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教学视域下的文本解读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没有深入细致的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问题设计”其实就是教师对文本的一个解读和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文本外在的或次要的内容剥离开来,通过问题群或问题链的形式把文本最内在、最核心的主线呈现出来,而这条主线就是整篇文本的“经脉”。
  一、问题为谁:立足学生发展
  一切教学都应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以学定教。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主问题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学规律,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属于议论性文章,重在说明事理。作者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自然奇观出发,列举了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简明扼要地向读者分享了他获得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从学情的角度看,四年级时已经学习过《说勤奋》这样的说理性文章,学生对此类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所要论述的道理,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明白。但对于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把“滴水穿石”的道理说清楚的,学生则不容易掌握,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要围绕“说理方式”的掌握,立足学情分析,删繁就简、削枝强干、前后勾连,通过引入“先行组织者”的理念,进行主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未知知识之间,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说理方式,揣摩具体的说理方法,教会学生“看别人如何说理”,进而明晰“如何有效说理”。基于这样的文本分析,主问题的设计要呈现表层学习向深度学习延伸的梯度,要体现再现性问题向推理性问题过渡的层次,要彰显知识识记向思维发展转化的路向,只有如此,主问题才能成为串联教学环节,提升学习质量的“内核”。
  二、问题为何:把握文本主旨
  文本解读不仅仅要关注“教什么”,更要追问“为什么教”,教师只有深入文本的内核,把握文本的主旨,才能真正地定位“主问题”,理清文本的“经脉”。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从文本独有的教学价值来看,它的表达形式和文体结构是紧密联系的。文章写安徽太极洞滴水穿石的奇观,并由此引出本文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然后举了三个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接着用一个反面例子,“雨水”不能“穿石”是因为目标不专一,不能够持之以恒。以此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观点。叙议结合,论述有理有据,这是典型的议论文的章法,也是本文的结构密码,同时,它也是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三、问题何为:设定教学路径
  文本解读不仅仅要明确“教什么”的问题,也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即设定有效的教学路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的教学,围绕上述的三个主问题,可以具化为五个教学板块。
  板块一:了解奇观,引导质疑。现在很多的课堂学生没有问题,要想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提问,要把学生的问题作为确定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依此来确定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和重点。欣赏奇观后,可引导学生围绕奇观进行质疑:滴水怎么能够穿石?滴水穿石给我们什么启示?师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整合、凝练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问题:水滴怎么会滴穿坚硬的石块?“滴水穿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启示写清楚的?这样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实现了聚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清晰的路径。
  板块二:合作学习,汇报交流。阅读教学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语言。遵循阅读教学的这种要求,我们首先设定了基本的学习活动:围绕主问题自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后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评议),推选中心发言人全班汇报,不足之处其他组予以补充。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确立“指导者”的角色定位。引导学生结合奇观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指导学生朗读,随文体会设问句和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最后,教师要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和进一步的引导:作者开篇就用“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自己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这样的教学设计,给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课堂成为真正的学堂,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学力”。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表达方式。
  板块三:精读事例,领悟启示。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说明事理。并从中发现本文的说明方法:“现象引入——提出观点——举例证明(正例、反例)——总结全文”。基于这样的设计意图,我们确定的学习活动是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和水滴到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并通过可视化的表格,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
  板块四:比较说理方式。前面的学情分析已经表明,学生已经学习过类似文章,因此,这个版块我们要联系已学的同类课文,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说理类文章的一般结构、写作思路,并比较说理方式的不同,为学生今后学习此类文章提供一个支撑。在这一板块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说理文《说勤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达成全班共识:相同点是都是通过举例来说明道理;不同点是《说勤奋》开篇就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从一个现象说起,通过正反例的结合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概括总结,明确说理的方式:想告诉别人一个道理,而且要让别人信服你的道理,可以从常见的现象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举一些正面的或反面的例子加以说明,结尾再进行总结提升。这一教学板块的设计用意是教“一篇”带“一类”。注重教给学生一类文章的读法和写法,让学生感受说理类文章的独特价值。
