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结合 引导群文阅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j8u5y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应善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将已有的阅读经验运用于作文创作之中,学会写好作文。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于将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导致学生语文认知系统的脱节,难以养成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基于群文阅读活动展开教学尝试,挖掘其中的写作教学切入点,力求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养成。

一、基于文本空白,搭建阅读桥梁


  如果教师仔细研读教材,便可发现,课文中有不少“留白”,能引发学生的无限想象。教师可以运用好这些“留白”,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对课文中的“留白”进行填补。学生基于课文“留白”而进行的创作,相当于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将读写结合起来,推动语文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寓言故事,一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基于本单元教学目标展开了群文阅读,尝试从课文中的“留白”切入,引领学生进行想象创作。在阅读《蜘蛛开店》时,教师以细节描写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观察文章中关于蜘蛛形象的描写,再鼓励学生仿照同样的句式描写螃蟹。在学生阅读完《大象的耳朵》后,教师以文章结尾的留白为切入点,引领学生猜测大象最后会变成什么模样,鼓励学生结合想象进行尝试性描写。当学生阅读完《青蛙卖泥塘》后,教师同样抓住课文中的留白,引领学生发挥想象,思考青蛙在泥塘中的生活,进而鼓励学生用文字进行描述。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将在阅读中学会的技能运用于写作练习之中,结合自己的想法展开创作。

二、引导比较思路,组织创新阅读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普遍缺乏逻辑,思路混乱,行文没有章法。针对这类问题,应着眼于群文阅读优势,围绕着某一主题将相关文章整合到一起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通过自主阅读、对比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同一主题下不同作品的魅力,进而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创作作品中进行模仿,尝试着创作出更为精彩的作品。
  例如,一位教师在要求学生以“春天”为主题展开创作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作品中都用了大量篇幅描写自己游玩的经历,记流水账,缺少创意。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以同样的主题开展了一次群文阅读活动。本次阅读总共涉及《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等三篇课文,要求学生阅读完所有文章后尝试分析这些文章的结构与创作思路。有学生说:“这几篇课文都与‘春天’这个主题关系密切,但在内容的呈现上却各不相同。”教师追问:“那么你认为这些文章在结构和文体上有何不同?”学生回答:“课文《找春天》侧重于描写春天的景物,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开满鲜花的小路》则是以故事为题材,而春天在文章中只是一个时间节点;《邓小平爷爷植树》描绘了春天的活动,侧重于体现邓小平爷爷这个人物形象。”教师进一步引导:“通过比较,大家是不是也就理解了同一主题下,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呈现不同的写作目的?”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学生便会结合感悟,创新自己的写作。
  为了提升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思维能力,教师基于学情展开有针对性的群文阅读教学,引领学生学习和体会他人的写作技巧,在举一反三中触类旁通,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鼓励以手写心,彰显学生个性


  借助群文阅读展开写作教学时,教师通常会以模仿为起步,但也要认识到,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主创作而不是模仿。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可以鼓励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写作手法等,但也要学会从中获得启发,思考如何增添一些个性化元素。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某单元内容时发现,该单元课文都以童话故事为题材,对此,教师基于课文《棉花姑娘》《咕咚》以及《小壁虎借尾巴》開展了群文阅读活动,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尝试总结童话作品的特点。有学生说道:“这些文章中,主人公不是人,而是小动物或者植物。”也有学生说道:“我发现,这些文章的最后都会有一个总结,告知我们一个道理,或是一个生活小常识。”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童话故事创作。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感悟,或是有什么想要传递给他人的道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尝试创作童话,借用小动物或植物的形象来阐述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自己的想象力而创作的作品,既流露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地进行创作,自由地表达真实情感,充分解放了思维。此后,教师还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交流,起到了唤醒和激励的作用。

四、注重审美提升,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审美能力的提升。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体验到鉴赏美的过程。教材中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课文,都值得反复品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基于课文中的经典作品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引领他们体验不同的美,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可以以课文中的经典为“1”组建群文阅读,结合适合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领略同一主题下不同作品的美,进而助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文《司马光》时,为了助力创新培养,以课文为“1”,又选择了课外古文《孟母三迁》《叶公好龙》等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反复品析这些作品的深刻内涵,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现形式,体会其中的韵律和节奏,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复述自己理解的故事内容,或是对故事进行拓展,进而助力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三年级教材中编入小古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言文这种文体有一个简单认识,打开一扇通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因此,教师可以借由《司马光》这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为“1”,组织学生进行诵读,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在思维碰撞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但也需要注意,可以适当将“1”的要求提高,要求学生做到熟读领悟,而对拓展的“N”篇小古文则可降低要求,以感知节奏韵律、培养传统文化兴趣为主。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能够滋养人的心灵。教师在群文阅读时,往往会将阅读与文化传承相连接,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让优秀的民族文化绵延不绝。但也应当注意到,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不同文明的相互碰撞交融,对此,群文阅读也可以适当地引用外国经典的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绿野仙踪》等。将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相互融通,既能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为了助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科学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联结起来,引领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感受和学习各类写作策略,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运用已掌握的写作技巧来提高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序,效果也更加显著。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启东新安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在编排中也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之中。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结合“1+N”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课题,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整本书阅读优化策略,以供参考。一、基于“1+N”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定位  基于“1+N”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定位,可以从宏观层面进行表述。第一,“1”指的是“阅读攀登”平台,它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外阅读跟踪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对公民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基本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建立各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就此对相关内容作具体分析和探讨。一、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实
期刊
夏目漱石在任职英语教师时,把“I LOVE YOU”译作“今晚的月色很美”.追根溯源,其发轫的汉文化传统便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大胆张扬,而是更加含蓄蕴藉,值得细细品味.rn一、文言文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引入生活化教學的思路。将生活化教学思路引入初中语文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能够将语文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领悟语文知识。当然这只是一个宏观思路,具体来说,在引入生活化教学之后,需要教师呈现更丰富的生活案例,既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能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根据现有的生活经验自主展开丰富
期刊
一、现状和疑惑  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但听说读写能力参差不齐。这与学生们对于“字”的理解和掌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学生看图写话时就不难发现,不少平时能言善道的学生对字词意思的把握很到位,而有些学生说的话颠三倒四,尤其是表达的内容不清楚,思路混乱,甚至有的话天马行空,不知所云。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可能这些孩子的思维逻辑还不够清晰,但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说,是对字词的掌握还不够丰富、熟练。语文
期刊
几千年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经久不衰。学生学习的每一篇经典文章均属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经典诵读活动除了能够对学生视野进行拓宽之外,还可引导学生切身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结合学生学习状况与教学内容,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理解、审美能力。一、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
期刊
在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积极开展知识的研究、探究,强化对知识的深入记忆与理解,促使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多层次的感悟,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
期刊
语文学科具备较强的人文色彩。教师将人文素养教学渗透至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具备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然而,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所展开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薄弱等现象。因此,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促使学生借助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重要性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
期刊
小学生无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阅读策略,必须要有教师的引导。而在教材的编撰时,编者专门为教师提供了集中训练阅读策略的教学单元,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策略方面的能力。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就针对如何提升学生阅读速度进行了相关阅读策略的教学和训练。教师在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阅读能力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切实学好相关阅读策略,从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
期刊
文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三个阶段的转换。在初中议论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三个阶段的转换,认识并把握其间的影响要素。本文以八年级和九年级的相关教学文本为例,以三个转换阶段为分析视角,结合教育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探析影响因素,对文本转换的过程进行透视,更好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促进议论文教学的高效生长,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一、教学文本以及文本转换  “文本”(text)一词源于拉丁语中的“编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