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为匙开启童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哲人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索取,而是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建构意义,乃至创造意义。教师的职责便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使他们的灵光得以闪现。
  本学年,当我接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过去我教的都是中、高年级,对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我得心应手。可面对这群天真活泼的儿童,我困惑了。对于该如何去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我一筹莫展。思及此,我更加感觉到责任之重,压力之大。怎么办?只有再读新课标,寻求理论指导;多看教育教学杂志,学习先进经验:请教有多年执教经验的教师,吸取经验、教训。深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在一学期即将结束的今天.我在尝尽酸甜苦辣之后,终于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有人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真是没错,其实面对纯真一如白纸的儿童,最紧要的一招也只不过是“童趣”罢了。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了“童趣”——符合儿童趣味的方法,那么就拥有了开启“童智”——儿童智慧这把锁的钥匙。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最能体现。“童趣”,又能开启“童智”的是以下三招:
  
  一、歌谣,首当其冲
  
  纵观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从认数、分与合到加和减的学习,歌谣无处不在。几乎每一课的教学中都会运用歌谣而且类型众多。
  例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有一首儿歌叫《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这首儿歌很好听,也很好记。这首儿歌一来,不用讲课了,10的几种分与合全都会了。且学生情绪高涨,手舞足蹈,快乐无比。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歌谣学多了。这些小灵精也会开动脑筋自己创造呢。在教学“大于号、小于号”时,有些小朋友就是搞不懂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这可怎么办呢?忽然。一个小朋友举手说道:“老师,我想了一句歌谣,记住它,填大干号、小于号就肯定不会错的。”
  我饶有兴趣地说:“说来听听!”他大声地说:“开口向大数,尖尖向小数。”确实不错,只要记住这句话,做题目真是万试万灵了。就算有小朋友还是不能准确说出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但答案填得总不会错。
  
  二、故事,必不可少
  
  孩子喜欢听故事是天性。而一年级的学习正好处在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阶段。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传授他们必要的知识,不借助故事怎么行呢?
  这不,一条简单的看图列式题,有些小朋友就是搞不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列式。没办法,我只好编个故事来帮助他们理解了。
  有一天,七只小蝌蚪约好了去小鱼家玩,它们一起快乐地向小鱼家游去。可后来有三只小蝌蚪想起还有作业没有做完,就不去玩了,它们一起游回去准备先完成作业。现在还有几个小蝌蚪去小鱼家呢?
  这个故事一讲,那些小朋友就开窍了,立即列出了算式。而且也知道回家应该先完成作业再尽情去玩的道理,岂不一举两得。
  比如说,在教学“10的组成”时,为了理解10为什么比9大。有个小朋友自己还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呢?他说,9一直自以为了不起,老是欺负比自己小的数,尤其是喜欢欺负0和1,有天把O都欺负哭了。后来,0和1想,不能再这样了,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才能不受它的欺负。于是它们紧紧靠在一起,组成了10,比9大,9就不敢欺负它们了。
  
  三、游戏,锦上添花
  
  有了以上两招已经足够了,再时不时针对所学的知识来点游戏,孩子们岂不更乐学了吗?比如,在教学“认位置”导入新课时,我就是这样引导的:小朋友们。你们爱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遥控机器人”的游戏:你们是“机器人”,老师是“遥控器”,你们按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请听好:“坐端正”、“抬起头”、“向前看”、“向上看”,“向下看”、“向后转”。
  在游戏中既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经验情况,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在教学“有趣的拼塔”的时候,为了巩固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我就引导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个“蒙眼睛猜东西”的游戏。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
  这一游戏反复做多次,使学生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要想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教师就得全面关注学生,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说话,不断地质疑、解疑。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生动起来。这样,创新之火必定燎原。
其他文献
今年新课程全员培训又到了,怎样创新培训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够均衡地、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笔者总结反思这几年来新课程的培训方式,探索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换角培训。即参训教师角色换成小学生,培训者角色换成小学教师,培训过程相当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换角培训,参训教师体验并感悟新理念新方法的每个细节及其作用,品尝和理解新课程理念,使他们在培训后得到较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一切学习活动都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前,不少数学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活跃,但真正留给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却少之又少。我想,这与我们教师对数学教育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入,盲目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有关,从而导致数学课堂中,学生缺乏对数学内涵必要而深刻的理解,不能达到数学学习的预期目的。  “内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数学是一个多元复合体。其内涵包含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这都充分地强调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读的方法很多,而就学生的悟感体验和提高感情朗读能力而言,我认为品读是
活动目标  1. 观察并感受“飞檐”“灰瓦白墙”等老门东建筑特点。  2. 学会自选分组,尝试用芝麻、油画棒等综合材料进行造型。  3. 享受综合材料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建构区中,已用积木、纸砖建构完成老门东的造型。  物质准备:牛皮纸、油画棒、记号笔、芝麻、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老门东亲子游照片,简单讲述所见所闻所感  师:这里是什么地方?  师:你们去玩的时候
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要匠心独运,“为有好设计,捻断数茎须”。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找准切入点    (1)以课文中提纲挈领的句子为切入点  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我抓住教材最能体现重点难点的一句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切人课文。听写“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也便于发现学生中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深入体验文章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幸福地成长。    一、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
体育课堂语言运用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1 声势变化技巧  这种技巧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活学”、“乐学”落到实处。然而,我们在感受多媒体技术带来融融春意时。不可忽略有不少教师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或是使用都还存在着误区。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画蛇添足
对学生进行汉字形象美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探究、欣赏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神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一、趣猜字谜,认识汉字的形象美  1.一猜字谜,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请大家看屏幕,试着猜一猜。  课件出示:“山上还有山”、“天上双雁飞”、“客满”、“鸡到村里,鸟飞走”……  (学生思考片刻,小组比赛抢答。)  师:你能出一个字谜,请同学猜一