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习作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写作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or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现状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认为没东西可写,这是事实。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写作难度,有东西可写,目的是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主导与主体相结合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有学出门道,感到作文困難自然是难免的。教师要使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就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欲望,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生活。如有一次习作题目是《我的老师》。在作文之前,我问同学们:“在你的老师里,谁最有耐心?”一个爱接话的学生立即回答:“我的语文老师最有耐心。”“你的语文老师怎么有耐心?”“有一次,我有一个词不理解,就用错了,老师把我叫到她跟前,摸着我的头,面带笑容地帮我查字典,并告诉我怎么运用!还有……”其他同学也有同感。我接着说:“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老师这么有耐心呢?因为老师对工作负责,作风严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如果我们对家里的事、学校的事、社会上的事都能像老师那么关心,你们也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话,而且你们总觉得没话可写,是真的没话写吗?”学生陷入了沉思。“今天我们要写的是《我的老师》,知道该怎么写了吗?”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写张老师,有的写李老师,有的写朱老师……最后,这次作文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言,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也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教师把阅读和写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先读后写,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整体的优化作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确实效果较好。如在《我要的是葫芦》这课,我要求学生续写“第二年又种葫芦……”,并要求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而对于一些故事情节比较浓的文章,我让学生自己以小组准备,将其表演出来,演完之后老师略作评价,然后让他们再对课文进行说话、写话练习。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熟悉、理解,提高他们阅读、欣赏、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的拓展,要立足课本。为发挥学生手中的课外阅读教材的作用,遵照“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学生阅读课外教材时,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如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优美的词语,仿写文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会与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进行对比,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我教《酸的和甜的》这课,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学生认识到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而要亲自尝试。而联系实际组织活动,当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感悟自然、体会生活后,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日记等,就能使学生在“读、悟、做”的过程中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得到完善与和谐的发展。
  四、模仿与创新相结合
  学生作文始于模仿,并能在模仿中创新。如教《翠鸟》这课后,指导学生模仿作者描写翠鸟外形的写法来写小动物的外形。再让学生观察小动物写小动物的外形。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写进去,这就是创新。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要训练学生模仿文章的写法。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让学生边模仿边感悟。强调孩子自我的积累,让孩子边读边模仿。这样,他们读的多了,模仿的多了,积累的多了,感悟到的写作方法也就多了。
  总之,要使学生喜欢写作文,就要注意平时的观察和积累,还要不断地训练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提高。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小学)
其他文献
患者女,61岁.1周前发现下腹部有一包块伴腹痛3 d入院.侧卧或者翻身时疼痛加剧伴下腹部坠胀不适,并有间歇性发热,体温可达38°C.患者无恶心、呕吐,无乏力及纳差,无腹泻、黑便
降低车内温度的方法:1.车窗玻璃贴隔热纸。2.车窗玻璃加装活动式窗帘。3.使用遮阳板或静电式贴纸。4.车上使用冷气时循环开关放置在内循环。5.定期为冷气系统健康检查。 Red
所谓健康,很多人认为只要吃得下,睡得着,不生病就是健康了。其实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全新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其中心理健康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试想,一个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的人,必将影响其生理健康,更不可能获得社会健康。但是,我国教育有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只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信息社会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习惯了接受式教学,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大多学生只会读出课本中的问题,而自己不能提出问题。怎么办?  我认为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实施者。在两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更
新的课程改革给现行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涯,而且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教师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  一、教育观念要“变”   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首要的就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同时,想象又是创造的基础,想象能力是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认知能力。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因此,我们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
我终于上完了自己多日来所“担忧”的电教公开课,感想颇多,及时记下以便随时有所思!  在上课前,我就做好上一节“失败”课的打算。我也听了很多的电教课、观摩课以及示范课,非常“耐看”。课堂氛围非常热闹,教师的教学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参与的欲望非常强,师生互动非常成功。由于自己本身素质所限制,想上一节成功的示范课实属不可能。那么,我就上一节“失败”的课吧!让同仁们从中得以教训、反思,也不失是一种“价
一堂好的习题课,应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为入口,有计划地巩固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听得懂,摸得着,经历过后有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课前要做好习题材料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习题材料的准备工作:一是做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习题准备;二是要做好训练技能的习题准备;三是要做好培养能力的习题准备。如讲分式方程的应用时,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
本文报道由于操作失误,产生易致误诊的几种心电图伪差。说明见正文图l为三导联同步记录的心电图.1、l导联似房导心电图出现这类伪差时、可根据临床无心动过速,且性心动过速
对各种慢性肝病分别观察和分析了血液和骨髓细胞学变化,发现慢性肝炎具有多种血液学改变,肝硬化主要以缺铁性贫血为主,较少见有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感染性贫血和真性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