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科学训练方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它创造性地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假如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它深层次地强调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教育学家蒋仲人先生说:“就学习语文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朗读培养的必要性
  1.朗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朗读有助于更好地识别记忆作品的内容。实验表明,朗读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识记效果的重要因素。朗读水平高的人其识记效果都比较好,朗读水平低者则正好相反。正如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应该理解为细读、慢读、边读边思、读懂、思透、记牢的方法。
  2.朗读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在反复的朗读中,课文的部分意思自会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反复的、大量的朗读,大脑、舌头、嘴唇得到反复地运用,讲起话来就能口若悬河。
  二、朗读培养的要求
  1.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得准确,调值读得要“到位”),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尤其是课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和轻声、儿化及“一”“不”“啊”等字的变调、音变,朗读时要能读得正确。
  2.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
  3.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读出词语、句子的重音,能正确处理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语速合适,节奏自然,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
  三、朗读培养的方法
  1.多种措施,激发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②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③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④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地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⑤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2.打好基础,形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其次,研究表明,学生形成一定的朗读习惯后,再通过朗读基础训练、朗读技巧训练、朗读节奏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朗读时能做到正确、流利,初步做到有感情,效果显著。
  3.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教师范读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来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空。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
  4.注重“评读”,读中求新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也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可作为一名新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评一评其他同学的朗读,我听到的更多是“读得很好”、“读得不够好”这样的泛泛而谈,这远远达不到我让学生“评读”的目的。为此,我引导学生从朗读基础、朗读技巧、朗读节奏以及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等方面进行评读,效果不错。相信在读与评读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朗读的技巧,而且有助于其对文本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
  5.立足理解,品读感悟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这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技巧、模仿入境、“评读”求新的基础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从而感悟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比较理想的追求吧!如教学《生命的壮歌——生命桥》一文时,我以“你们读到什么地方心情难以平静?”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课文,悟情、生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朗读中,学生抓住了“老羚羊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山涧”这鲜活的形象、铭心的场景,抓住“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以及“试跳成功”等感情强烈的内容,注重形象感悟、情境感悟、心灵的感动。学生全身心注入在羚羊身上,融入羚羊生死存亡的情景之中,感受到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得到独特的体验,从而提升了阅读的品位。
  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其他文献
教育在飞速前进与发展,教学的改革创新之路决定了知识可视化将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突破。本文通过实例论证了知识可视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从多个角度结合实际分析了如何运用知识可视化教育模式的策略,希望本文给予的建议和分析能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起到帮助作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需要飞速进步,创新改革是必然之路,多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被带入到教育体系中。知识可视化的应用对小学
目的对一个新定位的非综合征型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家系位点区域内的WHRN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分析WHRN基因突变与该家系表型的关系。方法针对WHRN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设计11对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多数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
我们知道,一种文字的产生和演变,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体系。汉字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每一个字的背后都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透过汉字能探寻远古时代的诸般事项。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对每个字的解读,都应结合传统文化来分析汉字,在对汉字形、音、义的分析中阐发文化现象,以求达到在识写汉字的同时领悟传统文化的目的。  反观传统的识字教学,往往割裂汉字的文化,为识字而识字,只关注到学生会识会写
按奥苏贝尔的观点,学习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机械学习对应的是复述策略,意义学习对应的是精加工策略。提到复述策略, 我们就联想起古代私塾教师逼迫年幼的学生背诵“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东西而印象“不佳”。事实未必都是如此。其实,在某些学习中复述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如审题时对题目的初步感知。复述策略之所以获得恶名,都是因为它被滥用所致,我们常常对那些本来有意义的材料作鹦鹉学舌,并把它们当作无意义
目的了解0~6岁儿童完成组合听力测试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68例未能一次顺利完成组合听力测试(声导抗+DPOAE+气骨导ABR+ASSR)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268例未能一次顺利完成组
小学科学的教学是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主要以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在近年来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在少数。  一、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受到传统观念束缚,得不到重视。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认为,除了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小升初中要涉及到的考试以外的其他科目都是娱乐性的科目,在主观上不重视。这种思想上的偏向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
一直以来,英语复习课的套路相似,环节相同。老师讲得辛苦,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昏昏沉沉,却收效甚微。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复习课,成为教师们头疼、学生讨厌的事。如何打造高效的复习效果,让学生感受成功、收获成功值得不断探讨。笔者以为通过自主复习、游戏法的使用、纠错的方式等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复习中“动”起来,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趣味感、增强成就感。  一、以自主复习体验自豪感  新课
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语文课要上得有情趣,就得让学生进得了课文,在课文的情景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为此,语文课贵在教师能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中,走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这样,情趣才会缘情缘境而生。可喜的是,这些年语文课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诗意语文不再是一种奢望,形象性、情感性已成为教学的显著特征。  一、情趣性导入新课  对写作而言,好的开头便预示着成功了一半,同样,语文教学若能设计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