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走进初中语文课堂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不仅可以调节课堂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感性向理性飞跃,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
  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同时,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这也必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苏教版《口技》一文时,我在导入过程中,通过播放相声《洛桑学艺》的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口技艺术的传承历史,和在民间艺术中的崇高地位和价值。让学生感觉到口技艺术的生动有趣,同时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口技表演的视频中不段被激发出来,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乐园。
  二、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的优势,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如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首先设计了课题的背景——一片桃花,清屏后简介作者。然后以此出示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配合每段的深读,都可重复播放多次。这样就能将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维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让学生跟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文章,因为它不像散文、诗歌、记叙文那样,语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理解,而是比较抽象,说明文的顺序也比较难掌握。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作者尽管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但有的学生仍然不够明白。因为学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读后很难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这篇课文,能够使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图像中了解了花儿红的各种原理,并且进行了比较说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使那些枯燥无味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阅读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想象能力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信息技术能够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效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并能根据媒体展示的内容再补充独有的想象世界,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如教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一课时,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美。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高水平名家朗诵,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到月色荷塘。轻松愉悦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一种美妙的意境中。荷叶田田,似亭亭玉立的舞女的彩裙临风飘举;荷花朵朵,如碧空中灿烂的明星在闪烁。微风徐徐吹拂,流水脉脉含情。月色朦胧,柳丝起舞,一派恬静的景色,使人陶醉,令人神往。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月色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诱发和培养。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优化阅读教学、培养想象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走进初中语文课堂,正确、科学、有效地使用它进行语文教学,占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
其他文献
期刊
和谐学习情境创设能够使得学生在更为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探究和主动表达,能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为活跃。教师注重营造和谐的学习情境,能更好活化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快乐地学习表达,增强语言表达潜能和激情。让学生在和谐情境中自由快乐表达,不仅符合学生学习认知心理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在彼此互动交流中主动表达,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  一、营造踊跃发言氛围,鼓励主动表达  学生的主动发言和积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英语新课标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在初中英语教育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包括挖掘英语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及提高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起示范作用。  英语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渗透各种思想道德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了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英语以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句子,还要由教师逐句地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读课文,而对跟教材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诵某些句型,但是在说或写英语时,就错误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会学生必要的独立学习本领。因此,教师不仅应当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当
摘要:剖析学生不良品行的四大表现,探究帮助学生改变不良品行的方法:尽早发现,防微杜渐;从心理矛盾的品德结构分析对症下药;及时评价,强化行为。  关键词:防微杜渐对症下药心理矛盾品德结构强化行为不良品行  品行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学校制度,或有严重道德过错的行为。在学生群体中,只有不良品行的学生数目虽然不多,但其影响不小,常常扰乱课堂,影响课堂秩序,而且对班级其他同学具有“传染性”,如果不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 GDP 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但是 GDP 提高意味着中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吗?
优化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英语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效果来源于教育者和学习者情感的相互渗透。情感因素是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情感因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轻情感的渗透,使学生不能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态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需要基础上的激励,不仅能更好地体现对他们学习差异的尊重,更能使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情感激励的充分运用,能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充分激活和满足,让他们在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学习,从而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  一、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展示才能  彰显学生学习能动作
期刊
摘要:“男孩危机”是近几年来逐渐突显的社会问题,它已经引起了人大代表们的关注。本文结合自身的切身体会,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来观察、思考这一社会现象,试图找到它产生的真实原因,为最终找到解决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男孩危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教育危机;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创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男孩危机”的话题走进了我们日常交谈的内容。所谓的男孩危机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它是指男生在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