  板块五:拓展迁移。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要完成学科既定的任务,也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架设一座从文本通向生活的桥梁,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为丰富、宽广的生活领域。基于这样的教育理解,我们设计了拓展迁移板块,通过学习和运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引导学生,要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结合我们身边的某一现象,比如“学会节约、学会宽容”等,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让学生课堂上说说自己的思路,课后完成写作。
  五个板块的内容,通过三个主问题层层推进、第次展开、有机串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基于“主问题”导引的教学路径,从而实现了“问题为谁”、“问题为何”、“问题何为”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这一理念的深入人心,阅读教学不再是一套封闭的系统,它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凭借,通过课堂拓展教学,在学生面前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拓展教学的方式很多,其中一种重要的拓展方式就是进行课堂拓展阅读。课堂拓展阅读,就是在课堂上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有关作品。  近年来,许多教师都很注重课堂拓展阅读的实施,然而,由于理论认识的偏差和实践操作的
[摘 要]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健康行為、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构成。“运动参与”又是考查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从课前准备、着装要求、路队纪律,课始、课中、课尾表现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指标来对“运动参与”进行考查,使这一评价更加严谨。  [关键词] 运动参与;定性评价;评价方法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
最近,笔者常有机会参加一些市县级体育教学观摩,学到不少东西,但也产生一些疑惑。一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和已经“司空见惯”的做法,仔细想想却又总觉得不甚合理;有些“堂而皇之”的道理乍一听挺在理,仔细一琢磨发觉并非能说得通。其中一些是由教学思想的不同引起的,也有一些是与操作过程中的偏差有关的,笔者在此仅举几例供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一、神圣的心率曲线  在一些观摩课上,测心率并计算平均值、画心率曲线是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用雨果这句话来评价孙有新老师,那是最恰当不过了。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孙老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用自己盎然的生命力撑起教育的一片天地,追寻着诗意的教育理想。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行动,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以点点滴滴的平凡行动,在同事、学生、家长的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被誉为“五
陈凤葵,特级教师,广东省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英语副高级教师,全国优秀培训者,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首批学科带头人,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专业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教师PBA项目培训督学,广东省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法培训专家组成员,东莞市教育科研先进教师。系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等多所高校外聘讲师及实践导师。  提起东
在小学教育里,数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课堂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年龄层次偏低,没有形成最基本的“数感”和逻辑思维,对数学这一学科没有进行知识框架的搭建,而数学又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矛盾就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障碍。本文中,笔者以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从深层解读、数感培养、参照对象等几个方面,讨论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提高之法。  一、深层解读,丰富拓展  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的
北师大林崇德教授在《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他谈到素质教育时曾大声疾呼:“素质教育,创新精神是核心,师德是灵魂,课堂是主渠道,要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在他的报告中多次强调:“教不好课的教师不是好老师,只有把课上好才是好老师。”这一论断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师德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属——让教师的立德树人更多地发生在课堂。  要实现这一目的,情感
通过长期在教学一线听到的声音以及个人感受,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校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奏响校长的四部曲:做有思想的智者、做能作为的行者、做敢担当的仁者、做善创新的强者。  一、超前的理念,独到的见解,明确的目标——做有思想的智者  “校长是一校之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可见,校长的思想和决策决定着学校的命运和前途,指引着学校教师和学生前进的方向和最终目标。因此,校长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既有与其它科目相通的教学方法,又有专属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论英语基础好坏,只要有恒心、有毅力,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一样能够在英语学习的殿堂中取得收获。而作为教师,关键就在于教学策略的制定要因材施教,要把学生的参与视为课堂教学的题中之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基石础、不同特点、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将“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入到教
高中的政治教材涉及范围很广,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储备,更要整合时事资源来为学生展示一个较为完善真实的政治社会。政治教学生活化割舍掉以往百试不爽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能快速为考试提分的教学设计,转而关注学生自身,学生的学习态度、内心对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知、自身对未来的规划、对社会的责任感等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才是新课标下对学生進步的最好兴奋剂,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