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资深教授陈敏庄的部分学生自发出版了CD专集,深情地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挚爱和感激之情。
  翻开CD,醒目的献词跃入眼帘:“我们是陈敏庄教授声乐从教五十年中不同时期受教的部分学生。基于感念师恩的共同心情,我们不约而同自愿组合起来,共同制作出这一套题名为《歌声的回应》的CD,献给一贯默默耕耘、甘为人梯、埋头教学而不求闻达的卓越的声乐教育家陈敏庄教授,以此聊表我们对恩师的敬意和无限的感激之情。”
  感激之一源自于他们在声乐学习的初期都遭遇挫折,是陈老师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并成功地引导他们一步步成为有所作为的歌唱家。陈敏庄老师五十年来在声乐教育领域默默耕耘、悉心奉献,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声乐人才。尤其令人钦佩的是将原本被认为难以成材的学生和在声乐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材,如詹曼华、余佩敏、曹铮、王红星等在当今国际和国内声乐舞台上活跃的歌唱家。
  詹曼华1979年从贵州山区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预备班(差生班)。入学后詹曼华因基础差,条件不太起眼,与同届新生差距太大而找不到声乐老师。当时的她因一时看不到学习前途与未来希望而深感失落。经陈老师的悉心调教,四年半之后,次女高音詹曼华以在校生的身份,代表我国参加1984年维也纳国际歌剧歌唱家大赛。她力克各国的强劲角逐者,夺得了大赛第一名,为祖国争得了荣耀。至今她还坚持认为当年她是站在陈敏庄老师的肩膀上才能得奖的。赴美国留学并居留美国的詹曼华活跃在国际声乐艺术舞台,在歌剧《卡门》《水仙女》《塞维尔的理发师》《浮士德》《湖女》等歌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受到广泛的好评。俄罗斯音乐杂志上说:“花腔次女高音詹曼华以她那罕见的美妙歌喉、自然的音乐风格、艺术家的高雅气质和精湛的演唱技巧,赋予罗西尼歌剧咏叹调以新的魅力。”Die Opernwelt说:“从来没有人能像詹曼华那样把罗西尼的塞米拉米德(Semiramide)演唱得如此精彩绝伦。”
  余佩敏、曹铮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时因为嗓音条件并不出色而一时找不到声乐指导教师,心急火燎的余佩敏与曹铮只能求助于声乐系的领导,系领导表示:还有一位陈敏庄老师尚在外地即将返校,等陈老师回来看是否能接受她们。不几天,陈敏庄老师回来了,她二话没说就同时收下了这两个“没人肯要的”新生。她们从此开始了幸运的声乐学习之旅。余佩敏、曹铮最后也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如今都活跃在国际声乐舞台上。
  1989年,走出校门的余佩敏在上海乐团的许多重要演出中担任独唱和领唱。她先后在《黄河大合唱》中演唱《黄河怨》、在奥尔夫的《卡尔米娜·布拉纳》、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海顿的《四季》、马勒的《第四交响曲》、东亚运动会闭幕式的音乐会上担任女声独唱和领唱。1996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的演出。同年,经法国驻华大使馆的推荐,余佩敏应邀赴法国从事歌唱演出。在巴黎、里昂等地的几年中,余佩敏扮演了Chailly dechaungz创作的歌剧《秃头女高音歌唱家》中的主角“女高音歌唱家”、契玛罗萨的歌剧《秘密结婚》中的主角艾莉采达、普契尼的歌剧《波西米亚人》中的咪咪、古诺的歌剧《浮士德》中的玛格丽特等角色,她的演唱受到广泛的好评和推崇。
  作为次女高音的曹铮曾先后在根特、欧洲歌剧中心、旧金山歌剧院扮演了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凯鲁比诺;在华盛顿演唱《塞维尔的理发师》中的罗西娜;与纽约市立歌剧院合作参加了歌剧《格里菲尔金》的世界首演;与旧金山歌剧院合作演出歌剧《伊多梅纽》中的伊达曼特;与太平洋歌剧院合作演出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尼克劳塞;多次与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合作,在他指挥的歌剧《蝴蝶夫人》中扮演铃木;演唱《浮士德的沉沦》中的玛格丽特;不久将在休斯顿大歌剧院首次登台演出《卡佳·卡巴佳娃》中的瓦尔瓦拉……
  
  王红星是我国歌坛颇具实力的新生代男高音歌手,入学时间上比詹、余、曹三位学长晚了近二十年,学习道路更为坎坷。他出身在淮北农村,家境清贫却又执着于声乐艺术。199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一进校,学习就很不顺利。一年级结束时,他的声带就长了两个小结,无法唱歌了。他觉得自己没前途了,在极度揪心焦虑之时,听说陈敏庄老师在声乐教学上具有使误入岐途、陷入困境学生“起死回生”的本领。他向系里提出更换老师的请求,求救于陈敏庄老师。经过曲折的过程,王红星于二年级下学期如愿以偿,成为陈老师的弟子。从此王红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心态和自信,主课学习有了显著转机,四年级时他的主课成绩从过去倒数的名次一跃为全班第一,还数次参赛得奖。2002年他考取了陈敏庄老师的硕士研究生,从云南再次回到上海继续受教于陈老师门下。从那时起,王红星的声乐演唱水平进入了快速、大跨度进步的新阶段。在2004年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他的演唱得到行家们的嘉许和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2005年4月27日他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办的硕士学位音乐会上,王红星连续演唱了19首中外名曲,其中绝大多数为高难度经典作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年底他夺得了第五届“金钟奖”声乐金奖。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资深教授,陈老师深知学生天生嗓音素质的优劣对声乐教学成果的影响。然而,凭借一位声乐教师对学生的爱,她无私地接纳了不同条件的学生。她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她始终如一的教育思想。她说:“一个新生不论条件好坏,潜质高低,既然他(她)们已经被录取了,他(她)们就有权接受正规的教育。再说,过早判断入学新生有无培养前途并不总是准确的,某些学生起先看上去可能很不起眼,但在教学过程中你就会逐渐发现他(她)们具有某些内在优良潜质,只要因材施教,方法得当,完全可以把好的潜质调动出来。”①凭借这种理念,无论学生的嗓子条件如何,陈老师都能认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质得到充分的挖掘,迅速成长。
