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之花在数学课堂盛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鹤琴老先生曾说过:“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是的,游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如同地球的引力一般,不可估量。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游戏好比强大的磁场,吸引着许许多多喜爱数学的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教材),对数学游戏特别重视,从教材第一册的第一课开始,几乎每课都可以看到“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范畴,把不同的知识融入不同的游戏中,有的游戏在课堂中做不了,就用下课时间来做;在学校里做不了,就在家里做。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不仅学到知识,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空间。
  一、根据生活情境的游戏,建立数的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数的概念,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数的概念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学生接受、理解。
  例如,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学生通常会跟着教师的提示随口数出一串的1、2、3、4……但他们往往并不明白这些数字的意义。也就是说,学生自己意识不到“5”确实是代表着有5个东西。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走路时数一数走了几步、上楼时数一数走了几级台阶,数一数妈妈洗碗的个数、数一数自己玩具的个数、数一数车站排队等车的人、数一数停车场里的车……以生活情境为游戏题材,让学生在游戏中既掌握了数的概念,又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发挥积木游戏的力量,建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儿童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和推理,形成空间观念。在小学阶段所涉及的几何形体和几何现象都能在学生生活经验中找到原形,儿童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往往是从观察其所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开始的。
  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了“玩积木”的游戏。首先,我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自己带来的积木,重点强调按形状分。学生由原来还是玩具的积木,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由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使学生初步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次,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自己带来的积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接着,我让学生用积木搭一搭(学生搭成了城堡、汽车、房子等等),数一数一共用了几个长方体、几个正方体、几个圆柱和几个球,使学生对图形及图形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最后,我让学生推一推、滚一滚,看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中,谁滚的速度最快,谁最慢。学生在玩积木的过程中,通过动手、讨论、交流、合作等活动,认识了立体图形,建构了空间观念,在知识技能生成的同时,情感态度也获得了发展,提高了综合能力。
  三、利用扑克游戏的魔力,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四则运算时,学生们花了很多时间去背加减法表和乘法表,进行大量的计算训练,他们会觉得非常地枯燥无味,往往效果不太好。在教学时,我设计了扑克牌游戏,使学生们在游戏的同时促进了自己对加、减、乘、除运算的熟悉程度,提高了计算能力。
  游戏(一):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
  扑克牌A~9共9张牌(A代表1),同桌一人任选2张,另一人算出和或差;也可以同桌一人选一张,算出和或差。
  游戏(二):教学“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扑克牌A~9共9张牌(A代表1),任选其中的3张或4张,通过加、减、乘、除算出24点。有的学生在玩24点游戏中,由于计算的不熟悉,常常会输给其他同学,那么一定会给他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他产生紧迫感、竞争意识,促使他要努力学习计算来战胜其他对手。这样就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熟练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
  在学生们玩了算24点的游戏后,我给游戏增加了适度的挑战性,让他们“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我在A~9扑克牌中加入了J(代表11)、Q(代表12)、K(代表13)这3张牌,算24点。游戏难度骤然增加,学生们个个玩得兴高采烈。第一个算出的学生眉飞色舞,得意洋洋;有不同算法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羡慕的眼神中自豪地坐下;没有算出的学生紧皱眉头,苦思冥想……
  游戏的魅力是巨大的,是不可阻挡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独立探索,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游戏中,学生除了学到数学知识外,还体验到数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教学案例一:主题图中找规律  片断A:   师(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生1:图中有彩旗、彩灯和盆花。彩旗是按“红红黄黄”的规律排列的,彩灯是按“红紫绿”的规律排列的,盆花是按“蓝红”的规律排列的。  师: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请你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进行交流)  生2:我是画图的发现的,即○●○●○●○●○●○●○●○(○表示
教学是一门艺术。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曾听过黄丽娟老师执教“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下课铃声虽然响起了,但学生喜悦兴奋的面庞,让人知道他们意犹未尽。黄老师用数学的理性之美和教学的情感之美感染、激励着学生,让我为之感叹:新课程、新理念,让课堂如此美丽!我想留住这份美丽和精彩,故撷取其中几个精彩的教学片断,与大家回味、共享。  精彩一:从科学世界回归
前不久,学校和市实验小学开展校际交流研讨活动,由两所学校的两位教师共同执教“认识三角形”一课。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环节时,两位教师以对文本的不同解读,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流程。现结合他们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对此的粗浅认识与体会。  教学片断一(教学材料为4根长度不一的小棒和探究记录单):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拿出信封里的小棒(4cm、5cm、6cm、10cm),任意取三根看能否围成三
[摘 要]面对传统的复习课,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复习效果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师希望达到高效的复习,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使复习课成为学生温故知新,提炼升华,享受学习的快乐殿堂。  [关键词]思考 复习课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53  【问题描述】  以下是一部分
[摘 要]“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经常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会。通过教学“连除解决问题”一课,以窥一斑见全豹,概括出“问题解决”教学的普法,即“审题、分析、择优、建模、练习”五个基本步骤,能有效提高“问题解决”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问题教学 基本步骤 连除 策略 审题 分析 择优 建模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数学课堂是一个生活大世界,生活化演绎是优化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感悟“处处留心皆学问”,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数学教学更丰盈、更深刻。  [关键词]生活素材 优化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4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摘 要]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至抽象的逻辑思维。一年级的小学生,其抽象思维的水平远弱于形象思维的水平。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教材,而且要遵循儿童的年龄及思维特点,注重直观操作,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实物或学具的操作过程,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建构知识体系。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为例,说明如何从这样三个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操作结构与知识本质的
“十几减8、7”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学习的,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计算退位减法的方法和经验,所以这一节课教学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背景: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过程。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主动探求知识、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发挥各自才能和
[摘 要]巧用“假设法”解应用题,有助于优化学生思路,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教学“鸡兔同笼”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假设,使问题生活化、熟悉化、简单化,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关键词]鸡兔同笼 假设法 思路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38  假设法是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有关知识,记住全年每个月的天数。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等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结合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感受新知  1.师(用沾满粉笔灰的黑板擦在黑板的下边沿从左涂到右,出现一道白色的划痕):同学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