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正确把握多元解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_o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多元解读作为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和能力是十分有效的。但时下盛行的多元解读往往被泛化,在教学中甚至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我们不应简单地把多元解读视为一种时尚,为追求多元而任意超越或扭曲文本。“多元”是有界的,它运用于特定的文本解读,应依从文本特定的价值取向,并遵循文本解读的原则。
  一、多元解读应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关于阅读教学的阐释,形式上强调“多角度、有创意”,过程上凸显了体现阅读个性心理的“反思”和“批判”,目的和效果上明确了“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显然,课标已将阅读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凸显了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这是我们指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时必须把握的。“多元解读”只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或手段,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为多元而多元,更不应该把多元泛化。多元解读必须有利于思维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多元解读应从文本出发
  由于读者的知识、性格、兴趣、社会背景、阅读目的的不同,因此阅读带有较强的个性差异,阅读者的体验往往是独特的、个性化的。因此,新课程强调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意“价值取向”与尊重“独特体验”并重,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可以视为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注意文本价值取向则可以看作是多元解读的前提。毋庸讳言,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思想,赋予了文本在独特背景下特定的价值。解读文本,首先应该以尊重作者、尊重文本本身为前提。解读的多元,就是依循文本特定价值指向的多元,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和理解才合乎文本的解读之理。也只有如此,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情感对文本的延伸、拓展、深化,甚至于批判、否定才具有意义和价值。面对一部作品,如果不深入研读、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多元解读”的结果就很可能是一知半解的;如果抛弃文本作无限制的自由解读,则更可能是南辕北辙。多元解读绝不能偏离文本的叙述语境,语句意义的理解必须结合文本的整体语境进行品味、比较、分析。取其一点,不及其余,必然会背离文本,学生解读《背影》而有“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之说即源于此。多元解读还应注重社会价值取向,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语文本身,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解读文本不能漠视道德准则、善恶标准,甚至政治要求,读出“杨白劳无赖”、“康大叔英雄”则是令人担忧的,我们当然不能因为要“多元”而包容。多元解读必须从文本出发,阅读的多元必须以尊重文本为前提,背离文本,必然违背语文教育之本或偏离课改的初衷。随心所欲任意解读,无论怎样多元,都是对阅读文本、对作者生命活动的一种亵渎。
  三、多元解读应以真诚的态度谋求平等对话
  阅读个性化,有利于对文本认识的返璞归真,还其本来面目,有利于丰富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质疑、求异能力。但个性化的阅读是绝对不可忽视文本的存在的,我们不必仰视文本,但也不能俯视文本,而应以自己真诚的态度与文本进行平等对话。在此“对话”之中,文本既是“对话”存在的条件,又是“对话”形成的资源和凭借。我们应该仔细地倾听文本,认真关注文本发出的声音。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好更深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而使多元阅读获得更丰富多彩的意义。“为求新颖强取意”,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唯我独尊,任意剥夺他人的话语权,是有悖于多元解读的初衷的。与文本对话,应求理性参与,不能凌驾于文本之上。多元解读还应谋求与其他阅读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语文教学是一种具有确定目标与追求的活动,它不同于个人的阅读,而是集体对一个文本的解读,这就需要尊重他人的解读意见。由于文本解读切入的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自然也有不同的解读结论,这些结论是可以并存不悖的。在文本的解读上,不同的阅读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均有权参与文本意义的构建。课堂上师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要尊重他人的声音,尊重他人的话语权。“多元解读”忌讳一言堂,对文本的解读应求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敢于向别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又要有容纳他人的读解意见,让他人有表述自己观点的权利,这也是“多元”本身意义所在。
  总之,从上述三个方面有效把握多元解读,是有实际意义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解读,但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马由缰只会使学生迷失自我。当学生的认识、情感存在缺陷、偏差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当予以矫正,这既是对学生个体体验的尊重,又是对多元解读的最好诠释。
其他文献
职高教学中存在的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既有学生生源复杂、培养目标单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又与教师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密切相关。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引,立足教学工作实际,采取针对性工作措施,实现职高语文教学质效的提升。  一、针对学生实际,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是制约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因而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教学行为盲目、随意,教学内容取舍不当,教学过程拖沓,以及语文实践活动不落实等弊端,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确立
摘 要: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契约,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内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
摘 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本次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其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甚至畸形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本文结合语文课堂谈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希望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  关
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接触过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通过研究发现,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应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养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
摘 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本文从多媒体在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现代文教学、名著学习、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多媒体运用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灵活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达,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它也惠及教育事业。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冲击,语文教师如
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讲风”仍盛,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讲作者,二讲背景,三剖析内容,四总结主题思想,五归纳写作特色,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打破陈旧的模式,那么实际操作又应从何处入手呢?我认为我校提倡的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无疑对革新传统模式是比较好的突破。  什么是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这是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把教材的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文章感人是因为字字句句中流露出浓浓深情,而小学生懒得阅读,则是没有被文章叙述的情感打动。语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字、词、句、篇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为许多幼小纯真的心灵及时点亮明灯。  一、重视课文初读,留下较深的第一印象  阅读,需要第一印象,这是学生对文章的直a观评断,所以初读课文不是形式,不能走过场,而要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情不自禁地走进情感丰富的课文。  默读,是最好的方式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才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本文从课堂中的正确引导及课外阅读氛围的创设两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低年级学生 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