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物理课堂提高探究教学效果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dov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撬动教育的支点,改革就是变革课堂的杠杆.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由知识本位向成长本位转变.知识不是只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构和生成;能力不是从说教中来,而是主体的体验、感悟、内化形成的.笔者在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激活、认知、建构等理论,结合实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激活-探究”教学模式探索,收到一定效果。
  1诠释“激活-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1.1模式明晰
  “激活-探究”式教学是指以问题、实验或情境等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科教学模式.它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形成解释,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成功乐趣.它是一种积极的教学过程,师生的潜能得以挖掘,能力得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彰显。
  1.2概念界定
  激活-探究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习得知识技能.激活从外在来说就是一定的压力、责任、担当教育,从内在来说就是动机,就是兴趣、好奇和毅力;探究是教学行为和实践,学生主动学,学会学习,学有所得.学习所得不仅是初中物理知识和应用案例,还有方法(科学方法)与技巧策略,更有科学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提升的科学品质(科学精神、态度、认识以及世界观、自然观等).“激活”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而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
  1.3模式构建
  激活-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从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出发,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及探究能力出发,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在了解不同层次能力、要求基础上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笔者选取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样本,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激活教学活动,引导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形成扎实的教学力,塑造优秀的学科品质。
  结构程序:课前自主探究(师:助推,生:预热);课堂情境创设(师:设计,生:质疑)-合作探究(师:组织,生:自主)-应用迁移(师:点化,生:体验)-总结反思(师:参与,生:感悟);课后拓展延伸(师:评价,生:反馈)。
  设计原则:主体性(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做中学”(为学生提供手脑并用的机会);探究与接受相结合(关注理论与实践);互动性(关注有效合作与交流);多样性(采用灵活方式防止探究模式僵化)。
  1.4价值取向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学科的启蒙教育,要注重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研习和探索,有助于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有助于为学生全面发展,养成一种终身探究学习的习惯.此模式构建以激活教育、主体教育、结构认知、建构主义教学等理论为依据,建立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学范式.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精神唤醒,彰显弘扬独特性与主体性;对教师的经验共享、视界融合与灵魂感召.真正使物理课堂教学能唤醒潜能,激活动机,开启心智,放飞情愫,这正是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的真义和追求的境界。
  2建构“激活-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
  2.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是实现“激活-探究”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师生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思想,就是实现教为学服务,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更新观念,就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现、培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天性与个性,为学生提供适合成长的条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知识的形成既不是被动接受的,也不是真正发现式的,而是通过导向性信息(教师)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学生)相互作用实现的,它是一个互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大胆实践,物理教学才可能变得生机盎然,焕发生命活力。
  2.2加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是实施“激活-探究”教学的途径
  物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参与活动、操作实践、经历探究.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活动,它能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习积极性,我们要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使之成为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改变“独角戏”式的传授、演示实验,让学生实验、探索设计实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习得方法,发展能力.物理教学的实践性还体现在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以及习题的设计,应取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归纳形成理性思维,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形成实践能力。
  2.3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是“激活-探究”教学的充要条件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开发学生潜能的助推器.关注兴趣,就是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寻找与学生心智水平相吻合的激趣方式,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施教学.动机是学生学习潜能开发的原动力和源泉.教学要机智地激发学习动机,如激发好奇、真诚表扬、留白艺术、教具使用、策略调整等.激发动机和兴趣在于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目的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让学生亲历亲为,体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释放出学习潜能。
  2.4让讨论、质疑成为“激活-探究”教学的基本方法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讨论和质疑是开启科学探究的钥匙.没有问题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也就无从谈起.讨论和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明确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要给学生施展个性、发展自我的条件和机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其养成习惯,提升学力。   3剖析“激活-探究”教学模式的案例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电路的连接》一节教学为例。
  本节教学目标是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和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它是电学的起点,其效果直接影响着后续的电学学习.如果按常规照本宣科式完成教学内容,[HJ1.05mm]学生就会感到枯燥.采用“激活-探究”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设计系列问题链,积极开展探究学习,可收到较好效果。
  3.1课前自主探究
  问题一如何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
  教师对不同电路进行点评,将学生引导到最基本电路的要求上。
  意图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回顾最基本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为新授课做好铺垫。
  3.2课堂情境创设
  问题二教室里的各灯之间如何连接的?
  演示教室日光灯开、关情况,思考用电器不止一个,它们是怎样连接进行工作的。
  意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营造氛围,启发探究,促进学生感知发现、讨论交流。
  3.3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三如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按要求连接电路.教师观察各组连接情况,鼓励并引导已完成一种连接的小组思考另一种连接方式。
  意图让学生在探究实验活动中体验、感受电路连接的两种方式。
  问题四说出本组这种类型电路的优点和另一类型电路的缺点。
  深入研究两种类型的电路,交流观点.对研究方向不明确的小组,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灯泡之间的相互影响、开关位置对电路的影响”等方面寻找.在辩论中,让学生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意图通过此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自然地深入研究两种类型的电路.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对电路的理解会更加透彻,通过思维碰撞,学生对两种电路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3.4课堂应用迁移
  问题五我们研究出来的电路的特点是否只适用于两个灯泡呢?
