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实验的质疑创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科学课,大家都体会到,从科学理论知识到实验操作,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去发现、理解、运用,据初步统计,学生实验课时占了自然总课时的半数以上,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笔者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感受颇深。
  
  一、科学课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行动上真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探索、去创造。
  例如学习《蜗牛》这一课时,学生们对这类内容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我们要利用好这种兴趣,比如在课的开始直接出示蜗牛图片,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如学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一课时,考虑到有关声音的传播的推理过程较枯燥和繁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先给学生变个小魔术,即先用布把小鼓遮起来,然后敲击小鼓带动纸屏上的泡沫小球跳动,看到小球就像被我控制了一样时,学生惊奇万分,他们以为我真的会变魔术呢,迫切想探个究竟,这时我就说:“今天我們就来学习变这个魔术。”学生顿时欣喜极了,探究的激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中我们展开了有关“声音的传播”的研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探究的效果就很好。
  
  二、科学课要让每一位学生放手去操作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束缚,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我们总是怕学生说不完整,做不到位,于是难免有时会半扶半放。其实,我们可以从控制自己喋喋不休的讲解开始,减少无谓的多次演示,减少一些不切实际的批评和表扬,改掉指手画脚的毛病,还学生一片真正属于他们的探究天地。
  在教学《研究纸》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真正的独立探究机会,课前除了让学生准备一些纸外,我还准备了多种纸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探究设想,然后根据各自的方案。找到相应的材料,展开探究活动。在他们的探究过程中,我并没有过多的干涉,而是由他们“自作主张”地“瞎”搞。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了各种纸的不同特点和性质,学会了一定的探究方法,体验了成功的兴趣。而我也白捡了个“轻松”。
  
  三、科学课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这对科学探究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探究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要自己动手操作,自己验证假设,自己得出结论。还要能够用准确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并与同伴交流获得经验。在探究结束时,要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讨论。例如学习《研究磁铁》,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各组结论,并且把它记录在活动记录上。在组织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的组说:“我们发现两个相同的极不能在一起,不然会弹开来。”有的组说:“我们发现磁力可以穿过铁片,把铁片离开磁铁后,铁片还有磁力。”有的组说:“我们发现磁铁只能吸文具盒等铁的东西,而不能吸塑料、橡皮的东西。”……虽然,他们表达语言不大规范,但重要的是这是他们亲自探究的结果。这个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探究本身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学会相互交流与分享经验、相互尊重与合作。学生在相互倾听中,会明白对同一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解释,这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学生之间的观点对立、相互质疑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甚至激起探究的灵感。
  
  四、科学课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而是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学习《磁力的大小》这课时,教师先进行实验操作的演示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浪费不必要的时间,留更多的时间来探究磁力大小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分组在实验中,教师密切关注着学生的实验情况,当发现有的组实验中存在不放塑料片等不当操作时进行及时指正。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数据,这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数据变化,得出磁力随着塑料片的增加而减弱的规律。在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放任自流,因为在学生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有时会“受阻”,有时会“中断”,有时会“偏离轨道”,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浅处挖掘、疑处指径,给予适时点拨和真正有效的引导,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帮助他们寻找思维的突破口,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让科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引导学生在科学乐园里尽情地合作、探究学习,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活动目标  1. 观察并感受“飞檐”“灰瓦白墙”等老门东建筑特点。  2. 学会自选分组,尝试用芝麻、油画棒等综合材料进行造型。  3. 享受综合材料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建构区中,已用积木、纸砖建构完成老门东的造型。  物质准备:牛皮纸、油画棒、记号笔、芝麻、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老门东亲子游照片,简单讲述所见所闻所感  师:这里是什么地方?  师:你们去玩的时候
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要匠心独运,“为有好设计,捻断数茎须”。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找准切入点    (1)以课文中提纲挈领的句子为切入点  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我抓住教材最能体现重点难点的一句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切人课文。听写“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也便于发现学生中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深入体验文章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幸福地成长。    一、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
体育课堂语言运用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1 声势变化技巧  这种技巧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活学”、“乐学”落到实处。然而,我们在感受多媒体技术带来融融春意时。不可忽略有不少教师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或是使用都还存在着误区。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画蛇添足
对学生进行汉字形象美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探究、欣赏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神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一、趣猜字谜,认识汉字的形象美  1.一猜字谜,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请大家看屏幕,试着猜一猜。  课件出示:“山上还有山”、“天上双雁飞”、“客满”、“鸡到村里,鸟飞走”……  (学生思考片刻,小组比赛抢答。)  师:你能出一个字谜,请同学猜一
古希腊哲人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索取,而是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建构意义,乃至创造意义。教师的职责便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使他们的灵光得以闪现。  本学年,当我接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过去我教的都是中、高年级,对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我得心应手。可面对这群天真活泼的儿童,我困惑了。对于该如何去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
不久前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牛郎织女》,窦老师激情奔放的教学状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灵动的教材把握、精湛高深的教学艺术令人拍案叫绝,感想颇多。    一、巧设情境,着力补白,流淌语言美    片断一:  师:下面我们集中精力体会牛郎和织女之间的爱情。  生(齐读):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师(拉住一女生的手):“决心”是对自我眼前事情的重大
近日,当我讲到“乘法的估算”这部分内容时,遇到了这样一道题:“公园的养鱼池放养红金鱼290条,放养的花金鱼大约是红金鱼的4倍。放养的花金鱼大约多少条?”  这道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六册中练习五的第9题。做完题后,我认真思考了很长时间,我觉得第一个“大约”放在此处有很多不妥之处。    一、解法中出现的矛盾    这部分内容是在讲解了“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估算
在师范毕业的实习期间,恰缝全市的小学音乐评优课比赛活动,那次听课活动,让我第一次目睹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魅力,上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了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唱响“Do、Re、Mi,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