  感激之二源自于陈老师是真正“授人以渔”的老师。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陈老师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声乐学习,打好基本功。陈敏庄老师从不花精力捉“鱼”给学生“吃”,为学生争分数,争名次,争机会,争角色等等,她要教给学生“打鱼”的本领,帮助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美声艺术的基本功,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获得歌唱的技艺与实力,使他们在专业上拥有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与空间。声乐系的学生在校期间会有许多各种各样类型的国内外的声乐比赛。参加比赛获奖对学生是有很大的诱惑,但她从不赞成学生为争一时的胜负得失而消耗精力,浪费青春。她说:“声乐教学成果不仅仅是能够很快推出几个学生上台参加比赛,拿名次获奖。教学成果更重要的表现方面是教师要能够解决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各自所特有的问题,帮助学生改掉毛病和不良习惯,以及对待学习和对待艺术的错误态度,为每个人具体指出问题的所在,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技术手段,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使他们领悟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气质和神韵,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比较正确地区分、驾驭各种不同的作品,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限度在哪里,什么样的作品对自己是适合的,什么样的作品对自己是不适合的。教师应当保证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进步,这才是最具有本质意义的教学成果。比赛、得奖、拿名次不应当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它应当是成功的声乐教学过程的结果之一,而不应当成为驱动声乐教学的起搏器。”②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她不断告诫学生要克服浮躁,脚踏实地掌握美声演唱的真谛。在给学生布置演唱的作品时严格把关,精心挑选,总是选择学生演唱时经过努力能够愉快胜任的作品,绝不轻易让学生演唱难度超过他们实际水平所能达到的作品,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始终保持稳定、循序渐进的良好状态。就这样,师生年复一年的共同辛勤努力、密切配合,学生的基本功更扎实了,在积累了数目可观的演唱曲目的同时,演唱水平和音乐表现力也有实实在在的提高,积累了真正的美声演唱实力。
  
  感激之三源自于陈老师独特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美声演唱方法的真谛,在演唱中达到游刃有余、随心所欲的理想境界。通俗地说,声乐教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性学科,是在人的身上建立起乐器,由于其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感觉来体验,所以,“感觉”就成为教与学中最为关键的问题。而作为一位声乐教师,如何以自己的声乐理念为准则,开启学生的思维来调动“感觉”指导演唱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只有让学生能“感觉”到和领悟到教师的要求,教师的提示才是切实有效的。常常听到学声乐的人为“找不到感觉”而烦恼,而声乐教师也为不能有效地让学生找到“感觉”而焦虑……但陈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中,摸索和总结了一套区别于一般声乐教学的独特的教学手法,使她的学生受益匪浅。詹曼华说:“陈老师给我上课的时候,使用的都是非常通俗易懂、形象诗意的词汇和语言来启发、开导我。例如,她经常使用‘瀑布’‘流水’‘游泳’‘水满了’‘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这样一些被她赋予了特别含意的话语来感染熏陶我,启发性很强,大大刺激着我的想象力。后来我才知道她给其他同学上课也是这样启发开导的。这是她教学多年所形成的一种富有个性特色的风格。如果她那时对我说什么‘声音位置靠前、靠后’、‘喉头要稳定’等诸如此类抽象、深奥和似是而非的说法,我势必会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后来我逐渐升到高年级,也没有听见陈老师使用过这类语言。我跟她上课时,常常在迷茫中会听到她说一句简短而又画龙点睛的话,这时,我就像过了电似的,会立刻产生顿悟。照她说的做,我马上就能发出连自己都觉得很美的声音,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③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启发方式,使陈老师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被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避免在声乐学习上走弯路,也有助于克服声乐教学中的诸如“舌根音”等难题。
