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复习平台 提高复习效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等优势迅速在教学中被教师们普遍使用。其实,如果在语文复习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就会使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扎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使梳理知识体系更便捷
  到复习阶段,教师总要把整册内容做系统地梳理,使学生获得完整性的知识。传统的语文复习方式费时费力,一堂课下来,往往只梳理了一两篇课文。学生为了配合教师,埋头猛抄,没有多大效果。如果复习时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一些功能,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给《蝙蝠和雷达》一文作系统整理时,可以利用表格和绘图的形式(如图一、图二),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表,然后教师再逐条显示。这样能够把“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实验过程以及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表现得一目了然。
  在分析的基础上,再利用复制、粘贴和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人们从 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在表格填写中,这一课的重点一一呈现出来,又加上使用空间小,内容可以重复出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就不会有紧迫感,效果自然会好。
  二、运用多媒体使新旧知识切换更灵活
  人们都说:新授课好上,复习课难弄。对于新内容,学生兴趣高涨;而对复习课,学生往往兴趣全无。再加上遗忘规律,很多内容到复习时学生已记忆模糊了。如果复习阶段运用多媒体再次呈现新课教学时储存和处理过的大量信息,就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深层记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者在交代游览路线时提到了一系列的地点:金华、罗店、北山、双龙洞口……在复习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作者的游览路线复述(如图三)一遍,他们面露难色。当我把画面切换到以前上课的课件时,学生的记忆被激活了,他们能把游览路线说得一清二楚,这样,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应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因为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而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学习了。多媒体正是以其灵活多变、可随时控制、反复呈现的功能等特点,成为复习中不可多得的好助手。
  三、运用多媒体使作业讲评更到位
  到了复习阶段,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讲评作业时,总会有学生思想开小差,没听清老师的分析方法,有的学生甚至找不到老师究竟讲到哪一题了。如果能用上多媒体,就可以使作业讲评的效果大大提高。例如,试卷讲评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仪,把试卷上典型性的问题直接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因为题目就显示在大屏幕上,目标明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对问题的分析也就比较清楚了;再加上正确答案的显示,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题目错误点的认识。长此以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倾听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复习,解决错别字是个难题。中低年级识字量大,而且音近字、形近字较多,如果不去好好分析、发现,各种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例如“辩”、“辫”和“辨”这三个字虽然可以根据部首来区别,但应用到具体的词组中,学生总是搞混。这时,采用word文档现场输入各个词组:辩解、辩论、辩别,辨析、分辨、辨明、辨别,辫子。在这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绞丝旁的“辫”能组的词只能跟“辫子”的意思有关,词组量很少;言字旁的“辩”所组的词都和说话有关;“辨”的词组量最多。即使同一个“bian bie”,使用“辩别”时,主要靠语言来辩解;使用“辨别”时,主要靠的是眼睛、手等器官来分辨。
  四、运用多媒体使个性学习更鲜明
  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为个别教学提供了方便。现在,教学软件系统都设计有不同层次的复习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复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复习的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复习进程,不受教师千篇一律的复习模式的影响。同时,学生在家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复习,为家长解除了辅导难的问题。
  总之,在复习中教师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既增强教学的形象化、创造性,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深刻感染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复习活动变得简洁、生动、高效。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以“我”的内心诉求为主体,文字充满童趣和诗意,浅显明快,富有生活气息,蕴含丰富的情感,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渗透,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要思考的问题。我从生活经验入手,展现生活场景,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一、活化语言,显示生活的画面  儿童诗的语言美,在于具有画面感,学生透过文字,仿佛看到一幅
[摘 要]目前的阅读教学,教师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对默读避而远之,这造成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默读,以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既讲究默读时机的选择,默读策略的运用;也重视孩子默读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的默读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默读 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推敲》是一篇关于词语锤炼的文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时安排,遵循文体特点,通过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等环节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学生字,读课文,理脉络,练写字,努力引文化之源,输方法之径,夯读写之基,丰盈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故事 推敲 词语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72  《推敲》是一篇关于词语锤炼的文章
[摘 要]语文教学既要强调“言”,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好篇,关注言语的外在形式;还要凸显“意”,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内容、思想和情感,文质并重,言意兼得。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细读中品文本的精妙、想象中品文本的厚重、触摸中感知文本的温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言意兼得 指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笔者认为,贯彻新课标要从对话生本出发,以学生为本,开发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发挥学生主体性,挖掘生本价值和能力。那如何有效发挥学生主体,进行生本对话呢?笔者现结合《船长》的阅读教学课堂实践来谈一些体会。  一、加强预习对话,开发生本隐性资源  课堂是动态的建构过程,师生在共同参与中不知不觉会生成资源。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捕捉并挖掘、探索其
【设计理念】  要想让学生在这么短的40分钟时间里了解课文内容,走进文本内涵,除了读还是读。同时,让学生通过文字的研读,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动感的大草原的画面,并在欣赏草原画面的同时再运用文章的语言进行描绘,这样使得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草原的“美”而开展教学,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想象草原的美  1.热身:板书“草原”, 让孩子通过汉字想象画面,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画面。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是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中的名句。清雅的荷香吸引了作者,他有感而发,因此诗句也非常美丽。其实,课本上的哪一篇诗文不是作者受现实之美的触发而写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受诗文之美,这是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一、读悟韵律美  “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热爱朗读并会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大的财富。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因为考试
[摘 要]以往的古诗教学大多停留在解意、诵读、体情、悟境上,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一直关注甚少。课堂教学一改古诗教学的传统方式,在初读质疑的基础上,安排“写准确”“写生动”“写全面”三个板块的综合学习,还原古诗原貌,再现古诗情境,丰富古诗意蕴,这样全面提升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多层对话 写准确 写生动 写全面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使学生厌烦。长期以来,很多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产生惧怕心理。这是因为学生在作文时“无米下锅”。  小学生作文无从下笔,犹如一道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那么,如何跨越这道鸿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获得的材料。”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摘 要]说理文的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前后照应,引导学生把握说理文的整体框架;对比辨析,让学生明晰说理文的典型价值;元素提炼,使学生感受说明文的叙述特点;实践运用,体会说理文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效益。  [关键词]阅读教学 表达特质 说理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