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插图为识字教学“添砖加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ampleyuy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创设识字情境、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升识字效果,成为识字教学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 插图 低年级识字教学 切入点
  
  在语文教材中,课文插图是教材的一大特色。图画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特别是低年级课文中有许许多多美不胜收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明、设计精巧,而且密切配合教材,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所以教学中处理好“图”与“文”的关系,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对于帮助小学生识字、学词和理解课文内容都大有好处,也是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的又一有效途径。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当今新课改的浪潮中,若在公开课中没有多媒体的介入,似乎就不能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和时代的气息。教师往往是费尽心思地查找各种各样的资料,将唾手可得的课本插图置之不理,舍近求远。一方面,很多老师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点缀品,不屑一顾,重文字、轻插图,甚至不加理睬,这在无形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花费大量的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有些甚至超越、脱离了文本,抛开教材中插图或是对插图进行简单的处理,使课本那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变成一堆“彩色垃圾”。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插图这一教学资源,挖掘其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就必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成为识字教学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教师要找准切入点,充分运用好课文插图,让它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服务。
  一、利用课文插图,创设识字情境
  为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较容易地记住汉字,新课标教材在识字内容的编排上做到了每一次识字都配有富有童趣的彩色插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创设识字情境,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空间,让这些插图发挥直观且具体的优势,紧紧地吸引每一个孩子,激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大、米、土、地、马”时,我先出示教材上的插图,去掉了图上的汉字,根据图画编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老马对小马说:“孩子,你能帮妈妈把这袋麦子驮到磨房去吗?”小马高兴地说:“我当然能。”小马驮起大米哒哒地来到大路上,大路旁是一块块肥沃的土地。小马正高兴地走着,突然后面跑来一只小兔,小兔一边跑一边喊:“小马,你到哪里去?等等我。”小马停下来,对小兔说:“我帮妈妈驮大米到磨房去。”小兔说:“我陪你一块儿去吧!”小马说:“好啊!”小马和小兔一起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朝磨房走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在相关的事物旁出示词语,让学生借助形象直观的动物、事物图记住词语,然后单独出示词语、汉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认读。这样,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不仅满足了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创设了识字情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熟练认读这几个生字的目的。
  二、凭借课文插图,教给识字方法
  语文课标希望通过语文教学,让低年级学生喜爱上汉字。如在《口耳目》这一课教学设计中,就可以凸显这一教学理念,把识字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凭借插图,学习识字方法。
  识字课《口耳目》这一课要求学生认识12个象形字。教材在编排上很有特色,全文由12幅图和与之相对应的象形字、现代汉字三部分组成。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话,再出示象形字,比较两者的相似之处,最后出示现代汉字,将其与事物形象、象形字对比,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演变规律。这样,学生根据象形字的特点,利用图画很快记住了这12个汉字。如“羊”字,“丷”像小羊的角,“三”像小羊的头,“∣”像小羊的身子。又如“竹”先呈现课文图片,继而提问:“小朋友猜一猜这个字怎么写呀?”在孩子你一言我一语中,字形书写一目了然,不用教师费心解释,孩子就自己记住插图,牢牢记住字的书写。这样,充分利用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凭借课文插图,教给学生根据物体形态识字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识字兴趣,而且教给了识字的方法。
  又如在人教一年级下册《识字四》教学中,我在图文对照、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采用出示书中的八幅小图,故作神秘地说:“瞧,我这儿有十张图片,本来,每张图片都配有一个词说明。可是小动物们太忙了,这些词还没来得及往上贴。如果你是拼图小高手,就能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兴致盎然,在反复练读后,纷纷从词语卡片中逐一取出相关词语贴在插图相对应的事物旁边。在找词、拼图、识字、读词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开动脑筋,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网”字啊?学生进一步感知了会意字的构字方法,增添了了解会意字的欲望,提高了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种各样巧妙的办法的同时,识字教学不仅变得容易,而且充满趣味和快乐,图文感知也水到渠成。
  三、挖掘课文插图,拓宽识字途径
  在辅导学生结合插图领会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几乎是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例如:(在片段教学)区别“木、禾”形声字。
  师:(出示)课文图片“木字旁、禾木旁”的古今字演变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今天的“木”与“禾”与古文字什么地方相像?
