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用观相关论文
从晚清开始,中国文学思想多以西方思想文化为其理论资源,或倡导革新传统的“诗界革命”,或建构破旧立新的“摩罗诗学”,从传统诗学......
中医藏象理论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藏象理论的本体论预设和方法论规则无不受到哲学体用观的......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武术中“武德”与“武礼”体用观的内涵、当代价值和实践路径进行探讨.从内涵层面看,武德与武礼......
贺麟的新心学是在总结中国现代“新儒家”哲学思潮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陆王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融合的产物,在批判吸收前人思......
本文以英租威海卫土地制度为切入点,通过对土地立法与土地司法两个方面的阐述,分析了该地区这一时间段内法律制度"二元化"的特点以......
自南齐道士张融将“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从《易传》中摘出来调和佛道二教之后,佛教也采用这种说法有意改造中国本有之经典来表达自......
"错"原指左右相错,"综"原指上下颠倒。在方以智那里,"错"指相互过渡,"综"指相互统摄。他把"体用观"由"单向"推进到"双向",体和用的双向过渡同时呈......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对“体”、“用”范畴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以正治......
从王阳明"玩易"到孙应鳌"谈易",其间的思想脉络和理路,多有共通传接之处.这首先从总体上表现为,他们都依循以心学释<易>和以<易>证......
体用之思是中国古代文集编纂的重要指导思想,其意义在于使文体产生和功用之关系不可分离。这一思辨方式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那......
【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最流行的口号,当时就有人对其维护中学、贬抑西学的保守实质和割裂体用、调和......
王闿运为“诗坛旧头领”,其诗论是一立足于传统“体用”思辨模式的自足体系。其论诗归“源”于“乐”,限“体”为“兴”,发“用”为“......
贺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的研究,在中西哲学及其比较研究中都做出了很独到的贡献。在文化意识上以......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名实派转化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为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之一。其洋务思想是从以程朱理学为体,申韩之术为用发......
在第十六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台湾辅仁大学,2009 年 7 月 8 日—11日)上,我提交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文化体用论评价》一文,主要评......
五脏皆体阴而用阳,但具体到各个脏器及用药则各有偏颇,临床中心阴、肺阳、脾阴并不少见。心阴具有滋养、润泽之作用,不足则虚火上炎或......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主要归属于本体论。贺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建构新文化的设想使他对体用范畴极其重视。......
贺麟以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各种文化观予以批判性反思:从哲学意义的视角寻求文化体用关系的形上本原,分析论证......
<正> 学术界有个通常的说法,魏晋玄学本体论的诞生,有赖于言意之辩的新方法,王弼首倡得意忘言,建立起玄学本体论系统新说,得意忘言......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体系中探讨本原问题的学说,并不适用于电影艺术的理论建构,作者认为,应以更具包容性的体用观代之。电影艺术的本......
<正> 李退溪(1501-1570)之学,“所论不过乎孔、孟、曾、思、濂、洛、关、闽之学,”尤其宗奉朱喜,他曾说:“朱子吾所师也,亦天下古......
曾国藩作为晚清理学经世派的代表人物,在当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双重危机重压的危殆情势下,他主动因应时变,以趋时善变的面目登场,不断变......
体用观念、家国形势、亲子关系是中国疆域形势观的典型表达方式,建立在"生产方式制约论"之上的"世界历史民族红金主辅线研究范式"......
南朝是一个玄风复阐、三教连衡的时代,表现为儒道会通、佛学玄化及诸家思想的大融合。在本体论上表现为道本儒末,体用一如等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生存论境遇,是现代性的外在楔入所造成的中国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断裂。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中国文化......
目的:从“体用观”的角度探析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学术理论,以期更深入地理解黄元御的学术思想,使其更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有人说,中医没有解剖,中医的脏腑是功能的脏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早在《伤寒论》就有明确的中医自身的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系统学思......
从王阳明对《大学》的理解开始,逐步拓展到阳明对儒家经典、三教异同、万物一体的理解,来考察王阳明对体用关系的理解与运用,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