在某个阶段激发学生的爱好是不难的,难就难在把激起的爱好长期地“留下来”。“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个事物产生爱好,他在这个方面就必然产生很大的体验。那么如何处理育趣与语文常规教学的关
中学地理尤其高中地理对许多地理老师来说都很难教出好成绩,一方面是部分章节确实难,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兴趣没有被激发起来。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地理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以供同仁参考。   一、知识渊博,方法得当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知识渊博、业务精通的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头头是道,通过旁征博引把知识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往往会使学生非常敬佩。进而会让学生对他所教
“他还没有死……”,这是汶川地震中一个感人的画面,央视直播中,主持人帮助在卧龙工作的丈夫联系到他妻子时,妻子泣不成声地说出了这句话,“他还没有死”这句话,没有人把它当
笔者长期战斗在美术高考的第一线,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个人的一些素描教学心得写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强化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素描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加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现象。  1.学生死抠局部,造成局
残缺教具是一种设计特异、形状残缺、内涵丰富,给人以更多联想、猜测、推理、探究、补缺、完美的教学具.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在新课程形势下一名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会不断地进步。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物理专业学识   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能学到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并以学生为主体,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及相关性较强的学科。新的初中数学大纲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