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莉事件所引发的思考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n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火红的5月,一位普通教师的名字——张丽莉,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的关注焦点。
  从现场的目击者,到许许多多闻讯的人;从广大百姓的口碑,到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大家一致地将“最美丽教师”的称号送给了她。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国家教育部授予她“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张丽莉,女,汉族,1984年1月出生,黑龙江佳木斯人,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2007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全身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业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深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爱戴。2012年5月8日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张丽莉同志在失控汽车冲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奋不顾身勇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遭到碾轧,造成双腿高位截肢。迄今,我们都在祝福她能够战胜死神和病魔,早日康复。
  “最美丽教师”张丽莉用生命诠释了师德的力量。这让我们在深深为之感动的同时,更促使我们对“最美”的含义做深入的思考进而从内心深处产生敬爱。在那个学校的门前,在那生死攸关之际,如果有些许闪念、丝毫胆怯,都足以让人选择逃避。然而,“最美丽教师”的壮举所体现的厚存于师者心中的这份爱、这份情,闪现出极为炽热和耀眼的人性光辉!这光辉足以穿透灾难的阴影,创造生命的奇迹。在这样的壮举面前,任何言词的夸赞都显得很苍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学习“最美丽教师”的英雄事迹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是的,三尺讲台,浇灌的是汗水,铸造的是师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就是要以师德关爱学生。这种爱不似父母的爱,更胜似父母之爱。这是一种更加无私的爱,是对社会、对民族、对祖国的大爱。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最美丽教师”的壮举为“脊梁”的含义做了极好的展示和印证。
  当然,我们还应当想到,“最美丽教师”的壮举是在出现了险情的学校门前做出的。英雄的业绩极为辉煌,而那代价也是十分惨重的。我们掀起了学习“最美丽教师”英雄壮举伟大精神的热潮。我们的执法机关还应当对这场危急事件的肇事者施以应有的制裁。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通过这一事件,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的法制建设和教育工作,避免以至杜绝在我们的学校门前出现那些不该出现的险情,切实营造理智、秩序、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个公民富裕、健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健康、愉快地学习和成长。这将是一个艰巨而又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广大的教师,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其中也承担着各自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西日报社)
其他文献
如果说共和国60年的辉煌历程是一部皇皇巨著的话,那么教育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我们欣喜地回顾这60年的教育:全民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中等教育文化水平劳动力居世界首位,高
摘要:考生要了解自己大脑生物节律的特点,有效利用时间,高效学习,克服时间浪费,根据自己的最佳用脑时间安排学习和节奏。  关键词:大脑生物节律;连续学习的适度点;时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3-0002-03    时间对于考生来说显得更加珍贵,利用好了,在短短的的时间里可能出现大的飞跃,如果利用不好,将会带来终生的遗憾。因此,
《物理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
评优课(或称优质课评比、教学比赛等)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在批判“文革”浩劫、进行拨乱反正中,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创造的课堂教学研究与评价的活动模式。它凭借其群众性、研究性、示范性和竞争性的特质,显现出勃勃生机而迅速风靡全国,遂成中小学教学研究中一道新潮的独特景观。它吸引着一批批有志于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创造着一个个体现新理念、达成新目标的课堂教学样板,打造着一拨拨勇于探索
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船王老哈特在是否选择儿子小哈特接班时,犹豫不决。于是,他向世人征求意见,看看小哈特的身上都有什么缺陷,尤其是有哪些致命的缺陷。  老哈特的这个消息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于是,小哈特的弱点和不足很快便被一一找了出来:首先,小哈特的成长经历不够丰富,几乎没有经过什么风浪,社会经验比起老哈特相差甚远。其次,他还不善于管理……意见一一击中了小哈特的要害,令老哈特更加忧郁。 
科学素质(或称科学素养)是构成现代人基本品质的要素之一。虽其内涵界定尚存歧义,然其至少涵盖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已成共识。个人的科学素质有天资禀赋,更有后天教育及环境造就。实践证明,教育是提高人们科学素质是重要的途径。而科学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认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理解物质运动、发展所遵循的对立统一规律;体会存在决定意识和意识反作用于存
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几年的风雨征程,谁也不能否认有过疲惫、厌倦、灰心的时候。教育实践与研究并非都那么顺心、风顺。孤独的日子,苦闷的时刻,徘徊的瞬间,谁都曾有过想回家的期盼。其实,走在新课程改革回家的路上,重温经典,几乎就有回家与老妈妈聊聊的感受,而后得到站立起来的信心和力量,以便再次出征。  重温经典,有时是重读一本书、重读一节课、是与大师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重温经典,是新课程改革之中寻觅避风港
2008年中考文科综合试卷思想品德试题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突出思想品德课本色,试题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本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本课程
教师专业化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社会化过程。由师范院校或其他院校毕业的人群进入教师行业,并不意味着就专业化了,还要有一个适应和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我们也可称之为“第二学习过程”。教师专业化、社会化的过程主要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它比入职前在高等学校里的“第一学习过程”更重要、实用,方向性、针对性更强。因此,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化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本完成的。  有多个例
谈起新课标理念,人们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但是,教师究竟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平等中的首席”呢?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课堂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因为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是:中国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是接受教师的灌输、课本的要求,学生不会思考,不会提问,也没有提问的欲望。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里蠕动,苦苦地挣扎了好一阵子,还不能冲破那牢牢的茧。那个人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