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说要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充满激情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另外,教师还要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品味到阅读的甘甜。
如:在教学二年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时,由于学生对雷锋了解很少,甚至一无所知,很可能对课文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篇导入时要充满激情,用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情绪。
此外,除了在课堂上激励学生的兴趣外,教师还应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增长见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他们会充满兴趣,充分享受阅读的自由和快乐。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呢?
我想,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需要,这样才能把读当作一种享受,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也可以在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去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也有助于他们积累语言,养成阅读的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利用合适的时机召开交流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所读的读物讲给同学听,也可以交流读书的感受。这样一来,既可以使他们展示自己,锻炼表达能力,也可以带动其他没开始读的同学也加入进来。
二、教给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得教师讲;自能作文,不能教师改。”这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辨析,他们才能从中得益。
首先,教师要认真上好讲读课,课堂中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而教师要做好指导,让他们好好地读、美美地读,在读中品、读中赏。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让学生根据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后,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学习中,要根据阅读的要求在字里行间圈点勾画,以示重要词句;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独立寻求答案。要学会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段篇进行积累并要勤背诵,同时要学有所思。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是机械地读书就等于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边读边思才会有所收获。高年级学生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另外,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凡事贵在坚持,阅读的成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可以办到的。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说:“要刻苦钻研,要坚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学不好。”为人师者,一定要帮助、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阅读是人的终身需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一、培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充满激情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另外,教师还要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品味到阅读的甘甜。
如:在教学二年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时,由于学生对雷锋了解很少,甚至一无所知,很可能对课文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篇导入时要充满激情,用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情绪。
此外,除了在课堂上激励学生的兴趣外,教师还应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增长见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他们会充满兴趣,充分享受阅读的自由和快乐。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呢?
我想,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需要,这样才能把读当作一种享受,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也可以在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去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也有助于他们积累语言,养成阅读的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利用合适的时机召开交流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所读的读物讲给同学听,也可以交流读书的感受。这样一来,既可以使他们展示自己,锻炼表达能力,也可以带动其他没开始读的同学也加入进来。
二、教给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得教师讲;自能作文,不能教师改。”这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辨析,他们才能从中得益。
首先,教师要认真上好讲读课,课堂中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而教师要做好指导,让他们好好地读、美美地读,在读中品、读中赏。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让学生根据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后,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学习中,要根据阅读的要求在字里行间圈点勾画,以示重要词句;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独立寻求答案。要学会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段篇进行积累并要勤背诵,同时要学有所思。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是机械地读书就等于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边读边思才会有所收获。高年级学生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另外,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凡事贵在坚持,阅读的成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可以办到的。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说:“要刻苦钻研,要坚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学不好。”为人师者,一定要帮助、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阅读是人的终身需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