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侧面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sor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神贯注》一文是一篇写人的略读课文,主要描写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家做客时发生的一件尴尬而又印象极其深刻的事。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从正面描写了罗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女神像中,完全忘记了挚友茨威格,鲜明地突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正是他这种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成就了他伟大的艺术追求。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就是从他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而见证此种情形的正是罗丹的挚友——斯蒂芬·茨威格,他看在眼中,听在耳里,记在心间。全文就是以茨威格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课文脉络非常清晰。
  歌德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正如教学《全神贯注》一文,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关注罗丹,从正面去解读人物,感受人物的形象。其实我们不妨站在茨威格的角度来看罗丹,从侧面聚焦人物,抓住关键词句来解读课文,也许人物的形象会更加丰满。
  板块一:茨威格耳中的罗丹
  面对罗丹刚刚完成的塑像,茨威格先生先是拍手叫好,然后祝贺罗丹。这不是茨威格的恭维之意,从先是拍手叫好,而且还是“情不自禁”,足见茨威格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这确实是“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在茨威格的眼中就是一件杰出的作品。那么罗丹的反应怎样呢?仔细读读罗丹的第一处语言:“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面对挚友茨威格情不自禁的称赞,罗丹没有感受到高兴、欣慰,而反应却是反常的,不是回答挚友的盛赞,却是“自己端详一阵”雕塑,说出一番不流畅的话语,茨威格能听懂吗?作为挚友的他肯定清楚这两处结结巴巴的语言,是罗丹看到自己的作品时的反应,省略号并不是代表他说话结巴,是从正面描写了罗丹见到自己的作品,就开始思索、揣摩。作者为什么用上省略号呢?因为此处没有别的文字更能像“省略号”那样描写罗丹那种思索和揣摩的情形了。这是思索的象征,是揣摩的意象,更能体现出罗丹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这里的省略号用得妙!
  “左肩偏了点儿”,这是他仔细端详的结果,发现了雕塑还是有着美中不足,而且这还是别人难以发现的细微之处。“对不起,请等一等”,也许此时罗丹还意识到挚友的存在,用自己的话语和态度传递出对茨威格真挚的友情,同时也为他将要忘我地修改作品埋下了伏笔。课文第4自然段中:“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从这些语句的描述中,茨威格完全能听得出罗丹不是有意把自己关在室内,那是他修改后沉浸在满意喜悦中的流露。这表现出了罗丹的全神贯注。一位严肃、认真且精益求精的艺术家的形象,就是通过此番语言,传到了挚友的耳中,烙印在挚友心中。
  言为心声,两处语言描写,是罗丹内心真实的外显,此处可组织学生反复诵读两处语言,设问:
  (1)罗丹说话怎么结巴了?这么仪态端庄的女像,罗丹还认为左肩偏了点儿,怎么就把挚友忘记了呢?
  (2)茨威格听了罗丹的一番语言,心中会怎么想?
  让学生揣摩茨威格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就能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艺术家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这是多好的语言描写啊!
  板块二:茨威格眼中的罗丹
  茨威格听到罗丹第一次语无伦次的话,就开始意识到罗丹将要开始工作了,悄悄地站在一边。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茨威格知道这是罗丹在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女像;一会儿远,一会儿近,既有整体鸟瞰,又有局部细辨;罗丹“手不停地挥动”,茨威格明白这是罗丹紧张而忙碌、全身心地在修改着女像。罗丹“嘴里叽哩咕噜的……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他像喝醉了酒一样”“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茨威格更是清楚,此时的罗丹正在反复推敲琢磨,有了灵感突现,他兴奋;有了这至善至美的最后艺术作品,他发出满意而会心的微笑。此刻,只有女像存在于罗丹心中,和他对视,和他交流,和他微笑,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乃至“径自走出门去”。从观察审视、修改作品到作品完成的一系列的神态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完全进入创作境界的罗丹。这就是茨威格此时此刻眼中所见的一切。何为全神贯注,这便是最好的解释。便于组织教学,可设计如下:
  (1)提問:“第2自然段有着较多的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你们思考一下,如何读出人物的形象呢? ”指名试读,引导学生进入罗丹和茨威格不同人物的角色中去读,想象人物在那样的动作和神态下,心里会想些什么,嘴里可能会说些什么,然后老师范读,再次指导学生带着想象读文,读出茨威格眼中的罗丹形象。
  (2)提问:“罗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站在茨威格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体验。
  提问:“为什么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又后退呢?他嘴里叽哩咕噜什么呢?好像跟谁在说什么悄悄话呢?……”
  此处设计补充刚才学生自己想象的不足,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站在茨威格的角度走进罗丹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全神贯注,读懂艺术家的执着追求。引导学生交流这样写的妙处,就是把人物写得具体,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这样的写作方式就叫作细节描写。
  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再次去读读这处细节描写,学生就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形象,这也是为读写结合、语言实践作铺垫。层层深入、反复品味地读,学生不仅在读中深刻地体会出艺术大师罗丹对艺术的痴情与热爱,同时也让文字沉积在学生的心里。
  (3)读写结合,丰满罗丹的形象。
  茨威格在罗丹家做客,罗丹是如何表现的呢?罗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不同表现,茨威格是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中,让学生站在茨威格的角度想象,引导学生用第三者转述的形式,向别人介绍罗丹,提醒学生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补充描写,这样才能将人物形象介绍得具体、灵活。
