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民营企业在政治制度环境和金融环境中一直受到歧视,因此,民营企业家热衷建立政治联系,以期能得到从法律和正式制度中得不到的支持和保护,比如更容易进入政府管制性行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和更长的贷款期限等好处。政治联系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着,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政治联系作为企业的一个特征性质,如同企业的股权结构、资本结构和多元化经营一样,会对企业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到底是提升企业价值还是损害企业价值,学术界对此尚无一致的结论。基于此,本文以2010年底前已上市的525家中国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以资源依赖理论、寻租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企业政治联系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假设,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民营上市企业的整体政治联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政府官员类和代表委员类这两种政治联系分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立足于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地区市场化进程程度对政治联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此外,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探讨了民营上市企业的政治联系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不区分民营上市企业政治联系类型的情况下,企业的整体政治联系对企业绩效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在将政治联系区分为政府官员类和代表委员类两种类型的情况下,政府官员类的政治联系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而代表委员类的政治联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考虑民营上市企业所处的地区市场化进程程度的不同,研究发现,在政府干预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企业的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对企业绩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政府干预程度越高的地区,企业的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提高企业绩效的作用越显著;另外发现,融资便利性和税收优惠的中介效应显著,财政补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