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短跑成绩的几点方法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田径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田径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这和学校体育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田径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项目,历来受到广泛重视。其中短跑运动又是广大学生的喜爱项目之一,所以也备受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青睐,成为研究的重点。短跑,顾名思义就是快速奔跑的能力,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是后蹬技术和摆臂技术的结合,并提出了快速摆臂技术和充分后蹬技术与高度重视伸髋与积极着地速度,同时也包含了短跑训练中的力量训练、放松训练及运动营养等方面。
  一、提高快速摆臂的技术与充分后蹬技术的结合
  短跑技术是快速摆臂技术和充分后蹬技术的完美结合;摆臂技术的提高也就是步频的加快,充分后蹬技术的提高也就是步幅的增长,两者充分完美协调有利于提高短跑的速度。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与伸展性可以增大蹬地和扒地的力量,促进人体重心快速迁移,从而达到提高步频与步幅的效果,促进摆动腿的折叠,主要包括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伸展性,以加强大腿与髋为轴的快速前摆,并要求提高“有意识”的伸髋技术。
  二、提高身体各关节及各肌肉群的力量,做到协调用力
  短跑是要求身体能充分协调用力的体育项目,而力量则要通过身体各个关节及肌肉向外传递,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点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发挥,因此要用整体去协调发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训练力量时,要综合考虑身体各部位训练的全面性。这主要包括:腰背肌力量、腹肌力量、腰髋肌力量、大腿力量及踝关节力量的训练。这里重点谈一谈髋关节、踝关节力量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及练习方法:
  1.现代短跑技术的特征是以髋关节为轴的快速摆动和良好的摆腿并伸髋,以此来提高髋节的灵活性以及运动速度的能力;
  2.踝关节力量作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短跑运动各个环节的做功效率,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推动身体向前跑动过程的全部力量中,有60%的力量是通过踝关节,因而,踝关节的力量直接影响短跑运动项目成绩的好坏。通过系统的踝关节力量练习可以使髋关节面骨质增厚,肌腱和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增大,从而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力量。那么踝关节力量的练习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呢?
  ①单足或者双足提踵(提起脚后跟)练习,这是是最方便、最容易做到的练习项目,也是非常有效的练习方法。它既锻炼了肌肉力量,又锻炼习平衡能力。
  ②用橡皮筋练习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用橡皮筋作为阻力来源,让踝关节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抗阻力练习,就会增强相应方向的肌肉力量,其练习次数和组数同提踵练习一样。
  三、充分提高放松能力在短跑中的作用
  1.放松能力在技术动作中的作用
  在短跑运动中,要使所做的短跑技术动作放松协调,就要求对抗肌能在主动肌用力收缩时得到充分放松,不让下上肢的关节肌肉紧张,使主动肌快速有力收缩,保持高步频又能使对抗肌充分伸展拉长,打开上下肢动作的幅度,提高步幅,从而获得最大的运动速度。
  2.放松能力在绝对速度中的作用
  短跑运动从生理学角度来讲,主要依靠肌肉系统的快速力量和大腿肉质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转换的灵活性。转换灵活性把握不好,动作必然紧张,转换得好,动作就放松协调。在这种转换好的前提下,进行了肌肉的快速用力,动作协调,轻松快速有利于肌体在无氧代谢过程中再生发能量,使动作经济省力,轻松自如,持久不变,向前性好,从而获得较快的速度。可见放松能力是获得快速能力的必备因素。
  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有三:
  ①渐进匀速跑练习。练习顺序为放松匀速跑——放松弹性匀速跑——放松弹性大步匀速跑。要求学生必须按顺序进行,逐步体会距离为40至60米。
  ②加速跑练习。距离为60至80米,体会大步幅、高重心、放松不减速的技术要领。
  ③下坡跑练习。在6度左右的缓坡上,利用下坡向前的惯性力,使得前摆腿着地积极,并能较快地转入后蹬,使学生体会肌肉放松的感觉,下坡训练时,距离不宜过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中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IPTV,一般称之为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IPTV是正在成
数学思维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一组成部分不能得到有效发展,就不可能在学生掌握知识系统及技能和技巧方面带来有成效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此重要,那么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观察能力  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总是从观察开始。所谓观察,指的是从直接作用于视觉器官对事物各部分和属性进行仔细察看所获得的整体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这一新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创建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
自从计算机进入中学课堂,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十多年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得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成为了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几年来教学的得失,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计算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内容,把握好教学方向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重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
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但应试教育过多重视了认写等知识的训练和掌握,致使学生听力未能得到应有发展。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就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笔者在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  综合分析起来,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在听的过程中干扰学生正常发挥的情绪因素。具体表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根据这一精神,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其整合的基本原则应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应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即是体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数学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优化过程,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好能为过程教学提
我们知道,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活动已经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一、水污染  水是生命产生、存在、发育和繁殖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废水大量排放,自然水系受到显著污染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给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能力。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去让教学与评价互相促进呢?  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这也是日本现代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一类评价。这就是当评价的主体(评价者)和客体(被评价者)不是同一人时,就属于他人评价;相反,当评价的主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包括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能力等方面。课堂引导和环境陶冶对学生审美文化素养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与审美情感的契合  在美术的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至关重要。它要求美术教学与审美情感有完美的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的正是对审美情感二者的契合。教师必须具有深厚而真挚的审美情感,
不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是人类的生活史和斗争史,是不同时代不同群体活动留下来的事迹。站在历史面前,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初中历史有许多培养积极情感的素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