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应先鼓励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物理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
评优课(或称优质课评比、教学比赛等)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在批判“文革”浩劫、进行拨乱反正中,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创造的课堂教学研究与评价的活动模式。它凭借其群众性、研究性、示范性和竞争性的特质,显现出勃勃生机而迅速风靡全国,遂成中小学教学研究中一道新潮的独特景观。它吸引着一批批有志于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创造着一个个体现新理念、达成新目标的课堂教学样板,打造着一拨拨勇于探索
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船王老哈特在是否选择儿子小哈特接班时,犹豫不决。于是,他向世人征求意见,看看小哈特的身上都有什么缺陷,尤其是有哪些致命的缺陷。  老哈特的这个消息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于是,小哈特的弱点和不足很快便被一一找了出来:首先,小哈特的成长经历不够丰富,几乎没有经过什么风浪,社会经验比起老哈特相差甚远。其次,他还不善于管理……意见一一击中了小哈特的要害,令老哈特更加忧郁。 
科学素质(或称科学素养)是构成现代人基本品质的要素之一。虽其内涵界定尚存歧义,然其至少涵盖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已成共识。个人的科学素质有天资禀赋,更有后天教育及环境造就。实践证明,教育是提高人们科学素质是重要的途径。而科学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认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理解物质运动、发展所遵循的对立统一规律;体会存在决定意识和意识反作用于存
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几年的风雨征程,谁也不能否认有过疲惫、厌倦、灰心的时候。教育实践与研究并非都那么顺心、风顺。孤独的日子,苦闷的时刻,徘徊的瞬间,谁都曾有过想回家的期盼。其实,走在新课程改革回家的路上,重温经典,几乎就有回家与老妈妈聊聊的感受,而后得到站立起来的信心和力量,以便再次出征。  重温经典,有时是重读一本书、重读一节课、是与大师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重温经典,是新课程改革之中寻觅避风港
2008年中考文科综合试卷思想品德试题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突出思想品德课本色,试题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本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本课程
教师专业化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社会化过程。由师范院校或其他院校毕业的人群进入教师行业,并不意味着就专业化了,还要有一个适应和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我们也可称之为“第二学习过程”。教师专业化、社会化的过程主要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它比入职前在高等学校里的“第一学习过程”更重要、实用,方向性、针对性更强。因此,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化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本完成的。  有多个例
谈起新课标理念,人们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但是,教师究竟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平等中的首席”呢?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课堂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因为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是:中国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是接受教师的灌输、课本的要求,学生不会思考,不会提问,也没有提问的欲望。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里蠕动,苦苦地挣扎了好一阵子,还不能冲破那牢牢的茧。那个人在旁
2012年,火红的5月,一位普通教师的名字——张丽莉,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的关注焦点。  从现场的目击者,到许许多多闻讯的人;从广大百姓的口碑,到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大家一致地将“最美丽教师”的称号送给了她。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国家教育部授予她“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张丽莉,女,汉族,1984年1月出生,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开篇中便说:“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这段话至少在三个层面上让我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一,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和这样的教育是一种什么关系;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否和这样的教育有必然的关系;第三,在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功能、机制、模式和环境下怎样才能传承这种民族的、文化的教育特色,从而达到既适应现代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世界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