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什么学科,教师的工作都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怎样开展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现就我几年来从事英语教学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新月异和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示范者和主导者,是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实施者,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为此,要努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和快乐。
  二、强化阵地意识,在课堂上做到“五坚持”
  现在的英语教学,重在学生听、说、读、写基本功的教育,为此,我在教学中做到了“五坚持”。
  1.坚持“值日生报告”制度,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全班学生轮流做英语课的值日生,每次上课都要请值日生用英语和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题目可以自定,也可以由教师指定一个话题。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在值日生交流发言结束后,找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坚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即使不流利、出错都没关系,这样做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大胆发言,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
  2.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给学生获取“语感”的氛围
  英语不同于别的学科,是一门全新的语言,为此,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语感”方面的培养。所以,每节课我都要认真备课,努力做到全部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即使学生一时对个别句子不明白,但经常使用,对学生就会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并能逐渐明白和理解其意思,特别是对以后的英语学习帮助很大。
  3.坚持课上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每篇课文学完后,我都要让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找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交往互动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和协同作战的能力。讨论的价值不只是通过小组学习来进行尝试性学习的验证、交流、互通有无、填平补齐,重要的是实行优势互补,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力,利用“学习的小环境”进行合力攻坚,在整体突破中提升自主学习的整体水平。
  4.坚持“每周一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每学完一单元,我都让学生仿照这一单元的话题进行“仿写”,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同时激励后进,这一措施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5.坚持每课一背,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积累
  背诵是语言材料积累、词汇习惯表达和运用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要求学生对每单元的对话和重要段落一定要背会。
  三、加强课外学习,坚持做到“两养成”
  英语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环节。为此,我要求学生加强课外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做到“两养成”。
  1.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尤其是初三学生,每单元都有一篇较长的课文,如果提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大概框架有一个了解,对学生“retell the text”有很大的帮助。
  2.养成课外阅读和收看英文节目的好习惯
  对一种新的语言的学习,关键在于词汇量掌握得多与少,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和电视英语节目,如《英语周报》、中央电视台10套的“希望英语”栏目,这都是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很好补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词汇量的掌握和英语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大容量的语言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我们班的英语教学质量得到不断地提升。
  (作者单位 河北省藁城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必须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用的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论,为学生创设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如何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呢?下面谈一下我的点滴体会。  一、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习  初中数学新教材有北师大版
数学在任何学习阶段中所占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怎样才能让教学在学习中给同学们的成绩加分呢?这正是接下来要探讨的内容。  数学的教学,最终需要教师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得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数学教师的教学,应拉近数学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
一、摆正阅读教学与知识传授的关系  我国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一直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师习惯于在一堂课中教几个单词,读一段或几段文章,然后进行课文翻译和语法分析。这样容易使词汇脱离课文语境、句段或与课文相脱节,造成“见树不见林”的弊病。然而语言点的教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要特别强调抓重点,并对其做到精讲,把课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提到课堂的主要地位,不能主次颠倒。  二、课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观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行为准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教师要想受到学生的尊敬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一、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做到无私奉献  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觉得数学很枯燥,如果教师将抽象的概念、定理直接传授给学生,仅靠学生死记硬背,应用起来就会束手无策;特别是一系列公式和定理,让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种畏惧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假如老师在讲解知识之前,多动脑筋,反复斟酌,尽量把这些知识贯穿于实际生活之中,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承受能力、灵活应用能力也会随之加强。  一、设置情境,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之中  数学来源于生
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呢?  一、主动——来自教育者的“情”  情感和情绪统称为感情。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健康的情感和情绪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循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今之教学,无不以提高素质教育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放弃原来的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做了些许尝试,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课前要充分准备  备好
毋庸置疑,作文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着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情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的批改,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常常会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这往往与我们的作文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应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作文指导如何凸显以“习作”为目的呢?笔者谈些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苦事”为“乐事”  心理学研究指出
数学是一门综合能力较强、比较枯燥的学科,需要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数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和技巧才能驾驭它。  一、让学生心中亮堂——学习目标明确  目标是行动要达到的结果,它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学习的热情。所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树立伟大的理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信心和顽强意志。  二、让学生真心喜欢——学习兴趣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