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知识的建立与拓展需要通过无数次实验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去伪存真,最终对人们的猜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人们的慧眼,让我们发现更多未知的领域,从而增强人们探究的欲望.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物理知识的教学与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通过洗澡时水的溢出发现了浮力;法拉第通过观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走进电器时代做出了巨大贡献;汤姆生对实验的仔细观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奥斯特通过对实验中小磁针观察得出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从而为电磁走进人们的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重要理论的形成和建立,都离不开人们对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素养的重要基础条件.
  1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从观察生活开始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肤浅,很多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不感兴趣,从而失去了很多的生活体验,有些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用到,但是就是没有好好的留意.失去了生活体验的物理知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只有用“生疏”来形容.
  (1) 中国人使用的锅碗瓢盆、筷子、笤帚、撬棒扳手、起重机、剪刀等等在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用具,他们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比如物质的导热性,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压强等等.
  (2)锅盖周围的白汽;秋天荷叶上的露珠;冬季草地上的霜、河面上的冰、树枝上的雾凇等等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生活体验.
  (3)在电学中,很多学生对路灯的连接方式模糊不清,认为是串联电路,就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家中有很多家用电器比如电磁炉和微波炉,但是我们放在里面的加热器皿却有较大的差别.
  2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实验源自于物理
  (1)如图1所示,这是探究“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电路图,先在 A、B间接入5 Ω的定值电阻R1,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 V,记下电流表的读数;断开开关在 A、B间接入15 Ω的定值电阻R2时,闭合开关,应将滑片P往
  CD#3
  (左或右)滑动,使得电压表示数为2 V.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一味地记录实验的数据,并没有仔细观察电阻变大和变小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与滑动变阻器变化大小之间的变化关系,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换成大电阻之后,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要使得电压表示
  数保持2 V不变,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必须也向阻值变大的方向移动,反之则向阻值变小的方向移动.如果在实验中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再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即在串联电路中,串联分压,电阻越大分得电压也越大,电阻变大分得的电压也变大.这一题很快迎刃而解,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
  (2)如图2,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点,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CD#3
  移动,移动距离s′
  CD#3
  s.(>、=、<)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光学的重要实验,通过学生实验,得出成像规律如表1所示.
  学生对成像规律记得滚瓜烂熟,但在实验过程中缺少的是仔细观察与分析:当物体在f与2f之间移动时,移动的距离最多只有f,但是像将会从无穷远处向2f处靠近,很显然,物体移动的距离小于像移动的距离,答案一目了然.在实验过程中增强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解,而不是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而实验.
  3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源自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科学的实验结论,仔细观察很重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猜想与假设,探究与交流,总结与归纳等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体系.如果我们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作为铺垫,我们可能得出的就是不科学的实验结论,让学生产生误导,甚至形成错误的知识结构.
  图3是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剖析图,他揭示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实,而且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在图3乙说明只有在通电的条件下才具有磁性. 要使得该实验能成功,我们只有将小磁针沿南北走向进行实验,才能保证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符合现实,如果我们将小磁针东西方向进行实验,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小磁针将会受到地磁场的影响,发生偏转,从而不能说明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具有磁性,这样我们看到的现象就会违背实验结论,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途径多种多样,通过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素养,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抛弃粗枝大叶的陋习.从而引导学生其他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又有谁知道梦想的力量比榜样的力量还要大,因为当你有了梦想,就会朝着梦想奋斗,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就能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这样的事例数
期刊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先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使教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有更多的借鉴,但同时也使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往往很难取舍,甚至出现困惑,特别是面临物理新课标,有时这种感觉更加凸显.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创新能力谈谈笔者的肤浅看法.  1培养兴趣,诱发创新动机  学
楞次定律内容的关键词是“阻碍”二字,主要运用于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而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中,“阻碍”二字还需进一步解读,以方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本文借助于几个典型例
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目标和特定学情的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材料依据.实施导学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自主探究,使学
农村初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物理的兴趣、爱好,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与分层辅导”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物理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物理
本文针对近年来学校高三英语临界生部分补而不能优的现象,并根据教学中对临界生辅导的实际操作经验,对临界生的界定、分类、难以突破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针对各种不
团学组织在育人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能。但是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很多学校对团学组织的重视程度较低,团学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生命力;学校育人工作也往往忽视团学组织的基础性和源头性作用,学生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彰显,全方位育人理念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针对上述问题,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通过团学工作改革,有效发掘了团学组织的独特育人价值,也支撑了学校育人工作的全方位开展,学校利用团学组织创新育人机制的
本文分析了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有效的语法复习新途径。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 review of C
摘要特岗教师政策对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我国特岗教师群体对于自身职业的认同水平较低。“资本匮乏”及“乡土情怀缺失”是特岗教师群体流动意愿产生的重要原因。稳定特岗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满足他们的专业发展需求,促其内生式发展;重视特岗教师婚恋问题,助力其归属感的提升;重构乡村教育吸引力,选拔或培养具有现代乡土情怀的特岗教师。  关键词特岗教师;特岗计划;流动意愿;资本匮乏;乡土
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课改过程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目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因此初中物理不仅要关注本学科知识和探索技能的培养,也要能关注学生学习愿望、创新意识、开放思维以及科学精神的养成.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科知识的隐含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因素,锻炼其坚韧的意志品格,完善健康的人格.此外,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