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有度,双管齐下--浅议班主任工作中的“粗”与“细”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ONG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这样一句话形容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像陶行知那样,将全部的热情投注于所从事的事业,用心去经营。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张弛有度,将“粗”与“细”结合起来,学会双管齐下,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粗”的艺术“粗线条”勾勒班级事务曾经看到过的陶行知的一段话:“生活、工作、 There was such a sentence to describe Mr. Tao Xingzhi: ”Holding a heart without half-root grass.“ As a teacher, Tao Xiaochi should devote all his enthusiasm to his career , Intentions to operate. In the class teacher’s work, we should relax a degree, the ”rough “ and ”fine “ combine together, learn to work a two-pronged approach, ”operation strategizing, decisive victory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 ”Coarse “ art ”thick lines “ outline the class business has seen Tao Xingzhi’s passage: ”life, work,
其他文献
叶圣陶說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笔者认为课文不仅是习得语文能力的例子,也应该是荡涤灵魂感召生命的例子。这也是在“语境”中实现“语用”的实践和探索,以《圆明圆的毁灭》一课为例。  预习检查,奖“宝贝”  第一步,同学们展示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板书:圆明园的含义,圆满至善)第二步,课件出示圆明园毁灭前的美景图,用文中的词语来配图,教师相机送出“宝贝”(即打印的圆明园美景图和奇珍异宝)。  设计意图:习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学习物理知识要尊重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现象到问题,由猜想到验证,由理解到应用。运用实验组织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感知并纠正感知中的原始概念,加强了理性认识。通过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实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然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迫于升学压力,部分教师仍然以分数为教学导向,在实际教学中并不
高三阶段的英语讲评课,要求教师多维度精心备课,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中,采用调控、提示、点拨等手段和针对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查找知识缺漏、矫正答题思维、进行自我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如果一个学生从来就没有机会去解决一个他自己所发明创造的问题,那么他的经验是不完整的,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从一个刚刚解决的问题引出新问题,这样做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也可以留一部分创造发明给学生。”数学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些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己设法解决问题,可能是一题多解,还可以在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中锻炼思维能力,甚至可以把这样的方案迁移至新的问题上。教师不能预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陶冶情操、付诸行动的复杂过程,一堂好的课堂结尾可以产生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笔者认为,品德课堂的结尾设计应讲究“激情”“激趣”“激思”,让学生体验到“课已止而情未了、趣未停、思未止”。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摸索出如下几种结尾方式:  激情感染式  情感是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它直接影响着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指明了教学的目的,也道出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的一种理想的学习境界。要做到无师自悟、无师自通,小组学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和讨论的时机,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小组学习就可能失去意义,收效甚微。下面就本人的一些教学实践,结合课堂教学,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小组学习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为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与合作创新能力而有效设计教学活动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主张学生在主体的积极参与状态下,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与点拨引领下能动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及其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最终获得信息素养的整体提升。  任务驱动教学的价值  信息技术是一门汇集知识、技能及其应用于一体的实用性课程,强调对学生信息
课程标准指出:“不断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发展、规范语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在交际实践中规范语言,在互动中发展语言。”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离不开教师灵活的教学策略,不仅要精心预设口语交际的“语场”,更要巧妙、智慧地寻找、激发和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语点”,从而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邂逅“深度课堂”  在执教苏教版国标本口语交际《影视剧评》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