  板块三:茨威格心中的罗丹
  被邀请参观工作室,却遭到了冷落,甚至被遗忘,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心中会感到难受,这也不是待客之道。但这位挚友却是怎样看待这件事呢?“那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来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没有埋怨和责备,有的只是赞许和感激,乃至收获。多年以后,茨威格仍然无法忘记这个下午,并在《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中写道:“……成为我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一个下午的所得超过了他多年所学,茨威格这种感慨是对罗丹工作态度的最佳肯定和赞誉。这就是茨威格心中的罗丹,是给他树立榜样的罗丹,那全神贯注的一幕将永远地定格在茨威格的心中。设计此环节如下:
  (1)从茨威格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2)补充阅读《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3)记住茨威格的话,引导学生背诵。
  (作者单位:安徽庐江县岗湾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在习作起步阶段,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不会习作,认为学生习作水平差,写不出好文章。其实,这是教师站在成人的立场看学生及习作的结果。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要做到这点,教师要准确把握习作的内涵与指导时机。  一、准确把握习作的内涵  在小学阶段,课标把作文界定为习作,习作应该姓“小”名“习”。习作姓“小”,是学生生
泰戈尔说:“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童年天性的精神理解开始的。”童年,是最自然、最自由的存在期,也是最温暖、最灿烂的生长期,它充盈着神性的美好,满溢着原始的自由精神。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具有本能的创造力,他们的心理结构、精神世界与作家有很多融通之处,因此,他们可以用习作的方式尽情释放生命的本真与自由。基于童年生活的微习作,成为点燃童年习作的一盏明灯。  微习作着重引导儿童的习作回归心灵和自由,回归生活
小松鼠多多在树上生活,大家叫他树松鼠;小松鼠乐乐在地面上生活,大家叫他地松鼠。他们都是今年春天刚刚出生的,是很好的月月:友。  这天,乐乐蹲在橡树下的石头缝里挖地洞,乐乐说:“冬天要来了,我要建一个新家,准备冬眠。”“冬眠?”不需要冬眠的树松鼠多多奇怪地问。“到了冬天。我要在洞里睡上一大觉呢!”乐乐说。  乐乐用找来的食物堆满了家里的仓库,多多把找来的东西藏到了大森林里。  冷风吹起来了,乐乐准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低年级学生比较习惯于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知道如何使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写话时总感到无从下笔。如何点燃学生的写话热情,让学生学会轻松写话?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积累大量词汇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精彩的篇章中含有较多的优美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见阅读是以自我体验为中心的。相对而言,指向习作的阅读更多倾向于学生的自我表达。从阅读到习作,学生都是在进行表达,包括体验、情感、生活……因而脱离习作的阅读,或者说单纯的阅读,因可能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成为“假”阅读。而要让阅读教学真正指向习作,前提是教师要学会用习作的视角去审视文本,解读文本,以便让学生借助阅读从“自我”走向“生活”。  一、立足“反常”解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义”是靠“读”得来的。不难理解,“义”只是表面现象,朗读的层次不同,深度不同,那么得来的“义”也就不同了。但就“朗读层次”来说,它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不断提升。课标对朗读层次用了这句话来概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正确”是第一层次,读“流利”是第二层次,读得“有感情”是最高层次,只不过每个学段落实的目标不一样。第一学段落实的是“学”,即初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文本的语言风格、结构设置、表达方式等方面。因此,教师就需要强化文本的整体性把握,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松鼠》一文是一篇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松鼠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笔者采用了对比阅读的策略,引领学生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体裁特点,历练学生敏锐的文体意识。  对比之一:两篇不同特质的说明文  笔
很多时候,在众多的阅读教学公开课、研究课中,教师都会钟情于“绚丽多彩”的第二课时,认为第一课时太过单调和乏味。而常态下的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多数教师也是随随便便地教,其方法、教学流程都延续着多年不变的套路,无非是认认,写写,读读。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也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思考。那么,该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关注教学的三个“
【摘 要】針对校企合作课程的特点,依托物流实训基地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依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 X考纲标准,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青苗计划)的实践,采用教学做合一的“PTCA”教学策略对模块细分和具体任务设计进行整体统筹。校企合作编制物流专业学生技能实训指导手册,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养,实现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以及企业岗位需求的统一化架构。  【关键词】1 X
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出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主题情境活动的开展打破了目前依然存在的过分关注书本的状况,强调语文生活化,重视儿童的综合性学习和实践,对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深度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儿童全面、充分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主题情境活动呢?下面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多方结合,确定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