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和建议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y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2011年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和更高的要求,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有效阅读,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有意义,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现实的课堂教学,更多的还是一种“授鱼”式教学。实行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拓展性教学,把阅读拓展性教学与语文常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阅读积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学高段语文课内拓展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内拓展性阅读教学不均衡化
  课内拓展中性阅读教学的发展不均主要表现在语文课内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班级之中间的差异上。这种不均衡化主要是由教学资源的分布不均造成的。这里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具有拓展性教学能力的教师教学资源,拓展型教师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直接造成了课内拓展教学的班际差异。从对教师的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得知,教师进行课内拓展性教学的频次和水平与教师的教龄呈正相关,即教师的教龄越长,经验越丰富,个人的文化素养越高,从事拓展性教学的频次越高,效果越理想。
  2.课内拓展性阅读教学教条化
  拓展性教学教条化,主要是指教师在进教学的过程中形式僵化,以教参为本,以教参为纲。按照教参的程序进行规范性教学是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学习教学方法,适应教学需要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基础。然而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变通,会反而使教学陷入僵化的境地,某学校小学高段新进语文老师的教学都是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安排,按照固定的套路进行教学,作者、背景知识拓展——字词句的拓展——感知课文——总结课文。这种以教参为纲,以教参为本,不懂得灵活变通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的枯燥,拓展失去了意义。
  3.内拓展性阅读教学低效化
  拓展教学的效率低下,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而言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比值。”②课堂同步拓展教学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作为课本教学的有益补充,拓展性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或拓展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课堂同步拓展教学也应该是高效的,推动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通过对课堂同步拓展教学的成效性进行调查,笔者发现,近三成的学生认为现行课堂同步拓展教学的效果一般或无效。课堂同步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应有效果或理想效果之间存在的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由教学理想向教学目标的转化阶段,即教学过程环节。
  4.课内拓展性阅读教学单一化
  课堂同步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单一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拓展性教学内容单一,拓展性教学形式单一,拓展性教学的目标单一。
  三、小学高段语文课内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建议
  1.坚持学生能力发展中心
  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应特别关注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坚持学生能力发展中心,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发展”终身学习“理念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进步的要求。
  2.坚持阅读课堂教学高效性和有效性
  高效性是对语文课内拓展性教学“速”的要求。语文课堂的高效性,简言之就是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发展。课堂同步拓展性教学是语文教学在空间上和内容上的延伸,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契合,总结和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语文课堂同步拓展教学高效性的实现,是一个不断规范课堂元素,实现课堂教学元素最优化组合的过程。
  3.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连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写道:“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用课本教"“课本”是教的主要媒介,是教的主要内容,高效语文课内拓展性教学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行的,是“教课本”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在时空上的延伸,教学的受体仍然是学生,教学的内容仍应该遵循“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原则。
  4.实现教师教学主导性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连接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相对的,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说,学生是接受的客体,而对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来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①在笔者所设想的高校语文课内拓展性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不是对课堂的领导和控制,而是一种引导,在教学目标的规范下,引导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开展,学生的主体性也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
  【作者单位:闽清县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福建】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英语复习课的套路相似,环节相同。老师讲得辛苦,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昏昏沉沉,却收效甚微。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复习课,成为教师们头疼、学生讨厌的事。如何打造高效的复习效果,让学生感受成功、收获成功值得不断探讨。笔者以为通过自主复习、游戏法的使用、纠错的方式等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复习中“动”起来,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趣味感、增强成就感。  一、以自主复习体验自豪感  新课
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语文课要上得有情趣,就得让学生进得了课文,在课文的情景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为此,语文课贵在教师能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中,走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这样,情趣才会缘情缘境而生。可喜的是,这些年语文课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诗意语文不再是一种奢望,形象性、情感性已成为教学的显著特征。  一、情趣性导入新课  对写作而言,好的开头便预示着成功了一半,同样,语文教学若能设计一个好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它创造性地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假如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它深层次地强调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教育学家蒋仲人先生说:“就学习语文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
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一个接受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过程。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的开始,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是
彩泥是幼儿园常见的、幼儿喜欢的材料之一。幼儿能够运用搓、捏、压等技巧进行图案、造型,将彩泥化孩子们常见的立体实物,使幼儿美术由平面向立体表现和发展。我们在小班的时候就开展了这一特色,并且有不错的成效,孩子们能够运用多种技巧展开活动,我们也发现孩子们的手越来越灵巧,并且能够推动孩子们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所以,我们继续开展了彩泥特色活动,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作品的创作。  在我们三年一起与孩子们的实践中
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给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可以实现听力重建。但由于电刺激与声刺激兴奋昕神经的机制不同,电刺激引起的听神经兴奋的强度动
读写结合,简单地说,主要是指讲读课不只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具体地说,读写结合的概念应该界定为: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又相互促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或仿写文中句子的写法;另一种是“内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
“作文评改是一门学问。”的确,本人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作文的评改,并不是一件可以轻易为之的事情,也不是只要冠上了语文教师之名,或当了多年语文教师就一定能做好的事情。看,那一篇篇处于幼稚和启蒙状态的小学生习作,就好似一封封飞向孩子未来的信件。我们教师要把好习作评改这道最后的关口,让孩子们感悟到:原来经过“评改”这支神笔的改造,那略显稚嫩甚至还漏洞百出的习作,可以变成立意精巧、文笔流畅的
解决问题是学好数学学科的一个重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会提问就意味不会创造,任何创造知识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为质疑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创造思维与发展思维知识的源泉;质疑往往是创新的开端,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起点。在教学中,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质疑,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