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这对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何创造性地管理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呢?课堂管理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创造愉快的课堂氛围,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种种思考。
  一、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当前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不再是让学生追求高分,而是注重他们能力的协调与发展。教师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教师应该做好研究课标、熟悉教法、研究学生、分析教材、适时评价、安排教学等工作。
  二、有效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这一教学目的。这明确地指出了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基于对教学任务的考虑,会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上。但在这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因此是错误的。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发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定义与证明》的教学中对于定义的引导学习,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 活动1 教师请四位同学起立。
  2. 活动2 请这四位同学帮忙回答问题:①其中两位学生根据播放的图片中所展示的事物说出它们的名称:五星红旗;奥运鸟巢;②另外两位同学听到所播放的事物的名称后,展示实物:双手;三角尺。
  3. 小结: 在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名词,让我们能够由实物说出它的名称,也能由名称联想到对应的实物!
  4. 活动3 幻灯片展示——出示正方体、三角形的图片,以及无理数和平行线的名词(请学生大声说出图形的名称!)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导入新课的过程,却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如果教师总是按照教材内容不停地灌输概念,努力让学生懂得命题的结构和含义,不断将枯燥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反而会产生不良效果。高效课堂实践的标准之一就是实现以让学生参与并成长的课堂,践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教学理念。
  三、有效课堂教学需要加强数学实践
  实验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促使学生在“做数学实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般的问题特殊化,肤浅的问题深刻化。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活动很难开展。
  例如,在讲授“圆周角与圆心角的位置关系”时,为了研究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教师绘制出如下草图,要求学生选择圆周上不同的三点A、B、C,并将三点的位置变换5次,分别量出在每个位置上∠AOB和∠ACB的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个实验过程看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时,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了实验的进行。一是教具。在实验中,教具是实验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课前,学生要准备好剪刀、纸等教具。如果缺少实验教具,实验就很难开展。二是实验的精确度。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操作不当,绘制出的图形不准确或测量不够精确,将严重影响实验效果。三是教学时间。在传统实验教学中,这类实验以操作教具为主,把教具制成课堂教学需要的形态是一个较为费时的过程,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数学实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但是一个结论并不是通过学生5次、10次的实验分析就能得出来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实践,因此,在数学实践中能否完整地展示实验现象,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者系青海师范大学2013级数学学科教育硕士)
其他文献
人教版教材十分注重贯彻新课改精神,将学生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及话题纳入教学背景范围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这本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往教材过分侧重语言知识的弊端,使得教学过程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人教版教材中还定期安排Pairwork或Groupwork练习,即鼓励学生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探究,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种教育理念强调教学的重心是学生,教师要在教的过程中注意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情趣、情感体验及需求的改变。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提供学生适宜的学习环境、及时地指点与激励为责任,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及愿望。以便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而言,能够在教学环节中构建出和谐的、积极的学习气氛至关重要。积极
设置悬念本是小说写作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使得文章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异彩纷呈,对于吸引读者至关重要。把悬念引申到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也能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疑问丛生,不断地调动学生的胃口,让他们对于课堂学习欲罢不能,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课堂上巧妙运用悬念艺术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质“疑”  适时质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程度的不同,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是教学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学生的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都需要老师积极地进行纠错和指导。  一、初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1.思维短路  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很多的知识,肯定会出现应用上的错误。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思维不强,缺乏一定的训练,经常会出现思维短路的情况。比如说,在理解文言文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倘若教师教得枯燥乏味、呆板沉闷,学生就会昏昏欲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入手,围绕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创设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学习情境;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欢笑,洋溢智慧的光彩。  一、引入生活化、趣味化、探索性的教学内容  细读教材,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因素,然而在
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强大动力。如果没有情感,人的很多心理活动,如对事物的认识、内心深处的记忆、头脑中的逻辑思维等都将变得僵化。学生的学习也依赖于内心的情感,教师入情入理地讲课,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情感教学,从而丰富、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增强人文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期刊
期刊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愿意写作、乐于表达,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我看到的是教师非常认真,写评语的能力在稳步提升,学生的进步却微乎其微,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改得过多,替代过多;替代过多,学生也就学不到什么。学生看到满纸的红字,反而丧失了写作的信心,会认为自己的写作没有什么价值。或者看到老师已经替自己修改好了,自己也不需要再修改了。看来是我们教师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