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经相关论文
摘要 刘熙载是近代著名学者,他恪守儒家思想又博通道家思想,著述对后世影响巨大。本文从其著述版本、文学思想入手,探讨其文学......
摘要 儒、道、释三家思想共同作用影响着刘勰,否定任何一方,都会陷于偏颇。尤其是儒家思想,对刘勰的的人生道路与美学思想起着主要的......
柳宗元生活于儒学转型的中唐时代,他在当时新春秋学派的影响下,汲取先秦儒家的实用理性精神,结合自己的政治实践,构建了自己开放的......
“文学研究者或诗人词人,不应该是疏陋的文士,而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通人。以研究文学为专门,同时对训话、哲学、史地、宗教、书画等都要......
《辨骚》作为《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刘勰的文学发展史观,其意义在于和《宗经》篇构成互补。即既主张......
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辽朝,自上而下笃信佛法。辽朝提倡佛教,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开始用佛教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辽圣宗......
摘 要:如今各種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大多数都是继承前人的旧观点,毫无新意,这样即使作的再多对社会也是毫无用处的。对于出现的这......
刘勰“宗经”有特殊的视野,即从“经”中寻求拯救当时文弊的资源和智慧。刘勰“宗经”建立于对“经”的熟稔和对后世文学兴衰成败......
刘勰将《征圣》、《宗经》列于“文之枢纽”,而且在文体论、创作论等部分的论述中也体现了“宗经”的观念,所以刘勰是否泥于儒经就......
本文从宗经的角度出发,论述刘勰在中对八体并没有褒贬之分,这是和刘勰的“折中”思想相符舍的.另外本文还论述了关于作家个性与作......
摘 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一部划时代意义的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不仅代表着刘勰为文的创作原则和写作思维,更是处处......
作为《文心雕龙》总论的“枢纽”部分,必定有论及“文体”的篇目,那就是“宗经”篇.刘勰“宗经”主要“宗”的是五经之“体”.而每......
本文在“经学玄学化”的思想背景下解读《文心雕龙》 ,认为《宗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六经 ,确立艺术理想的形式规范与审美品格......
刘勰《文心雕龙》对公文文体颇为重视。出于指导写作的目的,刘勰重视辨体。随着公文文体理论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文体分类过......
文章从弥纶群言、宗经、语言修辞三个方面探讨了刘勰的文学观念,认为这种文学观念是在非常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它揭示了人类精......
《文则》是宋代的第一部文章学理论著作,和《文心雕龙》一样,其文章学理念也具有鲜明的"宗经"特征,但二书的"宗经"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东汉诸子在引《诗》时采用了“引用《诗》句”“引用《诗》题”“借用《诗》句”“化用《诗》典”四种方法,并以前两种为主,体现出......
撞技即撞水撞粉的简称,没骨画写生的理性及卧笔写意的感性,是对工写两极的折中与调和,而撞技却是把两类不可调和的颜色,通过“撞”的方......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征圣、宗经的思想萌芽于孟子,荀子进行了较多发挥,到扬雄有了较大的发展,成熟于刘勰。荀子、扬雄主要体现儒家......
【正】 我国古代的文论,算不算是文学理论?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有没有自己的完整的体系?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没有体系完整的文学......
《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学说为主的综合性著作,而高诱在注解《淮南子》时却高扬儒家的仁义思想,推崇儒家的圣人人格,表现出强烈的宗经......
《文心雕龙》是1400年前产生于我国的一部伟大的文学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宋齐以前各家文论的积极成果,在许多问题上发前人所未发,思......
在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期,伴随着经学地位的衰落,传统文学批评模式也发生了新变。刘师培把西方的审美观念引入文学理论的研究,将传统“......
刘勰的文学理论是以"宗经"为前提展开的,以往学者多从儒学视角来探讨刘氏的文论体系,该文则借助龚鹏程先生对道教本质的发现,从道教......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为语文学科独立设科,将具有现代学科教学意义的语文科目从明道宗经征圣等传统教育中剥离出来,赋予它......
在作为枢纽论之一的宗经篇中,刘勰提出并阐明了宗经的文学思想。此一思想的提出,不仅是针对齐梁文弊的,也是针对“近代之论文者”、“......
南朝齐梁间,士族讹滥文风登峰造极,并危及政权稳定.寄望于王权起用的孤贫之士刘勰,必然对之深恶痛绝.儒经权威关于以“质”为主,“......
明代古诗选本中箴铭、谣谚等谐隐类话语的大量收录,一方面是承继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观念和多元融合的价值取向,直接的影响......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文论中成就最高的著作之一。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谓:“文心体大虑周。”作为一部综合性非常强的......
【正】 文风是文章的作风。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全面地阐明了他对文章的认识,当然也反映了他对文风问题的认识。一、文风论......
<正> 《文心雕龙》不是一部文学史专著,但却是在宽厚的文学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学理论。刘勰也无意作一位历史学家,但他的文学批......
摘 要:班固《汉书》的叙传和赞辞蕴含多则《易》辞,这些引《易》言辞频次密集,是经学思想在史学中的折射和彰显。《汉书》赞辞是对纪......
在魏晋文学批评史上,傅玄是一位上承曹丕,下启陆机与刘勰的文学批评家.他在文体起源与发展、文体风格与特征方面的观点很有探索和......
《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五篇是个“义脉贯通”的理论整体,其宗旨在于阑述文章写作的根本原则。这一宗旨通过三个理论层次及其内......
"六义"是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对写作文章提出的要求,其前提是为文应当"宗经",直接目的是为了矫正当时"讹滥"的文弊。刘勰所说......
《辨骚》篇中刘勰基于宗经思想认为楚辞不如《诗经》雅正,但对楚辞自身文学成就进行评价时却认为楚辞内容与形式的新变超越了《诗经......
萧颖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文学创作理论为古文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赠韦司业书》一文集中体现了萧颖士的文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