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mour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课改过程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目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因此初中物理不仅要关注本学科知识和探索技能的培养,也要能关注学生学习愿望、创新意识、开放思维以及科学精神的养成.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科知识的隐含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因素,锻炼其坚韧的意志品格,完善健康的人格.此外,教师还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能主动学习,并引导学生形成敢于探索、主动创新的精神.
  1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征概述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的开始,正是精力最为旺盛,思维最为活跃的年龄段,同时也是最为敏感、最具可塑性的阶段.从物理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孩子首先是充满好奇,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学科,学生身边很多生活现象都与物理相关.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引起学生好奇心理的共鸣,就能有效地强化他们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其次是好动,学生小学毕业没多久,正是爱玩好动的时候,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感到学习枯燥而乏味,因此物理教学要充分发掘自己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活动中融入课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最后是畏难心理,因为初中物理很多章节的内容还是较难掌握的,特别是女学生,她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要稍微弱一点,再加上平常学习遇到难点羞于开口提问,实验过程不愿动手,考试时畏首畏尾,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2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案例
  2.1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享受学习
  唯有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轻松与和谐,学生才能卸掉包袱,享受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积极致力于氛围的营造,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构建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平常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焦虑和畏惧心理,给予学生心理层面的安全感,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知识构建中.比如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巡视教室,并能适时地介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学生平等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能有策略地鼓励学生或启发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当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尊重时,他们会更加积极而主动地和老师进行交流,而学生彼此间的交流也会因此向积极的方面转化,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他们的思维被充分激活.
  其次,当前教育亟待改变的一点是破解“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一迷局.基于这一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要相信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和潜能,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和思维,并且能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认知.教师在课堂内外建立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能让学生有效进行良性沟通以及合作学习.
  最后,教师要能充分借助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认知动机,进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在“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时,笔者鼓励学生列举物体吸放热过程温度改变的实例,启发学生猜测不同物质温度变化差异的原因,启发学生提出一系列可能因素,如吸收或释放热量的多少、物质的种类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之后,有学生提出他自己的一个想法:物体温度的改变差异还可能与其颜色有关,如在光照条件相同时,黑色物体温度上升幅度明显要高于白色物体.对于这一猜想,笔者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积极思考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告诉学生,物体的颜色会影响它们在光照条件下能量吸收的本领强弱,相关因素已经被热量大小所覆盖,因此不宜在此重复,当然笔者继续鼓励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学习,而本节课的探究范围是物体温度变化与质量、物质类别以及热量的关系.结合具体的任务安排,学生开始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选用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最终取得较好效果.
  2.2积极创设健康向上的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在学生进行物理探究学习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因为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差别,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的研究角度以及相关认知都是有所差别的,所以如果学生能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共享研究心得,不仅能促进他们的知识构建,也能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带来积极的意义.
  (1)学生能在彼此交流中学会倾诉,更能注意聆听他人的观点,这有利于学生修正太过自我的思维倾向.
  (2)以合作学习为平台,学生在交流中进行质疑和辩论,能有效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在不断反思中深化认知,提高思维品质.
  (3)学生的彼此交流及争论过程有助于激起他们的灵感,促使对问题更深层面的探究和理解.
  (4)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分享和交流,可以让每个学习个体都能贡献自身的经验,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优势互补的过程中完成单个学习个体无法实现的探究任务,进而品味到集体智慧的胜利果实.
  例如,学生在进行浮力规律的探究活动时,每个学习小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各有不同:有的小组通过溢水杯来收集被重物排出的水,再通过弹簧秤测出水的重力,比较浮力与所测重力的关系;有的小组通过量筒测出水的体积,并结合水的密度,算出水的质量和重力,进而与浮力进行对比;有的小组则结合浮力的产生原因,计算出浮力大小并与水的重力进行对比.实验结束,笔者让各小组围绕实验思路的设计、实验过程的难易程度、实验探究的结论、实验中的误差等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对讨论非常投入,场面十分热烈,他们都感到大有收获.所以,教师积极创设健康向上的合作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展示,学会欣赏,并能在借鉴他人研究经验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这有助于独立学习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克服,有助于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活动,不仅能提升思维的灵活性,还有助于学生物理表达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更合逻辑性,更加有理性.
  2.3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挫折与失败中完善人格
  学生在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的时候,因为理解角度和认知程度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在感受和体验上的区别,这些个性化的体验可能搭建起由知识到能力的桥梁.学生探索过程中情感体验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无论是对挫折和失败的体验,还是对成功和胜利的陶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深刻感悟科学本质,让他们领悟科学精神的现实意义.即使部分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备受挫折和艰辛,却劳而无获,最终只能通过老师的帮助来实现认知,但是我们不能讲学生没有学到什么,至少他们知道怎么做会造成失败,这就是他们探究过程的重大收获.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电流的磁场”一节时,在他们未曾预习的前提下,笔者提出问题:电流能够在所处环境形成磁场,你能设计出验证上述论断的实验吗?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设计更快更好.学生对此非常投入,他们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并尝试着相应的操作,但是结果却无一成功.看着学生面带沮丧的神情,笔者微笑着安慰了他们几句,并给他们介绍了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故事,同时进行了实验演示.学生感触很深:“科学研究工作真是不简单,科学家能坚持下去,真是毅力惊人.”“以前以为科学家随便摆弄两下仪器就能搞出什么名堂,今天我才感受到,原来成功之前需要有这么多的挫折和付出.”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到,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挫折和失败的体验,让他们真正领悟到“吃一堑,长一智”的人生智慧,对他们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不断地转换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相信这样可以合理地协调“教书”和“育人”两项工作,让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受到保障.
其他文献
在高中物理《恒定电流》一章,常出现直流电路动态变化的分析问题,该类问题大多是指在直流闭合电路中,某一电阻发生变化时对总电路及各部分电路的电压、电流等影响的分析。由于此类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等高级思维能力,所以它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又有谁知道梦想的力量比榜样的力量还要大,因为当你有了梦想,就会朝着梦想奋斗,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就能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这样的事例数
期刊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先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使教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有更多的借鉴,但同时也使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往往很难取舍,甚至出现困惑,特别是面临物理新课标,有时这种感觉更加凸显.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创新能力谈谈笔者的肤浅看法.  1培养兴趣,诱发创新动机  学
楞次定律内容的关键词是“阻碍”二字,主要运用于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而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中,“阻碍”二字还需进一步解读,以方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本文借助于几个典型例
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目标和特定学情的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材料依据.实施导学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自主探究,使学
农村初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物理的兴趣、爱好,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与分层辅导”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物理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物理
本文针对近年来学校高三英语临界生部分补而不能优的现象,并根据教学中对临界生辅导的实际操作经验,对临界生的界定、分类、难以突破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针对各种不
团学组织在育人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能。但是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很多学校对团学组织的重视程度较低,团学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生命力;学校育人工作也往往忽视团学组织的基础性和源头性作用,学生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彰显,全方位育人理念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针对上述问题,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通过团学工作改革,有效发掘了团学组织的独特育人价值,也支撑了学校育人工作的全方位开展,学校利用团学组织创新育人机制的
本文分析了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有效的语法复习新途径。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 review of C
摘要特岗教师政策对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我国特岗教师群体对于自身职业的认同水平较低。“资本匮乏”及“乡土情怀缺失”是特岗教师群体流动意愿产生的重要原因。稳定特岗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满足他们的专业发展需求,促其内生式发展;重视特岗教师婚恋问题,助力其归属感的提升;重构乡村教育吸引力,选拔或培养具有现代乡土情怀的特岗教师。  关键词特岗教师;特岗计划;流动意愿;资本匮乏;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