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ngmmsn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问,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的“困惑情境”实验告诉我们,当人感到困惑时,被引发的动机更强烈。问题按其性质分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前人已经解决过的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另一种是未被前人解决无现成答案的问题。第二类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知道,思考与疑问、质疑与探究、质疑与释疑都和问题密切相关。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紧密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组织为主要形式,以设立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明确已知和未知,提供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知识、材料,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在讨论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使知识系统化为主要程序,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创设波浪式、递进式的深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创新素质和发展合作创新精神。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活跃思维,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师结合具体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索,学生在相互争辩中学习,在相互交流中进步,实现共同提高。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交流多,教师提问多,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多,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题多,而且学生能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推导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
  问题的提出可通过两种策略实施:一是追问策略,即教师把教材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在课堂上向学生逐次、连贯、有坡度地提出,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二是设问策略,即学生自问自答,教师把课程内容事先向学生布置,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通过讨论解决。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组织同桌或相邻的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组织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加强师生、生生对话,促进合作式学习。教师还要善于提炼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大胆假设,辩证思考。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是用问题链的形式,把相关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的,教师的作用是将各个环节中带有普遍性的疑难点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然后一一指点迷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结构,懂得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对大纲要谙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难点,进行精讲。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学习过程的结束,学习效益还体现在会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上。因此,问题讨论式教学还要通过学习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深化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逐渐上升到理论认识环节,完成教学目标。
  如讲授“‘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一目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等内容,在此情境下设问:①结合已掌握的史实,从态度、手段、原因等方面说说帝国主义是怎样对待中国革命的?②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又采取了什么手段?和以前有什么异同?③对此,革命派采取了什么态度?革命派采取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建立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问号是教学的出发点,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向导。然后以教材为范例,以课堂为阵地,整合课本内容,补充必要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提供材料,鼓励学生思考)。最后在互动中形成认识:帝国主义一贯破坏中国革命,不同时期采取的手段不同;革命派因其有软弱性的一面,在帝国主义压力面前也有妥协。同样,讲述“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一目时,也要从问题人手:①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你是怎样认识的?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经验与教训?(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老师提供的和从教材上摘录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并在掌握一定材料、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提供材料,鼓励思考)。最后形成的认识是:辛亥革命有其成功之处,有重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历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运用中仍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一是设计适度型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适度型的问题,就是提出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量力而问,才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二是在学生分析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引导、积极鼓励,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三是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开放的富于挑战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设计开放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谓开放型的问题,就是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多个。学生在思考解决这类问题时,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思考,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办法,进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思维的充分发散与集合。
其他文献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诗歌写作教学传统,诗歌写作教学对丰富中学生感情,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诗歌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1.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  诗歌的写作过程主要是想像和创造的过程。康德曾说过:“想像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提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像的自然界。”如有一位同学的诗歌习作《清江大桥》:“两个桥墩\犹如巨人的双
1946年,常书鸿为了推广敦煌筹集经费,带着年仅15岁的女儿常沙娜在兰州“物产馆大楼”举办父女联展。73年往事,一位成为了“敦煌守护神”,一位成为“敦煌图案解密人”!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的“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是这对父女的作品跨越73载后的再次重逢。父女二人的油画、速写、壁画临摹、花卉创作、装饰图案设计、服饰设计等共200余件作品,贯穿了两代人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经历,将“花
王石:户外运动给我带来的就是坦然和值得追求。  有人问我,登山遇暴风雪,有一位李斌先生因体力不支而遇难。如果您遇到这样的队友,眼看着他摔倒了,您会怎么做?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2002年,我第二次登珠峰,我们在南坡,是另外一个基地。张梁先生和李斌先生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朋友,李斌是深航非常优秀的机长,喜欢登山。那时我和他们是两个队,那次我们登上去,他们没登上去。第二年我是登喜马拉雅山。  当时的情景,
普罗迪曾两度当选意大利总理,也是意大利政坛为数不多打败过贝卢斯科尼的人。他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欧洲首相”。他认为自己是个“奇怪的政治家”。谈到曾经的竞争对手,“如果硬要拿我和贝卢斯科尼相比,”普罗迪调侃道,“那我们就是世界上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2010年3月9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授团中出现了一名重量级的人物。该校宣布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前意大利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先生成为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
当前中学生的独立活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获得的各种信息也在逐渐增多,与他人的交往更是日益频繁,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不满足教师单纯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法进行授课,而要求其所学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应用紧密相连,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奋斗求索的过程与取得成功的喜悦。这无疑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只有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选用生动活泼的具体实例,才能更好地
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上升。不管他老人家当时是怎么想的,在现代生活里,我们似乎确有足够的理由证明:女性实现阶层跃迁的冲动更强烈,相应的,其阶层焦虑也就更严重。  从消费主义潮流下的“精致穷”,到“顺义妈妈”打造精英乃至贵族下一代的决心,以及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坏处自然可以列出不少:爱慕虚荣啦、制造焦虑啦、不脚踏实地啦。但好处也显而易见:付出更多努力,不断驱动向前。成則鸡犬升天,败也拉动内需。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活动形式”;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自主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认识
摘 要: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水的多少决定了植被的类型与规模,流水对地貌也起着雕塑作用。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对自然景观影响更为明显,其中,新疆荒漠、草原、森林、峡谷、河流、湖泊等景观类型多样,各地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地形背景下的水量差异决定的。水用植被作为笔墨或浓或淡或留白,画出了新疆独特的风貌,水是大自然的化妆师。  关键词:水;植被;景观差异  2018年7月22日,怀着多年的向往和好奇
语文课到底该教学些什么,有些课文我们一目了然,有些课文我们却糊里糊涂。最近,听了一位年轻教师上的《月亮上的足迹》之后,我又很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  这位老师上课的思路是这样的:1.通过列举写月亮的诗句引出课题;2.学生默读课文后用简洁的话讲讲文章叙述了什么事,登月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然后展示学生课前就画好的示意图,比较哪张更简洁,更到位。3.让学生抢答登月前宇航员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小组合作相互复述
一、考纲解读(表1)  二、考点层析  考点1: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图释考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如图1)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价格、运送距离和时效等方面进行。应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运输要求,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疑难突破】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特点比较(表2)  考点2:交通运输线、点(站)的区位因素  【疑难突破】  1.影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