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隐相关论文
朱光潜是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在诗学理论方面的著作《诗论》集东西方诗学理论为一体,极具现代理论特色,其中“音律论”“境界......
在唐代小说与诗歌关系的主题上,一系列精怪聚会赋诗文本的叙事形式和修辞所形成的游戏色彩和谐谑氛围值得注意,其彰显出小说文本所......
刘勰的《文心雕龙》研究者甚众,对于其中的关于民间笑文化的理论--《谐隐》篇鲜有人关注.本文试从这一篇入手,探讨刘勰对于中国传......
结合谐隐分析发现,《柳毅传》完成于唐德宗贞元中期,其作者不是“陇西李朝威”,而是东南地区的某文士。“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政......
《文心雕龙·谐隐》篇所论谐辞隐语不仅是文字形态,还是口头形态或综艺表演形态,对应于今天的通俗文艺。该篇提出了一个可以发......
《左传》通过民间歌谣谚语、人物对话、外交辞令、叙事语言等所体现的幽默,赋予了历史散文极大的文学性,打破了历史人物形象的平面......
精怪属于民间信仰范畴,进入唐代小说的精怪形象不仅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其富有戏谑的精怪形象描绘同时还丰富了唐代小说的艺......
《文心雕龙.谐隐》篇是《文心雕龙》文体论论有韵之文的最后一篇,刘勰以专篇的形式给予了谐辞、隐语应有的地位。在谐隐之风颇为盛......
刘勰所作《文心雕龙·谐隐》篇论述了谐辞、隐语两种文体,并肯定了谐词、隐语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在谐辞盛行的魏晋南北朝......
以南朝袁淑所作《诽谐文》为代表、经唐代韩愈《毛颖传》发扬的一种俳谐式拟人写物传统,于宋时由文章进入了诗歌领域。宋人在指称......
用隐(语)或庾(语)、谜(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诗经》自不例外。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里释“隐”为“遁辞以......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中国古代小说谐隐性动作隐语作为非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可分为三类:一是迷人耳目,以式通情的微妙型动作隐语;二是以势示禅,禅机妙......
无论是"隐秀"中"隐以复义为工"的"隐",还是"谐隐"中"遁辞以隐意"的"隐",还是"隐括词"中"索幽隐为诗赋"的"隐",强调的都是"文外之重......
《古诗十九首》历来多歧解,《客从远方来》一首也如此。该文尝试把传统的训诂修辞的学问,与西方的新批评、心理批评这些立场倾向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