  感激之四源自于陈老师教给他们纯正的美声唱法。对从事美声演唱职业的人来说,演唱方法的好坏对其演唱的成败与艺术生命的可持续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声乐学习中,许多初学者因方法不当而走入歧途,陷入困境难以自拔(声乐学习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于毁了嗓子,中途改行。掌握科学的“演唱技术”对声乐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声乐教育界对掌握美声唱法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都是一致的,认为它是表现音乐的基本手段。美声唱法是从西方流传到中国的,声乐教师对美声唱法的理解和形成的理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他们的教学。通俗地说,什么样的声音是该教师认可的美声声音,进而决定着他们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和潜心钻研,陈老师对美声有准确理解,并把她的这种理解准确无误地应用到教学中。
  詹曼华在谈到陈老师的美声理念时说:“陈老师音乐修养深厚,对美声歌唱的审美理念非常纯正。我在国外近20年从来没有听到一位外国的声乐行家或大师对我歌唱的声音、方法有过不同看法。相反,我在曼哈顿音乐学院的教授却对我说:‘你中国的这位老师很了不起,现在我为能教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荣幸。’直到近期,还有美国的行家对我说:‘你在中国学唱,不管是谁教你的,能把你教成这样,这个人非常了不起!’。”④
  余佩敏在法国演唱期间,巴黎的同行们对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歌唱家能娴熟地驾驭美声唱法,准确地表达出西方经典音乐作品的风格与内涵而感到十分惊诧和好奇。当得知她是在中国国内接受的声乐训练后,都称赞说:“你的中国老师真棒呵!”无论是在巴黎还是在里昂,从来没有人要求她改变歌唱的方法或调整歌唱的声音,总是对她说:“你的声音很好,唱法是最好的。”在法国不只一个人询问余佩敏:“你唱歌好像不费力,近听声音不大,怎么一上台演唱声音就很传,很有力度?”有的欧洲歌手问她:“你是怎么做到在演唱中能够如此随心所欲,想轻就轻,想强就强?”甚至有的歌手很好奇,总想弄明白余佩敏的身体是怎样运作的,竟能发出那样美的声音!
  帕瓦罗蒂的老师、声乐名家A·波拉曾受聘日本东京音乐大学,每年执教三个月。曾师从于陈老师的男低音学生张泽勇在这所学校学习时曾和其他学生一起轮流演唱,向波拉大师请教。波拉听完他的演唱之后,给了一句评语:“你的歌唱是真正的美声唱法。”在众多向波拉大师请教的学生中,得此评语者只有张泽勇一人。张泽勇在东京时多次应邀在《魔笛》《艺术家的生涯》等歌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众多的感激发自学生的内心,学生们从陈老师那学到了很多很多。然而,抱朴涵真、不求闻达是陈老师的一贯的风格。笔者以为,从声乐教育发展的角度看,陈敏庄老师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手法不仅仅是属于她个人的,而是声乐教育领域的宝贵财富。陈老师早年没有去国外求学的经历,她的嗓子又是哑的,但却能够胜任教授美声声乐。她是如何悟透美声这种外来艺术的真谛而形成自己独到的声乐理念和审美标准的?她的一整套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如何逐渐提练、凝结和形成的?用在学生身上又是怎样使学生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并贯穿于学习实践和演唱实践之中,从而收到成效并不断进步提高的?几十年的教学,她没有毁过一个好苗子,不曾有过哪怕只是把一个学生教“砸”的记录。学生在她班上的学习是快乐的,学习的效果是显著的。许多走出校门的学生今天已成为声乐界的栋梁之材。多年的教学经验、成果充分表明陈敏庄老师在教学上技艺过硬,素养深厚,实力强劲。
  在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教育的事业中,声乐教育是惟一的可能出现在教学和培养过程中发生人才资源(学生)被损耗甚至被报废问题的独特领域。在声乐教学中,不当的师生配置、不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情绪浮躁、过于急功近利等缘故,往往会导致学生的专业学习状态停滞不前,每况愈下,被引入歧途,学出毛病,罹患声带小结或其它疾患,坏了嗓子,直至断送了学生的歌唱生命,使学生被迫改行。为此,笔者以为声乐教育家陈敏庄教授的教学成就富有启示性,她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和研究。
  
  ①②郝奇《抱朴涵真,不求闻达》,香港《环球中华》1998年第2期。
  ③④詹曼华《我与恩师陈敏庄》,《歌剧》2005年第10期。
  
  王小宁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
其他文献
由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主办的“乐器学再思考——乐器研究的挑战与转机[乐器研究的新途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22日-23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来自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中国大陆及台湾的乐器学研究专家们共聚一堂,就乐器学在当代研究中的新观念新方法做了深入研讨  乐器学Organology一词的提出,最早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乐器制作的机械研究,从音乐的角度来研究乐器早期的乐器研究主要是为了馆藏
