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合理控制教学节奏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ju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节奏是完善教学活动、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包括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两方面。
  一、教的节奏——以课堂的教学要素为依托
  1.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自身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节奏的形成。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仅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传递感情、观点、态度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更多取决于教师传递知识的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理解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心理品质较强的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较好地安排教学节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 教学节奏与构成教学的客观因素紧密相关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适时的依据,教学目的是安排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途径,教学情感、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的重要因素等。这些影响教学的因素也必然影响教学节奏的优化。例如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因其题材、情感色彩不同,影响并制约着课堂教学节奏,决定着教学节奏或轻松活泼,或激昂奋发,或静逸祥和,或紧张热烈。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调控课堂的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时刻关注课堂。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可能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无聊,可是教师加上图像的辅助,让学生一边学理论知识,一边看图像,一边解数学问题,这样就控制了教师的教学节奏,让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和看图。在图形的帮助下,很多学生感觉很困难的关系或空间构成都会变得一目了然。例如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已知二次函数y=-2x2+4x+6,求出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并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大致图象。学生通过计算会得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8),对称轴为直线x=1,与x轴交点为(-1,0),(3,0),与y轴交点为(0,6),在这些数据的帮助下,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画出图象,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二次函数知识。解题和图象相结合,教师教的节奏得到了控制,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二、学的节奏——以学生的理论学习为基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影响这种活动过程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较多。内部因素包括学习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智力水平、认知特征、情感意志、个性特征、行为反应、动机水平和自我调控能力等等。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节奏时要认识到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尽量使教学节奏与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因素协调一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知识含量,把握教学进度,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情感等诸多的心理活动,因此它必须服从一般认知过程的总规律,既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这一过程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时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是一种知识的再生产过程。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部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课堂中间断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边、角之间存在什么结论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先利用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测量其四条边的长度、四个内角的度数,填写表格之后,让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主动思考,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习节奏,一步步地通向了知识海洋的彼岸。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的调控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亲自动手测量的乐趣,而且学会了观察、猜想、验证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形成数学思维。
  三、 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有机结合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在是密切相关的,学的节奏是教师寻找教的节奏的基础,合乎规律的教的节奏,又能明显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如何编制课程,如何选择教材,如何挑选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学”的理解。作为教师,要关注的是让教师所培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练得更坚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是不可分割的,恰当处理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之间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其他文献
一、苏科版第一章衔接知识点总结  今年是我第一年教苏科版的数学教材,在教师队伍中对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褒贬不一,也一直很好奇想去探究一下。以前在教学当中不是很重视第一章的教学,认为这只是个过渡章节,没必要很仔细地去研读,教的时候也把一个章节用很少的时间一带而过。而这次在教之前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后发现,苏科版的数学教材很注重生活与数学相联系的现实情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情境以及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其他教学
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本文以七年级数学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为例,谈谈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一、类比思想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可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下面从求解步骤及解集等方面进行类比.  例1 (1)解方程 x+■=1-■,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解不等式x-■≥■-■,并把它的解
在最本质的层面,宋冬和尹秀珍正在进行的合作项目"筷道"是一个简单的二元体:如同夫妻一样,一根筷子需要另一根筷子的配合才能正常使用。与2002年和2006年分别在前波展出的两个装
情境教学在我国教育界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在教学时或多或少会用到情境教学的方法,特别是孔子主张“相机教学”,他经常在具体的环境中因材施教,孟母“断织教子
学习了矩形判定的知识后,八年级(3)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矩形判定闯关比赛.下面分别是小明、小强和小华三名同学的闯关实录,同学们赶快来看一看.  通关密语一: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例1 (2012年青海西宁)如图1,已知菱形ABCD,AB=AC,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AE、CF.证明:四边形AECF是矩形.  图1  小明分析:由题意可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课堂,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可以不断地有一种新奇感,从而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进一步产生学习兴趣。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  一、运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比学生的已有水平稍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教师启发、自己思考并结合已有知识可以解决。在
从中国美术馆借出的《春风已经苏醒》、《青春》毫无悬念地被安排在何多苓个展的起始之处,回想1980年代初的中国艺坛,这两幅油画算得上是代表名噪一时的“伤痕美术”的明星作
特殊蕴含于一般之中,特例情形是一般情形在具体、特殊的背景下的表现形式.若能有效借助题目的隐含信息,通过选择特例,巧取动(变)中之一瞬(或值),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或捷足先登,或得到启示,或发现问题,从而迅速破解问题.  一、借助特例,捷足先登  例1 (2011年四川绵阳)若x1、x2(x1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教师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教师应该充分备课,避免随意上课。一些教师认为初中知识很简单,就不认真学习。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认真备课,避免教学影响。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科学安排好时间,教学生改变解题的思路,重视逻辑的严密性。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进行不一样的分层教学,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重视,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辅导,如果一些教师不进行科学
围绕课程资源来活化教学能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英语教学的生活性和情境化特征。以生活体验为核心,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将英语教学开放化,一方面,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感知,使得学生在认知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能使得课程教学变得更富有情趣,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