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思考如何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探索构建符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就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涵义、课堂组织形式和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一些认识,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多渠道、主体性地获取知识信息。教师应把主导与主体、教材与学生、教法与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渗透,使学生思维在瞬间碰撞出闪亮火花,体现新课程教学由单一封闭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多渠道、开放型转变。
  关键词:问题讨论教学模式 课堂组织形式 认识与思考
  
  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乃是知识经济的两大特征。现代信息社会需要具有现代科学知识,更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智能型人才。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因此,思考如何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方法、探索构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成为当前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一定的效果。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拙见,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涵义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形式和程序。问题讨论教学模式是依据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智力层次,根据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一般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也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挖掘、引发不同的疑问和想法,使其相互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为主要形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形成波浪式、递进式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培养其探索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又可以培养其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其理论依据为布鲁纳的“发现法”、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合作式学习法”、建构主义关于“知识是由认识主体积极建构的”理论。出发点是使学生未来能正确面对复杂性、竞争性、挑战性极强的社会。历史是过去社会的记录,它连接着未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认识历史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讨论,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与价值取向,培养其合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迎接现实社会的挑战。
  
  二、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形式
  
  1、创设情景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或称作准备阶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尤其要让学生乐学、善学、优学。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紧扣教学内容、发挥多渠道的教育功能。创设情境,巧妙地导入新课,引导主体参与到情境中去,调动其学习上的自觉性、主动性。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要注重情感引导,要充满热情,满怀激情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可采用一段小故事、一句名育、一段史料、一节录像片,甚至是一句承上启下的导语,使学生从喜怒哀乐、爱憎敬恨等认知情绪体验中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进入历史情境。总之,上课伊始就要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愿意学、乐于学,教师则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2、设计问题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曾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思维一般是从对知识的质疑问难开始的。即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而创造力正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内驱力,诱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历史思维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从多角度、多层次发现问题,创造思维情境,或教师依据教学重点、难点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阶梯型问题,让其既符合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又在探求方面、思维深度诸方面取得异乎寻常的突破。比如在学习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前言提出的三个问题,经过自己阅读、思考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雅典城邦的执政官的角色来设计民主方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得出雅典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这种教师点拨、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历史感。
  
  3、合作讨论
  中国有句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辨别。布鲁纳的“发现法”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发现行为,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自觉的思想者。教师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学目标出发,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收集信息,开展集体讨论。在讨论中人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拓宽思想。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推出一名代表作中心发言或修正补充,这样,学生就由单纯、机械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传播者。生动活泼的学生语言较之教师的语言、思维,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聆听者、课堂教学的观察者。教师要通过鼓励性的言行对学生给予正面回应,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大胆创新,以确保大多数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全过程。经过课前充分准备、课上讨论,学生对教材的把握比以前更深入准确,而课堂讨论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活跃了思维。同学之间在讨论中互相探讨,共同磋商。取长补短,既增强了互相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
  
  4、点拨释疑
  历史本身是复杂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分析历史现象、探究历史原因中,各人观点不同,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质疑必
其他文献
使用导学案后,由于教师在作业的设计环节中缺乏创新意识,机械重复训练过多,学生的作业负担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退,兴趣开始丧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如果对课堂毫无兴趣,多上一堂课,就是多受一次折磨。作业亦然。如何处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这一对矛盾?作业设计是关键。  《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强调,作业设计应突出“六性”:多样性、灵活性、启发性、开放性、挑战性和适应性。据此,
《高校辅导员》期刊创办十周年了,对于一份面向高校特定群体的刊物,能够坚守十年,在当今学术生态下,实属不易.十年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重要的生命节律,对于一个刊物的成长也是一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从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上可以看出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说话训练和阅读教学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能力训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扩展深化,目前的教、学、考已进入了十分艰苦而微妙的阶段,那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的专题设计对教学提出了怎样的挑战?我们应如何从习惯的处理和运用教材的思路中走出来?    一、新课程标准的专题设计对历史教学的挑战    最新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总的编写思路是,坚持以本国史为主,遵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为主轴的文明史和全球史观的线索,采取学习主题的编写结构,注意中国史与外国史
日本溜井委员会针对矿石在溜井中的移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试验和试验室试验,并写出了总题目为《溜井中矿石移动的研究》报告11篇,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参考价值。本刊将陆
当堂练习既是学科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一个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渠道。一份好的练习设计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而且有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当堂练习对于师生双方都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教师可以把课堂上反馈的学习缺陷及时总结、及时矫正,并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但长期以来,当堂练习的设计是一个被忽视且少有研究的课题。我在近几年的历史教学中,对当堂练习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不仅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口头或文字)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传统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单调、枯燥、缺乏新意,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此,在今天大力提倡创新思维的形式下,教师应不断地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sis)是一种由隐孢子虫引起的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腹泻,对反刍动物及免疫缺陷或免疫力降低
笔者最近讲述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出了一道材料题给学生:  材料:(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思,读读写写、讲讲练练,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