一、世界民族音乐——新时代的新潮流    中国的文化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指出:“一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什么是新世纪的音乐新材料、新知识、新潮流呢?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世界民族音乐
李焕之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具有深厚造诣的音乐家,他于2000年3月19日离开了我们,转眼已6年多了,我十分怀念他。  提起焕之同志,我们相识已有半个世纪了。若说我与他的相识、交往,这要从我的父亲冼星海、母亲钱韵玲谈起。1938年,父亲在延安鲁艺音乐系任教,我母亲与焕之都是我父亲的学生,母亲又是焕之同志研究班的同班同学(同班还有李鹰航、梁寒光、郑律成、王元方、李凌等)。在我父亲被派往苏联执行任务后,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通常对接的是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岗位综合能力,而传统的分课程独立教学,依然存在专业教学知识点前后关系难以协调理顺、中高课程衔接不畅设置重复、课堂教学中“学”与“做”脱节学而不用、日常教学和1 X证书认定不统一、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等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一直是职业院校“三教”改革中的
在保康县两峪乡中心学校,有一块占地三亩多的“开心农场”。每到春天,老师便带领孩子们在这里播下种子,给它松土浇水,看着它萌芽;到了夏天,“农场”里许多蔬果长得茂盛,孩子们便细心采摘,交给食堂的师傅做成美味可口的佳肴;秋天来了,“农场”里的果树上又结满了各种果实,孩子们又能品尝丰收的滋味。  “学校充分利用这块闲置的土地,开展劳动教育,教给孩子们最基本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道了
学科建设,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建设的热点问题。以知识创新、知识进步为目标的学科建设在我国高校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龙头”作用日益为大家所关注,如何加强和做好高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重点学科建设是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工作。上海市是我国从事重点学科建设最早的城市之一,1985年便启动了第一期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其后逐步发展完善。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中国艺术类的著名
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祖国下一代的未来,“年轻教师如何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年轻教师只有做到“勤于学、善于思、精于实、严于己”,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完善自己,才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教师”这四个字的含义。  勤于学,在学习中求积累。一是坐下来学理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拔教师的基本标准,年轻教师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从教学需要出发,从自身知识结构出发,对症
“未来学校行动研究”是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由刘坚教授提出并任首席指导专家,由“我们工作室”实施,目标是“创办有未来的学校”,宗旨是“以研究推动学校变革。”目前,“我们工作室”结合核心基地学校的十年的实践,已梳理出可操作、可复制、可传播的阶段性成果,在学校治理、教师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德育路径、评价体系、空间规划等方面形成系统。  课程是品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
“热旦”是台湾歌仔戏演出中,观众对剧中角色,尤其是对旦角的狂热崇拜现象。换言之,这是演员与观众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结果。近年来,歌仔戏在台湾掀起新的发展高潮,歌仔戏剧团运营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现象。“热旦”现象对于现阶段大陆戏曲走出低谷,迈向新的辉煌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热旦”与台湾歌仔戏    “热旦”由来已久。据台湾本地歌仔艺人陈旺枞先生介绍,早在台湾本地歌仔盛行的时期(
创造性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发明一种产品是创造,比如研发一种新药品,或者发明一种新手机。让现有的产品变得更加高效的工艺创新,也是创造。比如说,让手机的功能更丰富、药品的药效更高。创造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则可以是创作,如音乐、建筑等,还可以表现为对一些物品的设计,比如时装、连衣裙、家具。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创造,表现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在数学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发现。  生活细节方面的创新,我们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