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本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qiao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多彩的世界,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感受精彩的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握学生个体的真实感悟,强化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意识。
  一、确定文本主线,注重文本教学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相当频繁,或是看图片,或是听音乐,甚至以此替代板书。而师生共同沉浸于文本学习、研读文本的环节完全缺失,学生阅读文本只是走马观花,没能真正走进文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对语言的品味甚至情感的熏陶都没有达到应有的层面, 学生课堂生成的空间狭小,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受到这种预设的束缚。对此,笔者认为切实有效的做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充分感悟文本的主题思想,体验作者的真实情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进行点拨,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之中,从而在正确、深层次的“对话”中获得真知、陶冶情操。
  在“形式主义”的影响下,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又唱又跳,表演热闹非凡,讨论热火朝天,但所讨论的问题大都偏离了文本,教学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热闹而热闹,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无论其回答与文本要义是否相切、相符,教室里总是掌声四起,欢声雷动。这样的课堂形式看似非常新颖、精彩,其内涵却十分苍白,教师不能正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反而助长了学生的浮躁、功利,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笔者认为,注重文本阅读,就应该让学生学会边阅读边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感悟文本精髓。教师可以设置适当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线索(时间、空间、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认知与感悟,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要义。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这一主线如果一旦被忽略,文本的教学被淡化,那么语文教学就只能是形式上的自主教学,其实质上却是放任自流,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这会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利用文本教学,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真正做到使文本回归。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打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自主阅读、讨论质疑、点拨归纳的新格局,确保学生自主阅读的主体地位。这种“先教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先作介绍或提示,而是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文本阅读,通过让学生自己品读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独有的感受。因为教师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的介绍会给学生留下许多提示,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独立判断,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因此,在语文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去摸索、感悟,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感悟中积累、提升。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点拨。
  例如:学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后,比较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回答:范进是在逆境中苦苦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孔乙己是可怜又可悲、可气又可鄙、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多余人”的形象。
  对学生在自主探究文本时产生理解上的错误,教师应及时指正:他们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只是两人在科举路上的结局不同而已。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把握关键语句、如总说句、过渡句、总结全文的标志性语句等,这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能帮助学生快速理清作者思路。
  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重视学习过程
  教师在学生自读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寻找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实现自主阅读文本。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把对文本的解读权交还给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准确的理解、深刻的领会、个性化的解读和分析。忽略了理解的准确性,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这是教师缺少责任心的表现,也是教师工作作风拖拉散慢的具体表现。如果教师对文本钻研不够,那么离开了教案,他们就不会读文章,也不会教课文,对文本的理解也就只能是肤浅的。因此,教师应将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对文本的研读上,这样才会形成对教学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和体会。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应把握“打”这一主线,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打前”“打后”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探讨文本中体现出的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文章的主旨并不是开篇就和盘托出的,也可能到了文章结尾还没有卒章显志,文中没有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的直白表述,而是潜藏于字里行间,读这样的文章更需要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营造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也是提高学生专注文本程度,帮助学生探究文本内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也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必要前提。如:笔者在教学泰戈尔的《纸船》一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笔者展示出一张画有油轮的图片,并介绍了一个女孩独自出国留学的坎坷经历,她在不停地叠着纸船,然后问学生是否有疑问。学生很快发问:1.为什么叠纸船?2.为什么要悲伤?这样,学生走进文本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于是,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内在的感情被激发,和文本产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不断地去探求作者的真实体验。在与语言文字的不断碰撞中,学生得到了真切的内心体验。
  教师还要正确处理“放”与“收”的关系:1.课堂上要充分地利用文本进行对话与交流。2.课堂上要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以充分的时间。3.要能设计好既注重文本又能调动学生阅读体验的话题。4.应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点评、小结讲评,避免远离文本主线的“任意球”。
  四、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课改之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主体,教师只要把知识讲解得细致深入、清晰到位,学生听懂了就算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牢牢地把持着课堂教学的空间、时间,不知疲倦地引导、提问、分析,学生被动地跟随、迎合、接受,机械重复地训练,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已经完全背离了教育原则。教师教过不等于学生学会,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究竟会有多大的效果?令人深思。   在带领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和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少些分析讲解,留足时间给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思考、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那种为了赶时间“只是眼睛在书页上跑过,只知道故事的梗概”(叶圣陶《阅读是写作基础》)的阅读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学生较长时间缺少层次清晰的阅读,必然会难以深入文本。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也是深入学习的过程。学生需要查资料、析作品、作比较、深思考,通过认真研读、品析文本以此获得个性化的理解;而简单粗略的、一目十行的阅读会使学生难以深入感受文本的。教师应该还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读中感悟,从而让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浸染,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
  五、倡导课外阅读 , 让学生喜欢“读书”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读书”是提升学生自我修养的关键。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
  从这一点出发,要想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从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入手,畅游于书海,去吸收前人的智慧。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和文明的象征。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
  首先,教师应把握好教材教学与名著阅读之间的联系。当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初中必读名著的篇章内容相关时,教师应该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地将名著导入课堂文本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美猴王》《空城计》和八年级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可以对《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的内容进行讲解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择时让学生进行阶段性阅读交流,营造阅读名著的良好氛围,并从交流的需要出发,让学生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
  其次,教师引导课外阅读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在学生读书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阅读必然也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阅读要求强加到学生身上。学生有他自己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权利。在读完课标规定的必读书目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阅读篇目,学生只有乐于阅读、善于阅读,才能够从中摄取精神营养。所以,不管学生选择什么名著,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注重文本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其真正沉浸到书本中去,达到与书共鸣的效果是新时期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在增强文本意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把握文本,进而实现对文本阅读的超越,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本,积极主动地去拓展自己的阅读空间,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终生受益。
其他文献
编者按:云南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之一,林改档案工作得到了省林业厅和省档案局的高度重视,相继联合制发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和业务规范,指导全省林改档案工作的开展.云
由于中考语文不考语法,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就不教学生语法知识,导致初中语法教学在最近几年呈现出一种淡化的趋势,渐渐远离语文课堂。笔者认为,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懂得语法才会说明白话,会阅读明白文章,会写明白作文。语法是撑起语文庞大身躯的骨架,在初中阶段教学生语法知识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是完全有必要的。  一、语法教学有助于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  语文知识是一
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人文积淀与文学体验.如何让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教师进行角色转变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标准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努力反映时代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特点,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那么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做好角色的转变呢?  一、转变教师角色  (一)转变思想观念  第一,教师要认识到现在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教师应摈弃旧的教育观念,接受全新的教育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素质教育得以普及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值得广大教师进行深思。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本文主要讨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些方法,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广大同行多多指教。  一、课前向学生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能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还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一、目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进行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没有明确的分工  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将初中英语阅读目标分成五级,要求教师在初中教育阶段逐步完成这五级教学目标,因此,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迫在眉睫。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 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由于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有限,所以教师的阅读教学只有在一定的氛围之下才能够顺利进行。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阅读教学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种在学生英语学习发展需要基础上的教学策略的优化,不仅体现了生本主义和人文关怀理念,而且能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学习发展区域内得到提高。围绕学生差异化发展来实施隐形分层,能让学生在“跳起来摘果子”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来调整教学策略,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的
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般都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语句分析、阅读技巧等进行强化训练,而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显得就有些不足了,这也是中国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的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基本上是通过说话来进行交流的,从此可以看出说话能力的重要。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教师可以从平时的生活着手,培养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等,让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锻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针对目前港航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规划、教材编制、教学方法、考查方式等方面进行系列教学改革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