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教材十分注重贯彻新课改精神,将学生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及话题纳入教学背景范围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这本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往教材过分侧重语言知识的弊端,使得教学过程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人教版教材中还定期安排Pairwork或Groupwork练习,即鼓励学生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探究,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让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得以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师能够借此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
但是在平时教学过程,小组活动常常由于一定的主客观原因,导致不能很好地在课堂内完成,只是走马观花地一笔带过,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引导,使得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首先来谈一下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按照教材栏目设置或者教学设计,向学生提出讨论话题,学生便开始议论纷纷,针对教师课堂提出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探究,气氛十分融洽和谐;几分钟后,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声戛然而止。不管学生的讨论内容是否完成,效果有没有,学生凑在一起就算合作过了,合作学习就算开展了。这种所谓“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使得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被消磨掉,这样便会使得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最终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活动泛滥化
小组活动是对合作型教學的一种实践和探索,它使得课堂教学实践过程由以往的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向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模式过渡,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实践的主体和主导,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则要求教师要能够在课前就充分吃透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思维认知习惯和学习任务安排,设置一定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不要过于泛滥,以免小组活动失去其本身意义。
三、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小
小组活动的确增加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言的机会不一,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由于受学生性格及学习成绩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每次小组学习的时候,总是一小部分学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给其他一些较为胆小、不善言辞的学生展现机会;等到小组汇报的时候,依然还是活跃的那几个学生,使得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并未真正提高。
四、小组活动形式单一
在英语课上,教师没有讲解合作的分工和要求,随心所欲的practice in four 或work in pairs,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就是2人或4人小组活动,因此长期以往,学生刚开始的新鲜感就会慢慢地减少,学生的积极性就随之而降低,这样活动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基于以上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够更好提高小组活动效率。
一、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生性格、人际关系以及学习成绩等,要使得团队整体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帮助,而绝对不是相互推诿、任务拖沓。要在小组中安排积极、活跃且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而且积极地请一些学习成绩较好、进步较大的学生为大家传授学习经验,促进整个班级的学习进步。
二、 在小组活动中要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1.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交流。小组活动不是个人或少部分人展示的舞台,大多数的学生更不能成为观众或者听众,只是“观赏”其他同学的学习过程,享受其他人的学习成果。真正的小组学习,应该给每一位同学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权利,让每个人都能独立思考,然后再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最终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知识结论,让每个学生得以参与其中。
2.多给性格内向的孩子表现的机会。在小组活动学习中,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而这些学生恰恰更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强化自己的知识技能运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打破自己的自卑心理,让学生建立自信心。
三、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要发挥的主导作用,绝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更加顺畅地完成教学步骤和环节,促进英语的学习和运用。在进行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要合理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设置的话题必须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小组学习环节的问题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且喜闻乐见的话题进行讨论、探究,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课堂氛围能够得到调动。
2.任务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的示范、引导,对学生的操练显得极其重要。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必要的学法指导是必要且重要的。在课堂实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模仿,促进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3.教师要积极参与、适时管理
在进行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这时教师是小组活动过程中的参与者;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对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作为指导者,教师不应该放手不管,必须时刻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例如,有些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大量说汉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应根据英语教学目标用英语交谈,必要时甚至可以停止小组活动,进一步明确任务的目的之后再继续开展活动。教师要能够在课堂小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促进、协调和帮助学生完善学习环节、改进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但是在平时教学过程,小组活动常常由于一定的主客观原因,导致不能很好地在课堂内完成,只是走马观花地一笔带过,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引导,使得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首先来谈一下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按照教材栏目设置或者教学设计,向学生提出讨论话题,学生便开始议论纷纷,针对教师课堂提出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探究,气氛十分融洽和谐;几分钟后,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声戛然而止。不管学生的讨论内容是否完成,效果有没有,学生凑在一起就算合作过了,合作学习就算开展了。这种所谓“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使得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被消磨掉,这样便会使得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最终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活动泛滥化
小组活动是对合作型教學的一种实践和探索,它使得课堂教学实践过程由以往的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向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模式过渡,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实践的主体和主导,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则要求教师要能够在课前就充分吃透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思维认知习惯和学习任务安排,设置一定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不要过于泛滥,以免小组活动失去其本身意义。
三、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小
小组活动的确增加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言的机会不一,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由于受学生性格及学习成绩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每次小组学习的时候,总是一小部分学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给其他一些较为胆小、不善言辞的学生展现机会;等到小组汇报的时候,依然还是活跃的那几个学生,使得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并未真正提高。
四、小组活动形式单一
在英语课上,教师没有讲解合作的分工和要求,随心所欲的practice in four 或work in pairs,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就是2人或4人小组活动,因此长期以往,学生刚开始的新鲜感就会慢慢地减少,学生的积极性就随之而降低,这样活动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基于以上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够更好提高小组活动效率。
一、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生性格、人际关系以及学习成绩等,要使得团队整体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帮助,而绝对不是相互推诿、任务拖沓。要在小组中安排积极、活跃且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而且积极地请一些学习成绩较好、进步较大的学生为大家传授学习经验,促进整个班级的学习进步。
二、 在小组活动中要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1.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交流。小组活动不是个人或少部分人展示的舞台,大多数的学生更不能成为观众或者听众,只是“观赏”其他同学的学习过程,享受其他人的学习成果。真正的小组学习,应该给每一位同学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权利,让每个人都能独立思考,然后再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最终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知识结论,让每个学生得以参与其中。
2.多给性格内向的孩子表现的机会。在小组活动学习中,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而这些学生恰恰更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强化自己的知识技能运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打破自己的自卑心理,让学生建立自信心。
三、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要发挥的主导作用,绝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更加顺畅地完成教学步骤和环节,促进英语的学习和运用。在进行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要合理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设置的话题必须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小组学习环节的问题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且喜闻乐见的话题进行讨论、探究,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课堂氛围能够得到调动。
2.任务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的示范、引导,对学生的操练显得极其重要。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必要的学法指导是必要且重要的。在课堂实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模仿,促进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3.教师要积极参与、适时管理
在进行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这时教师是小组活动过程中的参与者;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对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作为指导者,教师不应该放手不管,必须时刻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例如,有些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大量说汉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应根据英语教学目标用英语交谈,必要时甚至可以停止小组活动,进一步明确任务的目的之后再继续开展活动。教师要能够在课堂小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促进、协调和帮助学生完善学习环节、改进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