  教师引导各小组在原来电路的基础上继续探究。
  意图体会在科学探究中,多次实验来寻找普遍规律的重要性,同时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路基本特点,进一步熟悉电路的连接。
  问题六你能从生活中找到串联和并联电路吗?请阐述你判断的理由。
  教师可预设一些现象,如小彩灯、路灯等,各小组进行交流,找出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并从电路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
  意图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5课堂总结反思
  问题七你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使之形成体系。
  意图让学生能结合探究学习,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3.6课后拓展延伸
  教师要精心选编练习,兼顾基础性、发展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处还可设置一道创新型作业,布置写一篇“串、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
  意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升华各自掌握的知识.“知行合一”,让学习与智慧同行,用最经济的学习时间获取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案例评析课堂教学以“问题”设置、生成和解决为主线的小组合作学习,其途径是以探究活动为平台,学生在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展示对话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和评价.本节课设计了七个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科学探究学习.通过对两灯发光的电路进行理论设计和实验探索,在活动中体会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发现开关的不同作用,最终应用所学知识.这种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载体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了学习方式,突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学生在活动中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已备知识去接受新的知识、成长新经验.激活了学生思维,为学生探究学习作了有效点化,凸显主体,有效建构,提高了教学效果。
  4实践“激活-探究”教学模式的思考
  笔者经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编写了系列“激活-探究”教学案例,对教师实施物理探究式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当然该模式只是提供了一个激活探究教学的范式,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灵活变通.下面就模式的操作过程与方法谈三点思考。
  4.1教学过程要突出双主体地位
  在知识建构型教学视野下,教本课堂逐步向学本课堂转型,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建构知识”,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存在忽略教师指导作用的现象.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学过程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上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教师的教就是激活学生的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双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凸显。
  4.2教学操作要以“问题”激活思维
  以问题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激活思维,有效探究.教师要能成为匠心独具的设计者、激情睿智的指挥者、有条不紊的组织者和学生素养的培养者.学生要参与活动、探究学习、建构知识和体验成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人生成问题,尝试自主解决问题;把个人未解决的问题上升为小组问题,组内讨论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上升为班级共性问题,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下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思考、发展、成功。
  4.3教学方法要回归探究本真
  探究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它还体现了一种理念和精神.其本质特征体现在:知识建构的自主,思维活动的开放,其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回归本真,就是构筑真实的教学问题,自然的教学过程,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营造探究教学的“原生态”.创设真情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景,能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达到温故而知新;引发真问题,要有思维含量,形成符合学生学习胃口的“问题链”,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真探究,要体现探究的自主性、合作性,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处理好“自主与合作”关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追求真知识,学生自主经历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建构知识,掌握方法,获得体验。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清醒地认识课堂教学改革趋势,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关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做点燃智慧的“打火机”、科学探究的“好伙伴”,为提高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效果尽职尽责。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初中物理激活-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建构研究”(课题编号:B-c/2013/02/0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在光学中,我们用凸透镜可以将一束平行光聚焦于一点,在电磁学中,我们也可以用合适的磁场将带电的粒子束聚焦于一点,这种现象称为“磁聚焦”,这些磁场的作用就类似于光学中的
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传授物理知识,更重要的功能是借助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实现育人的目的.这其中包括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领悟探究的方法和自学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过程.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是“教科版”的,“教科版”教材知识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与过去的教材相比,现在的教材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内容都增加了学生探
高中物理是高中教育过程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而物理本身又有很强的实验性和综合性,因为它是人们在大量的实验和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于此,高中生要想学好物理
在新课改教程的实施中,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研究能力,而不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我们在物理实验中,更应该抓住物理学科中的一些内涵问题,作为我们的教学或研究方向.通过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进行实验课堂教学,帮助其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我们需要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而这里我们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为基础事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讨论出其中的优化方案来.  1通过设计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科学探究在物理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中深层次的科学探究才是素质教育的终级目标,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这就离不开学生、教师的内驱力,只有驱动内驱力才能使科学探究深入下去,否则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  大多数的学生、教师把学习、教学作为一种基本任务,只就完成而言,要出色完成任务,以完成任务为起点,培养创新人才,个人的内驱力是根本,是获得出色工作、深度学习和深度科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学生的创造力是指学生在强烈的创造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能力.如果说人的创造力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启发和
题目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需测量一个标有“3 V,1.5 W”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下表是学习小组在实验中测出的7组数据,某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已画出了7个数据的对应点,并作出该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将两个这样的灯泡并联后与一个R0=5.0 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在电压恒定为4 V的电路上,结合小灯泡的I-U图线,估算每个灯泡的实际功率P=W(保留两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下,体育教学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运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使本来应该生动活泼、充满乐趣的体育课变得枯燥乏味,兴趣索然,也使得高职学生对体
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高中物理实验分布在教材的不同章节,要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就对实验教学进行总体设计,并在针对不同的实验进行渗透,使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实验思想和探究方法.  1物理实验的探究方法  学生实验作为一项科学实践,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日常思维上.即:“做什么→根据什么做→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素质形成的作用机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我认为,尽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方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