  师:请认读这两个部首。
  师:(点拨)形声字的表义的部首,大多与字义有关。
  (出示插图,寻找和“木”“禾”有关的字。)
  生:“松、柏、杨、柳”都与“木”有关。
  “秧、稻、稼”都与“禾”有关。
  小组合作:说说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有哪些也是这些部首的?
  生:我和小组内的同学看图互相启发,回忆起……都是禾木旁的字。
  生:我们组发现“木字旁”“禾木旁”的字都代表“木、禾”的意思。
  生:“樟”这个字我虽然不认识,但我能知道他表示一种树木。
  ……
  孩子在认真观察插图后,能把图上的事物同“字”联系起来,借图解字、识字、记字,并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再造想象,增强对课文的兴趣,也在无意中帮助理解汉字,提高识字能力,拓宽识字的途径。
  四、拓展课文插图,提升识字效果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固然优美,包含的内容也博大精深,但学生翻开书,首先吸引他们的恐怕是美丽的插图。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领悟语言内涵能力的同时,我也不忽视插图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插图美。如《柳树醒了》一课中,铺满小草的翠绿山坡,山坡上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野花,柳树翩翩起舞,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春的姹紫嫣红。“春天”就是红花绿树,“丰收”就是沉甸甸的稻穗、红扑扑的果实,充分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我引导学生看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仔细看图后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得高高举起了手。生字“春、朋友、高”就在他们看图中,发现了、感受了、理解了。这样既拓展了课文插图,又提升了识字效果。又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讲的是一群小动物在雪地上踩出了各种各样的的脚印,像一幅漂亮的画。如果没有图,学生就对“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难以理解。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阻碍时,我就让插图及时登场,让学生通过看图立刻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免去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并且效果立竿见影。在教学中,只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再配以这首情境歌,便既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教学变得具体形象,又能使所学的新知识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
  课文插图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它在语文课堂中的魅力势不可挡。在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今天,我们别忘了好好利用唾手可得的课文插图,这份宝贵的课程资源,使插图发挥其特有的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它、使用它、挖掘它,使识字教学丰富的内涵因此而更加深厚。
其他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教学行为盲目、随意,教学内容取舍不当,教学过程拖沓,以及语文实践活动不落实等弊端,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确立
摘 要: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契约,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内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
摘 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本次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其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甚至畸形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本文结合语文课堂谈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希望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  关
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接触过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通过研究发现,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应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养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
摘 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本文从多媒体在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现代文教学、名著学习、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多媒体运用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灵活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达,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它也惠及教育事业。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冲击,语文教师如
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讲风”仍盛,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讲作者,二讲背景,三剖析内容,四总结主题思想,五归纳写作特色,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打破陈旧的模式,那么实际操作又应从何处入手呢?我认为我校提倡的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无疑对革新传统模式是比较好的突破。  什么是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这是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把教材的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文章感人是因为字字句句中流露出浓浓深情,而小学生懒得阅读,则是没有被文章叙述的情感打动。语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字、词、句、篇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为许多幼小纯真的心灵及时点亮明灯。  一、重视课文初读,留下较深的第一印象  阅读,需要第一印象,这是学生对文章的直a观评断,所以初读课文不是形式,不能走过场,而要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情不自禁地走进情感丰富的课文。  默读,是最好的方式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才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本文从课堂中的正确引导及课外阅读氛围的创设两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低年级学生 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多元解读作为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和能力是十分有效的。但时下盛行的多元解读往往被泛化,在教学中甚至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我们不应简单地把多元解读视为一种时尚,为追求多元而任意超越或扭曲文本。“多元”是有界的,它运用于特定的文本解读,应依从文本特定的价值取向,并遵循文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