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效评价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适时评价能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一、方法多样,灵活评价
  数学课堂中的评价一般是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哪一种方法是能起到一点即通作用的灵丹妙药,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恰当的评价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之更加努力地学习。
  例如:A、B、C三个好朋友一起合租一辆出租车,在出发前3人就商量好这次车费大家均摊。A在行到6公里的地方下车,B在行到12公里的地方下车,C在行到18千公里的地方下车,共计资费是36元整。现在请你把3人承担车费的比例计算出来。
  ①应该按各人乘车路程的比例分摊车费;
  ②应该按路段来平均分摊车费;
  ③A、B、C三人是好朋友,就平均分配36元的车费。
  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利用学过的相关知识来计算,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特别是需要学生有创新思维与想象力。对学生不同的思路与计算方法,教师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
  二、关注学生,善于评价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在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各种评价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作出各种评价,用合情合理的评价激励学生进一步地去探索,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能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吗?”学生对这个问题一时无法判断,于是教师就用一张正方形的白纸折成一个没有上顶的长方体,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制作才能让这个没有上顶长方体的体积尽可能大?这个问题虽然是学生学过的知识但还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探究。经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让折纸获得最大的体积。经过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并在教师的点拨下,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时给予激励与鼓励,以引导与鼓励为主。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虽然经历了很多次折纸的失败,但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三、巧用批评,尊重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评判属于厌恶的刺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判其实也是一种评价,这种评价应该在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从而成为真的“评判”。例如:在做“有一病毒细菌,因为它在人体中传播的非常快,所以经两轮感染后就有81人同时被这种细菌感染。请你用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一轮感染中平均一人会感染多少人?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病毒,那么3轮后会感染后感染的多少人?学生通常的做法是: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人会感染x个人,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x+x+1+(x+1)2=81。此时,教师如果真的评判为错,学生会感到很委屈,因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对的。如果换一种评判:“请大家仔细细分析一下,你们会发现什么新的问题吗?”这时所有的学生都平静下来认真地审题,经过一番分析,列出了这样的方程:(x+1)2=81。这样,对认识错误的同学不是直接评判,而是尊重他们并给他们重新认识的机会,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四、客观评价,适时反馈
  生活的常理告诉我们,每个人对客观公正的评价都会虚心接受。因此,我们说评价是调节师生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纽带。不仅如此,评价还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解题的思路。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就设计这样的例题:有两个实数a,b,且满足a2 -3a=l,b2 -3b=1且a不等于b,求a+b的值。学生通常的思维惯性是先分别求出a与b的值,然后加起来即可。但有一个同学却另辟蹊径,换了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他把a、b看作是方程x2-3x-1=0的两个根,这样就容易就解决了问题。班上所有的同学无不认为这是最好的办法,这时就给他这样的评价:“你从相反的方向思考这个问题,属于逆向思维的一种。这说明你有创新的能力,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你学习。希望你今后继续努力!”老师这短短的一段评语,却是对学生的充分的肯定,激励了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互动得到及时的反馈,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评价是教学策略的艺术。没有艺术的评价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缺失,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有价值,也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其他文献
任何有效课堂都离不开师生对话与互动。要营造互动式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  一、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明确目标,按需设问。提问是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必须服从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从提问的时间来看,一节课中随时都可以安排。如课堂刚开始时候的复习提问,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为了让学生能对学过的知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唤起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一种愉快的主观体验,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课堂教学的激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这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当今课堂改革
变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不同的形式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阐释。具体是指在教学时,在不同资料中选出各种类型的例子,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说明与阐述,或者对其不断变化的非本质特征进行形象的解释。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对事物进行分析。因此,它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运用这种思维向同学授予知识时,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变式教学的应用  (一)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  任何一项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知识点教学的需要,巧妙的导入,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活力的进一步形成。  一、问题导入,激活学生思想的活跃度  问题的产生,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能形成对知识系统化的应用与联系;同样,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可以更加巧妙的将数学知识点在问题中进行解答和应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导入,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将一些数学知识在问题的带动下构成
英语新课程改革考虑到了各方面的需要,为英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新课程改革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以现行的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其问题之一就是未能很好地突出英语音标教学内容。现行的英语教材语音教学内容安排得分散、学程长,只在每个单元中Pronunciation (语音)部分有所提及。这样的安排不能很好地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况且每个单元的内容多、结构庞大,课程进度和升学考试的压力迫使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情感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英语情感教学,即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为学生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实现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构建和谐课堂、增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情感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推动、引导、调节学
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说理又是“用数学”的一个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有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意识,那么如何将这种意识落实在课堂上呢?  一、训练“说”的必要性  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活动与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利用计算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代学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简化数学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领略数学的魅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方法进行更新的重要手段。  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所要讲解的数学教学内容,利用显
数学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之中,已经成为解决很多其他学科问题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这种广泛性也改变了我们对于数学的传统看法,认识到学习数学就必须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有限,他们更善于理解直观、具体的东西,造成了他们在理解数学原理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