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强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难情绪的开始阶段,帮助学生顺利地突破压强这一难点,对学生学好物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对压强以及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物理基础,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1解决压强教学的概念混淆问题
  很多教师在讲解压强的时候,总是以放在水平面的物体受到竖直力为讲解的范例,导致很多学生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并且教师在举例说明的时候也没有清楚地说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使得学生对压力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而将很多概念混淆.有些学生在学习压强时会将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混淆,并且由于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的测量,导致很多学生将压强的问题和压力的问题等同起来.有的学生则误认为压力大小决定了压强的大小,压力大的压强大,压力小的压强小,而没有考虑到压强的大小和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导致学生对压强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因此教师在进行压强的教学中应淡化重力和压力的关系,注意引入压力概念的方法,如在举例时可以举手按在墙上的例子,避免用竖直力来举例,造成学生认知上的误解.同时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将实例的受力分析展示在黑板上,或者事先做好相应的课件,在将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思考分析这些受力分析图,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压力的概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构建一个斜面受力的例子,让学生做出受力分析图,让学生从中明白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同时教师应做好压力向压强的过渡,让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压力和压强之间的区别.在实际的压强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用铅笔扎气球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用铅笔扎气球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在学习过压力之后,会觉得压力越大,气球越容易爆炸,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宜立刻给予否定,而应让学生进行自主科学探究实践操作,然后让所有学生观察,并针对出现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气球最容易爆炸的情况.最后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引出压强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压强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从而让学生明白两者中间存在的差异.通过这种讲解方式能够更
  好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还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受力面积,如图1所示,让学生指出受力面积,但是此时学生经常会把受力面积认为就是接触面积,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说将这张桌子靠到墙边(用课件展示立体效果图更好),问桌子对地面的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指所有的接触面积吗?与墙的接触面积算不算?所以真正的受力面积不是单指接触还要有挤压的那部分面积.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认识受力面积.
  2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讲解压强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进行压强教学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是在背书包时能够明显发现双肩包和单肩包背起来的不同;二是通过用两个手指压住一端削尖的铅笔,铅笔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原则可知两个手指施加的力大小相等,但能够明显发现两个手指受压感觉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也因此产生疑问,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经过相应的学习很快就会发现相同的压力作用的受力面积较小,作用力更集中,受力面积大,作用力就比较分散,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然后再引出压强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分析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压强的物理意义,同时也明白了影响压强的因素,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压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压强的概念后,更好地学会应用,充分体会物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生活中很多有关压强的例子,让学生熟悉压强的应用.如表1中例举了压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实例.直观反映出了受力面积对压强大小的影响,同时也让学生对压强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做好压强概念教学比较与分析
  教师在进行压强教学时应做好相应的比较与分析,让学生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同时,能够更全面深刻的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背书包及手指受压的实例来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压强的存在,并且也拉近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从而消除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同时教师在进行压强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思维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更加有效的探究和分析.如在研究压强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控制变量法
  的使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分析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向学生解释压强的定义时可以结合实例以及实验所得的数据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解物理概念的方法.同时在对压强概念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对压强的理性认知.同时教师应做好对教材的研究,充分做好教材习题的分析,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压力及压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对压强的习题共同进行研究,并分析和借鉴彼此的计算过程,从而积累更多有效的理解方法和解题思路,完善学生对压强的认知.教师还可以把书本上习题中求解出来的坦克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和测出的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结果强烈的对比更加完善对于压强的理解.
  4完善压强相关的学生探究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探究和理解一些物理现象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给学生准备相关压强实验的器材时,可以用一些粉状饲料等松散的材料替代教材中使用的砂子或者海绵,使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好地保证实验效果,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若安排学生亲身体验一些关于压强的小实验就更好了.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准备一块厚的柔软的海绵块,首先做好垂直海绵块于方向上的一对平衡力的分析,让学生一只手使用笔尖,另一只手使用食指从两侧水平对海绵块施力,同时保证海绵处于静止状态,再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相同的力,由于作用的面积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更好地理解压强的概念.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够对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
  如在帮助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的概念时,教师通过一些演示实验来说明,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从而更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将一个废锯条的一端搭在桌子的边缘,同时另一端用手端平,在锯条的中间施加一个压力,压力越大,锯条的形变越大,学生可以从锯条的形变情况感受压力的大小.然后在锯条的中央绑上一个砝码来代替手指的压力,然后用手缓缓地将锯条的一端从水平位置向上抬高,发现在此过程中锯条的弯曲程度也发生了改变,但锯条上的砝码重量不变,由此可知,重物在水平面上时,支撑物受到的压力才和物体的重力大小、方向相同,由此可以清楚地区别出重力与压力,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总之,教师应不断关注物理教学的发展状况,及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楞次定律内容的关键词是“阻碍”二字,主要运用于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而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中,“阻碍”二字还需进一步解读,以方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本文借助于几个典型例
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目标和特定学情的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材料依据.实施导学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自主探究,使学
农村初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物理的兴趣、爱好,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与分层辅导”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物理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物理
本文针对近年来学校高三英语临界生部分补而不能优的现象,并根据教学中对临界生辅导的实际操作经验,对临界生的界定、分类、难以突破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针对各种不
团学组织在育人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能。但是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很多学校对团学组织的重视程度较低,团学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生命力;学校育人工作也往往忽视团学组织的基础性和源头性作用,学生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彰显,全方位育人理念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针对上述问题,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通过团学工作改革,有效发掘了团学组织的独特育人价值,也支撑了学校育人工作的全方位开展,学校利用团学组织创新育人机制的
本文分析了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有效的语法复习新途径。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 review of C
摘要特岗教师政策对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我国特岗教师群体对于自身职业的认同水平较低。“资本匮乏”及“乡土情怀缺失”是特岗教师群体流动意愿产生的重要原因。稳定特岗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满足他们的专业发展需求,促其内生式发展;重视特岗教师婚恋问题,助力其归属感的提升;重构乡村教育吸引力,选拔或培养具有现代乡土情怀的特岗教师。  关键词特岗教师;特岗计划;流动意愿;资本匮乏;乡土
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课改过程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目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因此初中物理不仅要关注本学科知识和探索技能的培养,也要能关注学生学习愿望、创新意识、开放思维以及科学精神的养成.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科知识的隐含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因素,锻炼其坚韧的意志品格,完善健康的人格.此外,教师
物理知识的建立与拓展需要通过无数次实验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去伪存真,最终对人们的猜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人们的慧眼,让我们发现更多未知的领域,从而增强人们探究的欲望.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物理知识的教学与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通过洗澡时水的溢出发现了浮力;法
“记诵者,学问之舟也”.伟大的文学巨匠都是从记诵起步,记诵是获得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在记诵过程中,记诵者会进行大量的语言积累,这影响着习作中驾驭语言的能力,为遣词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