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87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改革力度较大,它把原本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教学内容融入现实生活,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力地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1.学习内容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采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认识1~20各数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大声嚷嚷着说:“我把2~10的组成和连加连减早就学会了!”——可见,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心应该向“培养兴趣,养成习惯”转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吸引力,让他们喜欢数学,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作业练习融入生活
  新课标明确规定数学是学生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也就是说,今后数学书上的习题将尽可能地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符合生活实际,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将放到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习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学习过“分类”后,课堂练习就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家庭作业是把自己的房间进行整理,东西要分类摆放。这样的作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二、结合实验教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具有简单形象等特点,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并最终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在实验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需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数学内容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类、比长短、认识立体图形等内容时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摸一摸,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观察、分析、比较,从中进行抽象、概括,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丰富的动手操作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对小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1.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21项指标,其中包括有好奇心、敢于向权威挑战、有新发现时精神异常兴奋、能发现新问题、能不断产生设想等。这些指标有的人从小就有,需要保护和开发,只要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营造激励创新的环境,就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以旧引新,使他们将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能动参与的过程,使之最终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由此可见,只要他们拥有丰富的信息,并且组合它们,就能有所创新。
  总之,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它能使教学处处富有生机和活力,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在任何学习阶段中所占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怎样才能让教学在学习中给同学们的成绩加分呢?这正是接下来要探讨的内容。  数学的教学,最终需要教师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得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数学教师的教学,应拉近数学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
一、摆正阅读教学与知识传授的关系  我国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一直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师习惯于在一堂课中教几个单词,读一段或几段文章,然后进行课文翻译和语法分析。这样容易使词汇脱离课文语境、句段或与课文相脱节,造成“见树不见林”的弊病。然而语言点的教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要特别强调抓重点,并对其做到精讲,把课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提到课堂的主要地位,不能主次颠倒。  二、课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观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行为准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教师要想受到学生的尊敬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一、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做到无私奉献  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觉得数学很枯燥,如果教师将抽象的概念、定理直接传授给学生,仅靠学生死记硬背,应用起来就会束手无策;特别是一系列公式和定理,让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种畏惧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假如老师在讲解知识之前,多动脑筋,反复斟酌,尽量把这些知识贯穿于实际生活之中,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承受能力、灵活应用能力也会随之加强。  一、设置情境,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之中  数学来源于生
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呢?  一、主动——来自教育者的“情”  情感和情绪统称为感情。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健康的情感和情绪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循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今之教学,无不以提高素质教育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放弃原来的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做了些许尝试,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课前要充分准备  备好
毋庸置疑,作文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着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情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的批改,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常常会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这往往与我们的作文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应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作文指导如何凸显以“习作”为目的呢?笔者谈些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苦事”为“乐事”  心理学研究指出
数学是一门综合能力较强、比较枯燥的学科,需要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数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和技巧才能驾驭它。  一、让学生心中亮堂——学习目标明确  目标是行动要达到的结果,它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学习的热情。所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树立伟大的理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信心和顽强意志。  二、让学生真心喜欢——学习兴趣浓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什么学科,教师的工作都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怎样开展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现就我几年来从事英语教学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新月异和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