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积累,润泽学生生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于永正语文教育思想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以诸多启示。于老师结合自己四十八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解读了怎样简简单单教语文,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于老师讲述的《人生是花,语文是根》的故事,让我久久难忘。他回忆了自己的女儿在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就职时,因为古文功底深厚促使了和外商谈判的成功,得到了公司老板嘉奖的事情,真正让我们体会到知识就是机遇,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是呀,人生是花,语文是根,如果于老师的女儿不是满腹经纶,怎能驳倒港商的善意“刁难”,如果不得益于长时间的语文积累,又怎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我们在探讨一个人有无涵养的时候,关注较多的不正是他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吗?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引领学生从小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是多么重要。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优美精妙,历来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语文教师理应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掌握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注重语文积累。语文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过程,同时,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的。
  一、尊重个体——在知识的积累中激活思维的灵性
  语文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对知识材料的理解、感悟、鉴赏和记忆。其实,每个学生的向师性都很强,都渴望像老师那样,拥有渊博的知识。那么我们何不以这作为切入点呢?从教以来,只要我新接一个年级,从学生入校的那天起,就经常把自己的摘抄本拿出来,多次在学生面前“炫耀”:“只要是老师本子上抄写的内容,让学生当小考官,随便你提问,老师都能对答如流。”刚开始,学生半信半疑,当学生多次考我,我都能轻松以对时,他们眼中流露的除了是羡慕,更多的就是渴望,也只好深信无疑了。看到他们已经掉入我设计的“温柔的陷阱”,随后,我就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鼓励他们把自己会背的古诗、寓言故事的名字分类写下来,刚开始,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学生独特的天赋、兴趣,尊重他们各自以最适合的方式,成长为合于他们天性的人,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之后,我引导学生专门摘录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如:重点摘录课内外阅读中发现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描写生动细腻的描写句,含有丰富哲理的哲理句和千年传诵的名言警句等。再如古诗方面,引导学生以四季来分,可以从古诗表达的情感来分,可以是惜时的,也可以是描写朋友分别的……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分类整理,适时进行归纳。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二、平等对话——在情感的交流中激发生活的灵感
  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其方法离不开诵读、情境体验及运用。一首诗、一滴水、一条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在诵读规范的教材选文和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断时,不仅能使学生积累语言,学会表达,而且能使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如何体验,激发生活的灵感。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摘抄的基础上,对名家名篇进行诵读。比如在三年级,我就引领学生背诵岳飞的《满江红》,感受岳飞这一民族英雄的爱国之心;吟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品析苏轼与兄弟之间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通过欣赏作品,学生激发心灵深处的灵感,和诗人产生共鸣。当然,我还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有自己的思维,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事实证明,学生背诵的内容越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写作,还是和别人交谈,都会树立自信心,为提高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作业中自主积累
  语文课本所精选的课文,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我总是喜欢从课文中挖掘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比如,在学完《第一次报母亲》之后,除了补充孟郊的《游子吟》之外,我还让学生收集有关母子情深的词及古诗,让学生触类旁通,尽多涉猎这方面的内容。设计这样的作业,可以加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对于那些找不到这类词、古诗的学生来说,也起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学生在老师一次次的鼓励中,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他们渴望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展示自我,而这些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自主积累的目的。
  在“以人为本”为教育主导思想的今天,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新的教育理念被大家接受时,学生的生命呼唤心灵的跳动,入梦的年华憧憬着生活的斑斓。在语文积累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学生鲜活的生命,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积累的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成长的气息,成为他们追求生命完善和润泽生命,并贯穿生命始终的愉快历程。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努力探索,定能在语文教改天地里编织出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图。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本次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其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甚至畸形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本文结合语文课堂谈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希望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  关
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接触过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通过研究发现,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应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养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
摘 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本文从多媒体在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现代文教学、名著学习、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多媒体运用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灵活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达,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它也惠及教育事业。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冲击,语文教师如
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讲风”仍盛,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讲作者,二讲背景,三剖析内容,四总结主题思想,五归纳写作特色,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打破陈旧的模式,那么实际操作又应从何处入手呢?我认为我校提倡的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无疑对革新传统模式是比较好的突破。  什么是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这是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把教材的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文章感人是因为字字句句中流露出浓浓深情,而小学生懒得阅读,则是没有被文章叙述的情感打动。语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字、词、句、篇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为许多幼小纯真的心灵及时点亮明灯。  一、重视课文初读,留下较深的第一印象  阅读,需要第一印象,这是学生对文章的直a观评断,所以初读课文不是形式,不能走过场,而要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情不自禁地走进情感丰富的课文。  默读,是最好的方式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才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本文从课堂中的正确引导及课外阅读氛围的创设两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低年级学生 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多元解读作为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和能力是十分有效的。但时下盛行的多元解读往往被泛化,在教学中甚至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我们不应简单地把多元解读视为一种时尚,为追求多元而任意超越或扭曲文本。“多元”是有界的,它运用于特定的文本解读,应依从文本特定的价值取向,并遵循文本解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创设识字情境、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升识字效果,成为识字教学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 插图 低年级识字教学 切入点    在语文教材中,课文插图是教材的一大特色。图画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特别是低年级课文中有许许多多美不胜收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明、设计精巧,而且密切配合教材,是教材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重视感悟,是由语文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由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决定的。因为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是“进入”文本的情境,“触摸”作者的心灵,与文本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情绪感受、意义体悟、价值判断的过程。惟有感悟,学生方能拥有自由充足的心理空间;惟有感悟,学生的个性方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